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sì shén wán 2 英文参考Pill of Four Miraculous Drug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ishen pil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shen wa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四神丸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一首,其中《证治准绳》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方。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肾虚寒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5 《证治准绳》方之四神丸该方剂对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强大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对肝胆及胃肠道功能有保护和调节功能,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因而可从病因病理上对慢性结肠炎及过敏性结肠炎进行治疗;该方剂还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并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所以可望对上述两种适应证有一定治疗作用[1]。 5.1 组成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2]。 肉豆蔻6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6g[3]。 5.2 用法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2]。生姜、大枣先煎,其余药物共研细末,待枣煮熟后,去姜取枣肉,合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2]。每日服2次,每次9~12g[2]。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2]。 上为末,生姜12g,红枣50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6~9g),空心食前服[3]。 5.3 功用主治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效[2]。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2]。症见五更泄泻,或大便不实,饮食不思,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2]。 5.4 方解本方主治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泻,治宜以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为法[2]。方中补骨脂辛苦热,补命门之火,为补火益土之要药,为君药[2]。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为臣药[2]。五味子酸温,固肾涩精,收敛止泻;生姜散寒行水;大枣滋养脾胃,共为佐药[2]。诸药合用,肾温脾暖,自然泄泻止[2]。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3]。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3]。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肢冷[3]。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3]。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3]。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故为君药[3]。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胃,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3]。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共为佐药[3]。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3]。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3]。 5.5 运用1.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方。临床上以五更泻,或久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2]。亦可用治久泻,属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者[3]。 2.加减法:本方合理中丸,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力;若腰酸肢冷较甚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功。 5.6 现代适应证适应证:适用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属脾肾虚寒者。 5.6.1 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实质上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这种免疫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最终导致组织损害,常见病理改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及整个大肠。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个别溃疡可并发肠穿孔。由于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正常结构被破坏,溃疡愈合致瘢痕形成,黏膜肌层肥厚,可使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变形缩短。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消瘦等症状体征。 5.6.2 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即痉挛性结肠炎,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肠绞痛,以左下腹及下腹为重,情绪激动、劳累可以诱发,排气排便后缓解,大便可为粥样或水样,也可坚如羊粪或附有黏液,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 5.7 