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自古以来,并不存在统一的哲学。我们既可以在古希腊哲人发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又能在《论语》中读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既能在希腊哲人读到泰勒斯的“水是万物之源”,又能在《管子·水地》中读到“水是生命之源”。既能在古代西方发现哲学家谈火、论气,又能在中国哲学中发现“五行”说。世界上各民族的哲学中智慧的相通之处、相似之处很多。 谈哲学 哲学是无用之大用 放眼去看各种专业知识,例如经济学、法律。这些学科的共同特点在于专,是专用,只能运用于一个地方。但是哲学不同于这些普通的学科,哲学是普遍使用的,因为它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智慧,智慧是没有边界的。 知识是专业专用,超出它的范围就无用。牙科医生是治牙的,它不能治心脏病; 学法律的是当法官或律师,法律不能治病。专业的优点是专,它的局限性也是专。 而哲学智慧对每个专业,每个人都有用。因为它没有局限在某个专业,而是提供一个人人需要的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的智慧。 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专业知识,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做具体的事,但是没有哲学,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做人。哲学智慧是关乎于做人、关乎于思维方法以及辩证的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哲学需要你用辩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例如你是医生,你的职业是治病,这就不仅需要你对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还要将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病情进行联系,而且要对患者有怜爱之心,要有医德。这个医学的整体观,医德就是哲学智慧。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在别的地方,利用医学知识来害人,这个错,就不是错在你的专业知识,而是涉及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的说,你不具备哲学知识。 哲学没有一技之长,没有专用,于是许多人认为它无用;可哲学可以教人做事的根本方法,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实践的观点,而且要做好,做对人类有利的事。这就是无用之用。 哲学与专门知识的关系,可以比做道与术的关系。哲学是道,是根本原则,专门知识是术,是具体做法。如果用武器做比喻,我们可以说,专门知识是步枪,可以杀敌,而哲学是智慧,是个瞄准器。没有哲学这个瞄准器。就会乱放枪,或瞄不准。 许多有专门知识的人,用专门知识做坏事,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不是错在有专业知识,而是错在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专门知识。 你要知道,那些制假造假的人,专业知识水平越高,造的越像,造假造的比真的还像真的。化学家制毒品,药剂师制假药,肯定是一流的,可从他们造假制假,谋财害命来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平肯定是末流的! 没有专门知识,我们是一个没有那种学问的人; 没有哲学智慧,我们就可能是一个不做人事的人。 谈人生 人为什么活着,是一种自然规律。是父母的恩惠和大自然的赐予。人为了什么活着,是人生观的问题。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人为了什么活着?”这属于人生追求,是讲人生的目的,属于哲学。我们每个人都活着,但不是每个人都明白“为了什么活着”,而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生活,就是指这种只活着,而不知道为了什么活着的人。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个无需回答的问题。对医学,对生命科学是个研究课题,对普通人来说,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人只要一出生就是人,就是活人,就自然地是活着的人。要是问一个人: 你“为什么活着?”他只能回答,我出生时没夭折,活下来了,我当然活着。我在没有死之前,仍然活着。 可是要问“你为了什么活着?”他就无可回避地要回答,我或是为了升官,为了发财,或是为了为人民服务,或者为了什么、 什么,总而言之,都有个目的,或大或小,但决不会是活着为了吃饭。尽管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但进入“目的”范畴,就是哲学问题,是人生观问题。 目的不同,人生观也不同。或是功利主义的,或是享乐主义的,或是革命主义的,或是救世主义的。我们说的“入世”、“出世”、“避世”,都是人生观问题,都与“人为了什么活着”相关。有不愿在红尘中生活,看破红尘,就“出世”; 有愿意在红尘中干一番事业,就“入世”; 有既不愿出世,又不愿入世,找个地方当隐士,或隐于市,或隐于山林,这就是 “避世”。出世、入世、避世都是一种人生态度,这都与人生目的相关。 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哲学知识的不断吸取,才能照亮前行的路,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做正确事,安然于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