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 一把油纸伞牵出白娘子和许仙的几世姻缘 烟雨朦胧,氤氲江南,油纸掠过
除了江南小镇 最负盛名的是泸州分水岭镇上的油纸伞 古老的街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制伞史了 有着“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的佳话 被冠以“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之名
制伞人生 Umbrella Life v <点击观看纪录片> 导演 / 哲原 摄影 / 仲文 哲原 走过略显破旧的青石板路 我们见到了伞厂厂长毕六福 让小编有些意外的是这个被称为 “油纸伞最后的守望者” “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中国唯一的手工油纸伞代表性传人” 中国“伞王” 竟是如此低调的人
曾接受央视报道9次 受邀参加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参与过世博会,G20峰会 挑战过吉尼斯世界纪录 ......
在众多光环下的毕老师仍然保持着手艺人的初心 踏踏实实、不紧不慢地做着手中的活计 “我觉得生活没什么变化,我就喜欢做伞,我也只会做伞” 毕老师说他7岁就开始学习做伞 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 小时候就爱待在伞厂里 开始父亲不让他学,他就偷偷学 厂里的工人都觉得他很有天赋,也愿意教他 慢慢的父亲也同意他做了 父亲说:“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伞” 认真、踏实,才能撑起头上一片天 这也是毕家制伞一直以来的原则 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
说起油纸伞的制作方法 简直就是业界良心 从开料起到制作完毕 一把伞要经历号竹、做骨架 上伞面、绘花、上油几个大流程上百道工序 每一道都是纯手工完成 “制作完一把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个月。” “最关键的是还得看天气,太阳大了不行,阴雨绵绵也不行。” 没想到制作油纸伞居然也是靠天吃饭 ▲ 做伞批 ▲ 网伞线 ▲ 糊伞面 ▲ 穿花线 说到伞面上的图案,那就厉害了 小编要和大家来好好聊聊 这大概就是最原始的印刷方式——石印彩花 在一间老房子里 放着一块被岁月磨得无比光滑的老石板 “它太老了,可能是中国还在使用的最后一台石印机了。” 据说以前的钞票、发票都在这上面印呢 将伞面图案手绘于石板上 用特殊的“药墨”和颜料调配成相应比例 涂在石板上,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 把伞纸平铺,老师傅像擀饺子皮一样碾过伞纸 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 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 这样图案就按原样印在了扇面的皮纸上 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采用这种印花方式的工厂 繁琐的制作方法造就的油纸伞 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 清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 伞顶五级风中行走不变形 不仅防雨还能防紫外线 一把油纸伞能用五六年呢
看到这里,这绝对是一件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好物了 光是好看结实还不够 你一定不知道油纸伞还有这么多寓意呢 伞的正体字为“傘”,含有聚在一起的五个“人” “油纸”又与“有子”谐音 象征着早生贵子、五子登科、人丁兴旺 这都是先人造字的大智慧啊
伞面圆如月盘,寓意美满、团圆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节节高升 散发的桐油香还能祛风除湿,延年益寿 可以说,一把油纸伞承载着中国的千年文化传统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间有太多浮躁 没有人再会为一把伞“折腰” 泸州,分水,六福 作为中国手工桐油纸伞最后的代表 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种文化 更是一份对古老手艺的执着与坚守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