四神丸的药理作用5.7.1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君药补骨脂所含补骨脂乙素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使冠脉血流量增加,每搏心输出量及作功量增加,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脉收缩,对抗乳酸引起的心力衰竭;补骨脂甲素也可扩张冠脉血管,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率减慢;补骨脂能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补骨脂黄酮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佐药五味子有舒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PGF2α、NE、CaCl2等引起的动脉血管收缩;五味子可提高心肌细胞内RNA和心肌细胞代谢酶活性,加强和调节心肌的能量代谢,改善心肌营养及功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其复方临床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吴茱萸煎剂可扩张外周血管,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对晚期失血性休克则有长升压和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吴茱萸煎剂还具有抗凝和抗血栓作用,减少血栓的长度和延长血小板聚集的时间;吴茱萸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心搏指数、心输出量明显增加,同时还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明显增加血中NO的浓度,从而扩张冠状动脉;同时还能增加大脑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流量。生姜对心脏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姜辣烯酮对血压有一过性降压、明显升压和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生姜水提取物可影响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及PGs的合成,减少PGI2、TXB2等合成而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5.7.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君药补骨脂提取物对肠管有兴奋作用。臣药肉豆蔻挥发油能增进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之功效;肉豆蔻煎剂对回肠有轻度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先有短暂兴奋,随即转入抑制。佐药五味子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吴茱萸水煎也有利胆保肝作用,可降低血清转氨酶;吴茱萸煎剂具有明显的止吐作用,与生姜、大枣合用其止吐作用加强,这是由于其抑制胃运动和解除胃痉挛的结果;同时吴茱萸煎剂还能减少胃液分泌和降低胃酸度而具有抗溃疡作用,对肠管表现为双相作用,即低浓度兴奋之,高浓度抑制之,从而有利于调整功能异常的肠道运动,是中医治疗腹绞痛的药理基础。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有镇吐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PG,同时具有抗溃疡作用;生姜又有显著的保肝利胆作用。大枣具有保肝作用。因此该方剂对胃肠运动以抑制为主,在吴茱萸的双相调节作用下使胃肠运动能达到正常。 5.7.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君药补骨脂所含补骨脂香豆素能激发肾上腺皮质,纠正皮质功能低下,使白细胞升高;补骨脂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佐药五味子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五味子粗糖可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升高外周血WBC数;五味子油乳剂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DNA合成;而五仁醇对以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姜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升高脏器指数,对抗5-HT。使药大枣有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大枣多糖不仅能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而且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斑,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解,同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5.7.4 抗炎、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君药补骨脂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明显促进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增殖速度。臣药肉豆蔻甲醇提取物及其所含肉豆蔻醚对炎性渗出、水肿有显著而持久的抗炎作用。佐药五味子能抗氧化,抑制MD生成,五味子酚能清除氧自由基,显著增加血及脑中SOD、GSH-Px活性,使MDA减少、LPO下降,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吴茱萸所含胺和次碱有抗缺氧作用,其水煎剂不仅有镇痛作用,而且能抑制炎性肿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生姜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姜提取物可清除氧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匀浆MDA产生,抑制其脂质过氧化反应。大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增强肌力和抗衰老;能明显提高血、脑、肝中SOD、CAT活力,降低LPO含量,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大脑及免疫器官的萎缩及恶化。 5.7.5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君药补骨脂所含补骨脂酚等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及柠檬色葡萄球菌补骨脂提取物也能抑制其生长,其煎剂对阴道滴虫及囊尾蚴有杀灭作用。臣药肉豆蔻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五味子除对上述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及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吴茱萸水煎剂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外,对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等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时能杀死猪蛔虫、蚯蚓及水蛭。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及白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致病真菌及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 5.7.6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臣药肉豆蔻挥发油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佐药五味子可使大脑SOD活性增高,抑制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五味子不仅有镇静、安定作用,而且对神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兴奋脊髓反射,加强条件反射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两种过程趋于平衡,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抗疲劳作用;同时五味子还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吴茱萸不仅有镇静、镇痛作用,而且可显著增加大脑皮质的血流量,调节脑中5-HT的过度降低,抑制脑内炎性刺激物的升高,拮抗脑局部血管痉挛。