本周五上午10:00,一条新闻瞬间刷爆光伏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18年1月1日之后,光伏电站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标杆电价分别为0.55元/千瓦时、0.65元/千瓦时和0.75元/千瓦时,比现行电价下调0.1元/千瓦时。而分布式光伏电站中,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全电量补贴标准降低为0.37元/千瓦时,比现行补贴下调0.05元/千瓦时。 据悉,此次调价是国家发改委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关于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逐步退坡的部署。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认为,光伏电价下调是必然趋势,行业对电价循序渐进的下调节奏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每次的调价幅度和时间节点无疑也会为行业带来新一轮震荡和洗牌。 图1.光伏发电标杆电价走势(单位:元/千瓦时) 标杆电价和补贴调整对行业的影响 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分析,本次调价幅度低于发改委价格司此前座谈会传递出来的信息,但高于与会企业提出的诉求。目前将面临调价和降补贴的电站主要分为三类: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成本快速下降,行业发展水平能够承受逐步下调的电价和补贴带来的冲击,促进光伏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短期来看,执行2018年电价之后对行业的突出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两大利好亮点 分布式光伏市场向好。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而言0.05元的降幅,低于此前行业内预测的水平。标杆电价的整体下调,倒逼企业加速研发新技术来降低成本,相比之下,补贴现状较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更为受益。成本的降低外加目前的电费水平和补贴水平,综合考量,收益率依然向好。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分析,成本控制较好或产业链齐备且实力较强的企业将更有优势。 光伏扶贫电站仍然有较大发展潜力。村级光伏扶贫电站(0.5兆瓦及以下)标杆电价、户用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维持补贴不变,一方面可以保障贫困群众增收,确保精准扶贫质量,另一方面,全国约有5万个村适合发展光伏扶贫电站,领域的深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内光伏制造业的增长需求,预计未来两年光伏扶贫市场潜力较大。 多个潜在影响 最后一轮抢装已不可避免。通知明确,2017年开工的集中式普通电站项目若2018年6月30日实现并网将继续实行2017年电价,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此后再没有“630”、“1230”的时间节点限制。 第二批“领跑者”未并网项目何去何从。第二批领跑基地现存部分未并网的项目,且部分项目的竞标电价高于调整后的该地区2018年标杆上网电价。这些项目投运后将按照当初中标电价上网还是调整后电价执行?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获悉,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将于近期研究并另行发布说明文件。 波及还未开标的第三批“领跑者”项目。由于第三批领跑者基地项目招标细则还在制定中,其中关键的电价部分还未确定,受此次电价下调影响,采用标杆电价的技术领跑基地是否执行2018年电价?采用竞标电价的应用领跑基地是否参照2018年电价为基础?如果执行下调后的电价再竞价,第三批“领跑者”项目投资的热情无疑将大打折扣,对于前期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地方和企业来说都是寒冬里的一盆冷水。 “先建先得”电站危机大。对于目前全国大量存在的“先建先得”项目来说,也已经到了危及存亡的节点。如果在今年年底之前能够拿到指标则能够及时止损,否则到2018年1月1日后将执行下调后的电价,特别是2015年、2016年投资建设的一些电站,对比当时的投资成本,2018年以后几乎不可能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此外还有大量未得到指标的“先建先得”项目转成光伏扶贫项目,冀望得到相应补贴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与普通地面电站都将失望。 更大的考验将至 做为政策驱动型市场,光伏发电亟需摆脱对政策扶持的依赖。电价和补贴下调是光伏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和重压。业内预计,国家若执行2020年平价上网战略,2018年电价和补贴调整幅度相对还较小,也必将把更大的降价压力传导到明、后两年。 图2.光伏发电标杆电价趋势预测 目前来看,到2020年实现平价上网并不是光伏电站电价最终宿命,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获悉,国家发改委在统筹调整标杆电价的同时,将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光伏发电就近消纳配电价格改革和市场化招标定价试点,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此举传达出有关部门有意探索以市场定价为主导的信息。 新动能 新展望 助推新飞跃 作为可再生能源系统中最活跃和积极的板块,光伏行业的发展将影响未来能源变革的节奏和方向。 来源:北京国发智慧能源技术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