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这个人大家想必都很熟悉,他评《水浒传》、评《西厢记》、评《左传》,成了名噪一时的大才子,但是这个大才子又是个麻烦制造者,除了给经典名著找挑刺,就是给地方官府找麻烦。但是他评论经典名著讲的都极有道理,人们还真驳不倒他,但是不讲理的清朝官员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判了他死刑。据说他在刑场上还对出了一副千古绝对,但是笔者查了史料,金圣叹在刑场上对出那副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不对。 金圣叹才华横溢这一点毋庸置疑,现在很多人点评《水浒传》,其实也在借鉴金圣叹的说法。但是金圣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个李敖鲁迅一类的人物,几乎敢逮谁骂谁,官府也曾经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清朝是禁止老百姓私自聚众讲学的——这种讲学不是乡村私塾,是聚集一帮知识分子开座谈会,老是搞文字狱的清廷怕的就是这个。但是金圣叹不管那套,总是召集一帮人高谈阔论,有朝廷鹰犬窥探,一听他们是在“谈论佛法”,也就放任不管了。但是再仔细一看,鹰犬们也笑得肚子痛:只见金先生手捧佛经正襟危坐,嘴里嘟嘟囔囔却发不出声来——此公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条狗大腿,嘴里塞满了狗肉,难怪念经都不出声! 据当时的文人评价,金圣叹“如遇酒人则曼卿轰饮,遇诗人则摩诘沉吟,遇剑客则猿公舞跃,遇棋客则鸠摩布算,遇道士则鹤气横天,遇释子则莲花绕座,遇辩士则珠玉随风,遇静人则木讷终日,遇老人则为之婆娑,遇孩赤则啼笑宛然也。”看来金圣叹真是个性情中人,而且武功也颇为了得,估计“爱狗人士”要是到他家抗议,肯定会被一顿棒子削出去的。 金圣叹对钱财的概念比较模糊,有个叫王斫山的朋友看着金圣叹每天点评名著,也不做点生意养家糊口,就一次性借给他三千两银子——王斫山这名字够霸气,出手也够大方:“你用这些银子当本钱,赚的算你的,哪怕你存到银行(钱庄)吃利息也行,到时候还我本钱就行了。”金圣叹嘴里哼哈答应着,没过多久就把钱花光(也不知道干啥花了),还笑嘻嘻地对王斫山说:“钱放在你家,不过让你有了守财奴的名声,我已经帮你把它们都花掉了。”不差钱的王斫山一笑了之。 按理说金圣叹学问很好,连清朝皇帝顺治都对他的作品大加赞扬:“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所以金圣叹参加科举考试甚至买个官都不困难,他也应该不差钱,因为他有个大名鼎鼎的舅舅,就是那个明朝的礼部尚书、投降后金当了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对,就是那个想“殉国”怕水凉而又有个美女柳如是陪伴的钱谦益。二品大员随便说句话或者给点钱,就够金圣叹飞黄腾达了。可是金圣叹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汉奸舅舅,并且在钱谦益寿宴上写了一副寿联:“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气得钱谦益寿宴差点变丧宴,而金圣叹吃饱喝足,抹抹油嘴施施然而去。 金圣叹的对联功夫在当时几乎是无人能及的,随便一位读者都能举出他几个对联故事,但是金圣叹也有被难住的时候。 话说有一天金圣叹倒报国寺串门(不知道怀里揣没揣着狗腿),想借几部佛经评点一下。主持方丈一看“找茬高手”来了,哪敢把佛经借给他?说不定他又会说出什么惊人之语来。于是就刁难金圣叹:“老婆与书概不外借(老和尚没说,有没有老婆笔者也不知道,这是借用孔融耍笑曹操的一句话:以今度古,想当然耳),你想批书可以,对上我这副对联就借给你。”老和尚出了个上联:“半夜二更半。”金圣叹可能是狗肉吃多了还没消化,冥思苦想也没有对出下联来,只好悻悻而归。 这时候有读者就说了:金圣叹在刑场上不是对出来了吗?是的,是有这么个说法,说金圣叹因为“哭庙案”而被清廷判了死刑,在刑场上金圣叹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告诉他说是八月中秋节,于是金圣叹仰天大笑对出了困扰自己三年下联:“中秋八月中。” 但是这个故事绝对不靠谱,因为日子不对。说这件事之前,咱们还得来说一说“哭庙案”:那是顺治十七年,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横征暴敛——清朝苛捐杂税本来就多,再摊上一个贪官,那老百姓就没活路了。任维初为了催缴赋税,直接用大棒子打死了一个老百姓,然后把收来的税粮倒卖中饱私囊。以金圣叹为首的几个秀才就写了“揭帖(类似传单、公开信)”到文庙(正赶上顺治挂了,各地都设灵堂开追悼会)搞聚会。 江苏巡抚朱国治是个铁杆汉奸兼大贪官,外号“朱白地”(现在已经被辫子戏洗白了,说他是抗击吴三桂的大忠臣),这个姓朱的(不知道跟朱元璋是不是一家子)连军粮都敢贪污(当云南巡抚期间),抢老百姓点粮食在他眼里连个屁都算不上。而金圣叹居然敢带头闹事,不由分说就把金圣叹等十八人判了死刑,并且在七月十三日在南京三山街行刑。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金圣叹就义那一天,离中秋节还差着一个月零十二天呢,所以他是不可能因为想到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才对出下联的。而笔者写这篇文章,也不全是为了探讨对联问题,至于真正目的是什么,到底讽刺了哪三种人,读者诸君想必也了然于胸。最后再介绍一下朱国治的下场:被另一个汉奸吴三桂造反的时候抓住杀掉,而且是“身为吴三桂将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这真是恶有恶报、恶人自有恶人磨……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