生姜不仅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而且可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 5.8 歌诀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2]。 5.9 摘录《证治准绳》 6 《内科摘要》卷下之四神丸6.1 四神丸的别名久泻丸、故纸四神丸 6.2 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5]。 6.3 功效《内科摘要》卷下之四神丸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大补下焦元阳。通癸水,保戊土,散虚寒,固真阴之功效。 6.4 主治《内科摘要》卷下之四神丸主治命门火衰,脾肾虚寒,纳差便溏,五更泄泻或产后泄泻,肚腹作痛。 6.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水1碗,煮生姜4两,红枣50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上为末,用水一碗,煮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5]。 6.6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服。 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5] 6.7 四神丸的药理作用对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1;9:31):四神丸及其组成二神丸、五味子散和单味药物五味子、吴茱萸,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亦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四神丸与肾上腺素抑制肠管作用的比较表明,本方的抑制作用并非通过OC一受体而起作用。 6.8 四神丸的临床应用1.五更泻:脾肾虚寒,饮食不思,五更必作泻,法宜温补肾元,用四神丸加减治之。吴茱萸1两(盐汤浸炒),五味子2两(炒),破故纸4两(酒浸炒),白茯苓3两,人参1两5钱,炒白术3两,罂粟壳1两,干姜8钱,生姜8两,红枣百枚,先将姜、枣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捣丸,如梧桐子,临卧用米汤或姜汤送下4钱。 2.过敏性结肠炎:患者9年多经常腹泻,大便溏薄不成形,每日泻3-5次,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症,曾经中西药治疗未效。实验检查:大便有脓球少许。X线钡剂灌肠透视和摄片所见:结肠充盈良好,但结肠外形较细,结肠袋较浅,尤以乙状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为明显。诊为过敏性结肠炎。入院后先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巩固;后考虑到久病入肾,可能为肾泻,故改用四神丸,每3三次,每次6g。药后泄泻即渐减少,服药20天后,大便已成形,每天1-2次;又续服10大,大便正常,腹痛已止。停药观察1个月,疗效巩固。 3.积瘕:阳气式微,清晨泄泻,病在肾经,小腹积瘕有年,亦是阴邪痼冷之疾,宜温补下焦元阳为本原之治法。破故纸4两(酒浸炒),五味子3两(炒),肉豆蔻2两(面裹煨),生姜8两(切片),吴茱萸1两(盐汤泡),大枣百枚,先以姜、枣同煎候烂,去姜,取枣肉和诸药捣丸,每服2钱,临卧盐汤送下。 4.遗尿:患者赵某某,男,16岁,学生,自幼遗尿,每夜至少2次,常因天寒、劳累加重,经多方医治效果不佳。查其舌淡,苔薄白,六脉沉迟,此乃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以四神丸加味施治。补骨脂9g,吴茱萸6g,五味子9g,肉豆蔻7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猪脬1个。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脬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头将猪脬刺数孔,放入盆内,加水1.5公斤,煮沸后1小时左右,去渣及汤液,取猪脬切片食之。1次食完,两剂告愈,随访半年未发。 6.9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命门无火,不能为中宫腐熟水谷,脏寒在肾,谁复司其闭藏?故木气才萌,不疏泄而亦疏泄,虽是木邪行土,实肾之脾胃虚也。此际补脾不如补肾。补骨脂有温中暖下之能,五味子有酸收固涩之性,吴茱萸散邪补土,肉豆蔻涩滑益脾。暖肾而使气蒸,破滞而使气壮,补肾乃是补脾矣。 2.《古方名医方论》引柯琴:夫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因阳气当至而不至,虚邪得以留而不去,故作泻于黎明,其由有四:一为脾虚不能制水,一为肾虚不能行水,故二神丸君补骨脂之辛燥者,入肾以制水;佐肉豆蔻之辛温者,入脾以暖土;丸以枣肉,又辛甘发散为阳也。一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一为少阳气虚无以发陈,故五味子散君五味子之酸温以收坎宫耗散之火,少火生气以培土也;佐吴萸之辛温,以顺肝木欲散之势,为水气开滋生之路,以奉春生也。此四者病因虽异而见证则同,皆水亢为害。二神丸是承制之剂,五味散是化生之剂也。二方理不同而用则同,故可互用以助效,亦可合用以建功。合为四神丸,是制生之剂也,制生则化,久泻自瘳矣。称曰四神丸,比理中、八味二丸较速欤! 3.《医方集解》:此足少阴药也,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萸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 4.《古方选注》:四神者,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补骨脂通癸水之真阳,肉豆蔻保戊土之真气,俾戊癸化火以运谷气;吴茱萸远肝邪而散虚寒;五味子摄肾气而固真阴;姜、枣和营卫,辛酸相辅,助阳强阴,则肾关自健固矣。 6.10 附注久泻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故纸四神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哈尔滨))。《小儿痘疹方论》薛己附方四神丸用肉豆蔻二两,补骨脂四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浸,炒)一两,生姜八两,红枣五十枚。 6.11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下载医学百科App,马上测试!
