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我们常听人说的数感,但到底什么是数感其实你未必理解。 芊2岁的时候,从1数到10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我让她喂妈妈7瓣橘子,她蒙圈了。 这说明芊记忆的是数字的排列顺序,但并不理解数字的含义。就跟我很小时候会背很多古诗,但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一样。 不过这个点已经被说烂了。 那我再问你们点别的哈,咱们来看3张图: 第1题,苹果和草莓的一样多吗? 第2题,左图的花和右图的花数量一样吗? 第3题,左边的颜料和右边的扣子哪个多? 上面3道题的正确答案依次是:一样多、数量不一样、右边的扣子多。 这样的题目我一般会说,任何一个超过3岁智商的小孩都能答出来。 但其实,3岁小孩未必能答对。 第1题,比较苹果和草莓的数量,对小娃来说,Ta可能不知道苹果和草莓有任何相同点,也就是Ta们不见得能理解,物品不同,但不影响数量的相同。 第2题,比较左右两堆花,Ta们可能也不能理解,相同的东西,数量又可以是不同的。 第3题,比较大桶里的颜料和旁边的几粒扣子,娃可能会觉得明显是彩泥多呀,这是因为Ta们还没意识到,体积大小与数量多少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你可以说孩子还小,对数量没有概念,大点儿自然就知道了。 那么看看我们i陪娃家族4岁的小豆子,她娘亲在左边放了6粒大米,右边4块曲奇。我们小豆子会自己一个一个数,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大米多; 后来豆子妈又给了小豆子5把勺子和5粒大米,小豆子想都没想,就说勺子多 即便小豆子已经4岁,而且在成功比较了曲奇与大米多少的情况下,看到体积大得多的勺子后,还是放弃了重新计数,选择脱口而出“勺子多” 我上面所有提到的这些题目,其实都是关乎娃的一种能力,叫做数感。 我自己看过很多如何教孩子学数学,大脑如何学数学的书哈,包括你看所有美国老师的数学课程里面,第一个部分几乎都是数感的学习与训练。 连我朝的数学新课标(全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也不例外: 1、什么是数感? 我研究了很多书,发现数感的定义有很多,后期也有很多延伸,但是不管什么概念,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义: 就是娃对数量的感知能力,以及把数字(符号)和数量对应起来的能力。 芊妈从《人脑如何学数学》这本权威的教育神经科学著作中,又给妞儿们找了几道关于数感的测试题,妞儿可以回家测测娃的数感啊: ![]() 2、培养数感有什么用 即便你培养数感,娃不一定能当数学家,但是它绝对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咱不说远的,就说芊妈下周要给你们写的这篇关于上小学前应该掌握的10大应用题套路的,其中一道加法题。 题目是这样写的:5个女孩,4个男孩,2个老师在公共汽车上,请问公共汽车上一共多少人? 这道题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数感概念之一,也就是不同的东西,数量可以不同,而这些不同东西的数量仍然可以相加。 我们i陪娃家族的跳跳妈,就引导娃把不同的人分别画在巴士的不同层中,只让娃去数每层的数量,然后列出加法算式。 而这些都是要有娃的数感(也就是对数量概念的理解)做基础的。上到小学1年级时加减法解题的好坏,都要看娃早期数感能力是否进行了很好的锻炼。 虽然有的娃天生数感能力强,有的娃不强,但数感都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咱们i陪娃家族的老规矩哈,上游戏↓ 3、培养数感的4组游戏 今天为妞儿整这套《怪兽数学》汁源,就是训练数感的,共分3套卡片和4组游戏,覆盖了培养数感必须掌握的四大技能:数量匹配、数量分类、数量排序和数量比较。 ①所谓数量匹配,是发现不同形态的物品,可以具备相同的数量。比如汁源中的三种卡片:怪兽卡、圆点卡和数学卡,娃能把相同数量的各类卡片一一对应吗? ②数量分类,是先把打乱后的上述三种卡片进行分类,理解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物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具备一定的数量。其后在题卡上练习分类、统计的过程,并记录结果。 ③数量排序,分为难度较低的同类排序和难度略高的交叉排序。
