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拒不做官,倾其所有大办学堂,还培养出风华绝代的—张氏四兰

 爱美的云朵 2018-01-17

一个家族的传承,几代人地坚持,虽未给孩子留下万倾家产,但却为孩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利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明卓著的“合肥四姐妹”。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些儿女的背后,让人关注到这样一位父亲。他是民初有名的开明教育家,正是他开明的家风和对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绝伦的儿女。

一生拒不做官,倾其所有大办学堂,还培养出风华绝代的—张氏四兰

虽然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与当时的大家子弟不同,张武龄更像是一个决然的反叛。他洁身自好、痛恨赌博、从不玩任何纸牌、不吸烟、滴酒不沾。倒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1914年的初夏,张武龄的第四个女儿出生。

因为前三胎都是女儿,当得知第四胎依然是女儿,妻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失望哭出了声;婆婆唉声叹气、沮丧至极;门口等着恭贺的亲友(曾有亲戚断言此胎定为男儿),又都带着礼物悄悄走了……

只有张武龄依旧十分高兴,他给四女儿取名“充和”,与三个姐姐是一样的器重怜惜。

女孩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都有两条修长的腿,他希望她们尽可能的迈出闺门、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却都有一个宝盖头,这是光大祖业、继承家声,也是不管走多远、也要记得家。

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

其境界与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们都可以自由进出;父亲最珍爱的藏书,孩子们随性翻阅、从不限制。张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父亲给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个性成长空间。虽然玩的开放,但同时又家教严谨。

“记得小时家里来客,小孩子一定要站在客厅一侧规规矩矩打招呼,待佣人端着糖果盒子一上来,马上安静的依次退出,不可能有在客人面前闹着要糖果的事情发生”,姐妹们回忆说。

有一年除夕,父亲张武龄撞见孩子们正和一些工人丢骰子、玩骨牌,每盘下几分钱的注。赌博这事,他深恶痛绝,哪怕子女们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所以那年他和子女们当即谈了个条件、引了个方向,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唱昆曲,还可以上台。

父亲的做法既是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探索和个性成长的空间,又懂得在关键点上提纲挈领。可见张武龄身为父亲的格局有多大。

张家的一楼有四个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而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有数以千计的古籍书卷、还有不计其数的古文雕版。张家甚至发动所有保姆也认字读书。保姆们在九宫格纸上练大字、在煤油灯下读小说、梳头时以互认生子块为乐……

一生拒不做官,倾其所有大办学堂,还培养出风华绝代的—张氏四兰

1946年,三连襟与三姐妹于上海合影

前:张元和、顾传玠,后排从左到右:张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张兆和

在父亲的志趣熏陶下,张氏四兰不仅一生结缘昆坛,这优良传统的古老艺术,也潜移默化培养出她们高贵不俗的气质,被称各个风华绝代,后世里再找不到那样的佳人。

四姐妹晚年时,曾共同编撰一本叫《水》的刊物,这是世界上发行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的刊物,也是张家家庭杂志在1930后的复刊。

这本非盈利性的、仅作内部传阅的家庭刊物,四姐妹却极其认真、自得其乐,内有文章、诗词、书法、绘画……

一生拒不做官,却倾其所有家产、甘之如饴的致力于大办学堂和公益教学。当时的人们都说,这父亲太傻了,有钱不知道留着给儿女们花。

如今才明白,张家人的幸福,不过是懂得向内去寻找。

一生拒不做官,倾其所有大办学堂,还培养出风华绝代的—张氏四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