7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方之四神丸7.1 组成炒补骨脂、吴茱萸各四两,肉豆蔻、五味子各二两[6]。 7.2 制法上药为末,用大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与水同煮,去姜取枣肉,和药为丸,梧桐子大[6]。 7.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五十丸,空腹盐汤送下[6]。 7.4 功能主治《校注妇人良方》卷八方之四神丸功能温肾暖脾,固肠止泻[6]。主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等症;近代也用于慢性结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等久泻属脾肾虚寒者。 7.5 方解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火,以温养脾阳;肉豆蔻暖脾涩肠;吴茱萸温中祛寒;五味子酸敛固涩;生姜助吴茱萸以温胃散寒,大枣补养脾胃[6]。诸药合用,使脾肾得以温养,大肠得以固涩,则五更泄泻诸症可愈[6]。 7.6 四神丸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本方对肠管的自发性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 9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八引澹寮方之四神丸9.1 组成澹寮四神丸。肉豆蔻二两,茴香(炒)一两,木香半两,补骨脂(炒)四两[6]。 9.2 制法上药为细末,生姜煮枣肉打糊为丸,梧桐子大[6]。 9.3 功能主治10 《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八引《医林》方之四神丸10.1 组成荜澄茄、木香各半两,吴茱萸(半酒浸,半醋浸)、香附各一两[6]。 10.2 制法上药为细末,打糊为丸,梧桐子大[6]。 10.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10.4 功能主治11 《普济方》卷二九一方之四神丸11.1 组成11.2 主治11.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食后滑石汤送下。 11.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1.5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一 下载医学百科App,马上测试!
12 《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四神丸12.1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豆蔻(面裹煨香)3分,诃子(煨,去核)半两,干姜(炮)半两。 12.2 主治《杨氏家藏方》卷七方之四神丸主治脾胃受湿,肠虚下痢,频并不止。 12.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陈米饮送下。 1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蒸枣肉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12.5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13 《古方选注》卷中方之四神丸13.1 组成甘枸杞子(拣红润者,煮酒1杯,清水1杯和匀,以杞子浸3时,漉出,晒干,分成4份。以2两用川椒3钱拌,焙燥,拣去川椒;以2两用小茴香3钱拌,焙燥,拣去茴香;以2两同黑芝麻4钱拌,焙燥,不拣去芝麻;以2两同方解青盐研末4钱,同焙燥,不拣去青盐。焙法:以绳挂铜盆,悬火3-4寸,不住手将铜盆浴转,焙至燥,要枸杞子仍是大红,焙焦则不灵。各研细),黄甘菊(去蒂,晒)1两5钱,当归头(酒拌,晒)9钱,熟地(白水制)1两5钱,茯苓9钱,女贞子(淘漂蒸至极黑,酒浸6时,布袋擦去皮)9钱。 13.2 主治《古方选注》卷中方之四神丸主治目昏云翳。 13.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 13.4 加减13.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13.6 各家论述四神丸,奇方也。本草言:枸杞子味甘气平,退虚热,补精髓,治目昏云翳。按孙思邈、王焘、西河女子所载服食之法,惟服枸杞子经岁不辍,能延年耐老,岂非奇用而有此神效乎?今名之曰四神者,借椒、茴之香以和阳,芝、盐之润以和阴,得乎四者,制法之神耳。服之精髓生则火自退,阴液充则目自明,若服两经之药,分杀其势,则力有所不专,推原记者之心,惟恐泄真方之秘,故为溷乱以炫人耳!然独用一味,后贤必以此为不全之方,余因删去背谬之药,复以相须相使之品,减其钱数,俾枸杞得行专政,以建奇功,惟后贤临用,斟酌去就可也。 13.7 摘录《古方选注》卷中 14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方之四神丸14.1 组成吴茱萸(拣净)1两(1半用老酒浸1宿,1半用米醋浸1宿,各焙干),大香附(杵净)1两,荜澄茄半两,青木香半两。 14.2 主治14.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盐汤送下;或乳香、葱白煎汤送下。 14.4 制备方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5 摘录《仁斋直指方论》卷十八 15 《齐氏医案》卷四方之四神丸15.1 组成甘枸5斤(去蒂,分4制:1分黑芝麻5两同炒,去芝麻;1分小茴香5两同炒,去小茴香;1分川椒5两去子同炒,去川椒;1分独炒),茯苓2-10两,白菊2-10两,熟地1斤(极干),嫩血茸8两。 15.2 功效15.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口服。 15.4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服。 15.5 摘录《齐氏医案》卷四 16 《古今医鉴》卷十一方之四神丸16.1 组成香附米8两(酒、醋、童便各浸2两,浸3日,炒),砂仁2两(炒),苍术2两(米泔水浸,牡蛎粉炒),椿根白皮2两(蜜水炒)。 16.2 主治16.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黄酒送下。 16.4 制备方法上为末,黄米煮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6.5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湿袭冲任,经气滞涩,故带脉不能收引,带下淫溢焉。苍术燥湿强肝,香附调气解郁,砂仁醒脾化气,椿皮涩脱以固带下也。饭以丸之,酒以下之。务使肝胃调和,则湿化气行,而冲任完复,带脉收引,何带下淫溢不己哉! 16.6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17 《竹林女科》卷一方之四神丸17.1 组成橘红2两,玄胡索1两(醋制),当归(酒炒)1两,川郁金5钱。 17.2 主治17.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0丸,艾醋汤送下。 17.4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 17.5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18 《世医得效方》卷十三方之四神丸18.1 四神丸的别名18.2 组成大天麻1两,天南星1两(各汤洗净),防风(去芦)1两,薄荷叶半两。 18.3 主治《世医得效方》卷十三之四神丸主治手足顽麻,痰涎壅盛,头目昏眩,肩背拘急。 18.4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荆芥、生姜煎汤送下。 18.5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煮薄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18.6 附注四神丹(《医学入门》卷七)。 18.7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三 19 《普济方》卷二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神丸19.1 组成枸杞子1斤(甘州者,择去枝梗青者,分作4份,先用好酒1盏润过,不然,空炒过药性也。4两用川椒1两炒,去椒;4两用青盐1两炒,去盐;4两用小茴香1两炒,去茴香;4两用芝麻1合炒,去芝麻止用杞子)。 19.2 功效《普济方》卷二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神丸具有补虚益损之功效。 19.3 主治《普济方》卷二二一引《瑞竹堂方》之四神丸主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及两眼云膜遮睛。 19.4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温酒送下。 