数字卡排序开始有挑战。
④数量比较,玩法与排序类似,妞儿随机挑出一张卡片,让娃把比它少的卡片摆在左边,比它多的摆在右边,也分为同类比较和交叉比较。娃在这个过程中发展的数感是,不同卡片代表的数量实际上有“多”也有“少”,妞儿要注意在这里不要使用“大”或“小”的说法。 交叉排序和比较的游戏,让娃理解不同形态的物体都可以分别统计数量,而数量之间能够进行比较,是帮娃建立数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难度也不小,妞儿跟娃玩的时候可得有点儿耐心。 4、这套培养数感的《怪兽数学》汁源怎么获得? 除了前面展示的3套卡片——怪兽卡、圆点卡和数字卡之外,这套汁源还包含了4组游戏,分别为《怪兽数一数》、《怪兽算术》、《怪兽数学》和《怪兽图表》。卡片能配合汁源里的游戏玩儿,也可以只用卡片玩数量的分类、排序、比较等。 另外我们将所有的游戏都分成了数字1-5和6-10两部分,因为大于5以后,对娃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难度,这样方便娃进阶练习。 想要获得这本《怪兽数学》的PDF电子版,在公号首页回复“数学01” ![]() 5、《怪兽数学》的5个游戏应该怎么玩呢? 游戏分为针对数量1-5和6-10的共两套,咱带娃玩先进行1-5的训练,对于4岁以下或数量基础较薄弱的娃来说,是学习;对4岁以上或基础非常好的娃,是巩固。完成1-5的学习后再拓展到6-10。 ① 怪兽数一数 这组游戏培养的数感就是,物品不同,但不影响数量的相同。 玩法非常之简单,只需要娃数数卡每张片中有几只小怪兽,再在答题卡中找到相应数量的圆点,并涂上与小怪兽相同的颜色就可以。同一数量的圆点我们设计了不同的排列组合,帮娃体会数量与排列方式并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游戏是找出数量相同的物品,涂上相同的颜色。 ② 怪兽算术 这组游戏培养的数感就是,具体的物品可以与抽象的数字一一对应。 玩法与游戏①类似,把圆点卡的数量与答题卡中的数字匹配,涂上相同的颜色。 另一个游戏把前面三种卡片对应贴起来,这是三种类型的卡片第一次出现在同一页面里进行匹配。 ③怪兽数字 这组游戏培养的数感是,反过来用数字去对应数量,并学会写这些抽象数字。 娃要大声朗读出数字卡中的数字,再按照卡片上的字母序号,在答题卡中找到相应的圆点圈涂色,并描摹数字的写法。别小看这一系列的4个动作,这可是标准的上学考试填涂答题卡的步骤呢,咱们小娃已经开练了 在对应的过程中,娃面对同一数量、不同圆点的排列组合时,很容易混淆。比如,小豆子前面涂过一遍“4”的圆点圈,是上下两行各有2个圆点;而当“4”再出现时,就变成上面1个圆点+下面3个圆点的组合了。对小豆子来说,她重新建立的认知是4可以由2+2组成,也可由1+3组成。这时要发展的数感是,同一个数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成方式,已有加法的概念在渗透。 另一个游戏是娃熟悉了套路之后,涂色制作自己的数字卡,再去描摹数字,强化写法。对于初学数字写法的娃来说,从哪里起笔、笔顺应该怎样是个难点,所以在每个数字的左上角,我们都给娃加了一个标注书写起始的小圆点,帮Ta们规范并养成习惯。 ④ 怪兽图表 这组游戏培养的数感是,物体的数量可以被分类统计和用数字呈现。 套路熟悉吗?这可是咱成人世界里最常用的统计表格呢。先数出卡片A中每种小怪兽的数量,在卡片B中为它们对应的数量方格涂色,最后在卡片C中记录统计结果。 小豆子往卡片C里填结果时,会遇到想不起数字怎么写的情况。这时她选择在左边的卡片B里找到那个数字,用笔在数字上先描一遍,然后再临摹到卡片C里 6、带娃实战时的引导小技巧? 相信妞儿都感觉到了,本期数感训练中,难度最大的游戏就是“数量的交叉排序”了。这个游戏要求娃把混合后三种不同形态的卡片——怪兽卡、圆点卡和数字卡进行排序,对于娃来说,其中不连续的数字卡片抽象程度实在太高,于是豆子妈使用了一套形象的数学教具,帮助娃顺利完成游戏。 引导4岁小豆子玩的全过程,妞们在获取《怪兽数学》的汁源时就可以看到啦。等带娃开玩前,可以先看看豆子妈的示范哦~ 最后再说下,想要获得这本《怪兽数学》的PDF电子版,在公号首页回复“数学01” ![]() 数感能力强,为将来学好数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 The End - |
|
来自: 吉雅5c46sopma5 >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