19.5 制备方法上炒过,加地黄、白术、白茯苓各1两,同杞子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6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一引《瑞竹堂方》 20 《普济方》卷三十九引《如宜方》之四神丸20.1 组成破故纸(炒)4两,肉豆蔻(制)2两,木香1两,附子(炮)1两半。 20.2 主治《普济方》卷三十九引《如宜方》之四神丸主治老人脾肾久虚,夜作气泄无度。 20.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 20.4 制备方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20.5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引《如宜方》 21 《医方类聚》卷一四二引《澹寮方》之四神丸21.1 组成破故纸、肉豆蔻、神曲、麦糵。 21.2 主治《医方类聚》卷一四二引《澹寮方》之四神丸主治脾肾虚,食不化,频次登溷。 21.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口服。 21.4 制备方法上为末,生姜煮枣肉为丸服。 21.5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二引《澹寮方》 22 《朱氏集验方》卷六之四神丸22.1 四神丸的别名22.2 组成香白芷、枳壳(烧存性)、川百药煎(烧)、乌梅(并烧存性)各等分。 22.3 主治22.4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米饮送下;熟水亦得。 22.5 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为丸。 22.6 附注四圣丸(《普济方》卷三十八)。 22.7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23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之四神丸23.1 组成当归(切,焙)半两,乌梅7枚(去核),黄连(去须,微炒)1两,龙骨半两。 23.2 主治23.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每日15-20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 23.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以薤白细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2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24 《外台秘要》卷六引《必效方》之四神丸24.1 四神丸的别名备急四神丸 24.2 组成干姜1两,桂心1两,附子1两(炮),巴豆6-10枚(制)。 24.3 主治《外台秘要》卷六引《必效方》之四神丸主治霍乱,冷实不除,及痰饮百病及腹满,胁肋痛不可忍。 24.4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饮服2丸。取快下;不下,又服1丸。 24.5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24.6 用药禁忌24.7 附注备急四神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24.8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必效方》 25 《赤水玄珠》卷八引东坡方之四神丸25.1 组成肉豆蔻(生)2两,破故纸(炒)4两,木香半两,茴香(炒)1两。 25.2 主治25.3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盐汤送下。 25.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25.5 摘录《赤水玄珠》卷八引东坡方 26 四神丸药典标准26.1 品名四神丸 Sishen Wan 26.2 处方肉豆蔻(煨)200g、补骨脂(盐炒)400g、五味子(醋制)200g、 吴茱萸(制)100g、大枣(去核)200g 26.3 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取上述粉末用生姜汁和水泛丸,干燥,即得。 26.4 性状本品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26.5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种皮表皮石细胞淡黄棕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较厚,孔沟细密,胞腔含暗棕色物(五味子)。非腺毛2~6细胞,胞腔有的充满红棕色物;腺毛头部多细胞,椭圆形,含棕黄色至棕红色物,柄2~5细胞(吴茱萸)。果皮表皮细胞黄棕色至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断面观角质层厚约10μm(大枣)。 (2)取本品10g,研细,照挥发油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D)试验,加苯2ml及水适量,加热回流1小时,取苯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肉豆蔻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乙酸乙酯2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补骨脂素对照品、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g,研细,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吴茱萸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6 检查26.6.1 溶散时限应在2小时内全部溶散(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6.6.2 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6.7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理论板数按补骨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2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补骨脂素对照品、异补骨脂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6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2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33kHz) 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6.7.4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补骨脂以补骨脂素(C11H6O3)和异补骨脂素( C11H6O3)的总量计,不得少于3.0mg。 26.8 功能与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26.9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26.10 贮藏密封。 26.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7 四神丸说明书27.1 药品名称四神丸 27.2 药品汉语拼音Sishen Wan 27.3 性状四神丸为浅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咸而带酸、辛。 27.4 四神丸的主要成份肉豆蔻、五味子、大枣、补骨脂、吴茱萸等。 27.5 四神丸的功能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27.6 四神丸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28 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