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吃饭是人的重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来。 比如说,吃饭是一个特殊的人际关系场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和别人有互动,互动时就会表现出很多东西;吃饭又是人和人之间的礼尚往来,这中间又会有很多行为,比如你怎么夹菜。 所以说,从吃饭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这是真的。 首先,你作为一个吃饭的人,你会和其他人,饭店里的服务员要打交道的。在你和饭店的服务员打交道的时候,你用的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能体现出你的做人是什么样。比如你对服务员大呼小叫,人家慢一点,你就指责、批评、刁难,这就能看出你其实在做人方面不光宽容度不够,还很不近人情。 反过来说,你和服务员互动的过程中,你轻轻地叫人家过来,你会说谢谢啊,人家怠慢了你,你能做到宽容……这其实不光是道德的问题、礼节的问题、修养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品质的问题。 第2, 如果去别人家做客,你就要和他的家人互动。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一起去其他同学家里,其中一个同学就受到很多同学家人的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次我们到同学家里去,我们都是该玩玩,该聊天聊天,这个同学就会跑到主人的家里问候同学的爸爸妈妈,而且如果我们留下来吃饭,这个同学就会跑到厨房里去问要不要帮忙,然后和同学的妈妈聊天,这就是和主人家人际关系的沟通。所以,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长就很喜欢他,对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人可能会说他有套路,有心计,但其实这也反应了他愿意让别人产生对他的好印象。这本身就不光是考虑自己,也是考虑别人。他其实是考虑到要给去吃饭的这个同学很好的感觉,因为我们走了之后,同学的爸爸妈妈肯定会讲你这个同学不错啊,你和这样的同学一起玩我们会很放心啊,这就是很好的一种体现。 第3, 如果请别人吃饭,我们要把别人招待好,都会把饭做得好一些。过去,因为物质条件比较差,主人会招待客人,一个劲地劝夹菜,而自己却不去夹,这就是说别人到你家里去,一定要让人家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在中国文化里,是有这样的礼节的,比如客人说话不是很中听,你需要忍一忍。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人家到你家去的时候,你热情不热情,真诚不真诚,这其实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品。 第4, 点菜。点菜的时候,有的人就没有任何主张,有的人以别人为考量,有的人不爱承担责任,万一我点了别人不爱吃怎么办,所以干脆别人点吧,还有的人不考虑别人,菜谱拿过了只顾自己点……所以,在点菜的时候,能不能够考虑别人、照顾别人的感受,有没有询问其他人忌口等等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品。 第5, 吃饭的时候,人与人的互动。你不和左右的人来往,也不说话,一顿饭下来谁也不认识谁。实实在在地讲,人品也从这些人际关系的情商能力中体现出来。 第6, 买单。有的人请别人吃饭是自己买单,别人请客他也会买单,从买单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很善良,其实也是人品的反映。 第7, 餐桌上的小行为。比如吃饭时的不良动作,和别人抢菜、挑菜、翻菜、别人夹菜你转桌子等,这些不良的习惯虽然是教养的问题,但教养的背后不就是人品吗? 吃饭时吧嗒嘴,吃完饭一抹嘴大呼小叫“再来一碗”,看似是豪爽,实际上品质方面是需要考虑的。如果偶尔一次是无心的,说明他可能情商低,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要么就说明这个人比较自私,有很多的不良习惯。不良行为习惯越多,这个人的品质也就越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是一样的,但是人和人的不同就在于习性,人与人品质的不同也在于习性,所以,人品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体现,而不仅仅只是“好人”和“坏人”。应该说,人品包含了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道德和心理品质也是相通的。 如果,一个人很善良,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反过来,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他的道德水平也不会差。 中国人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家相识相知,一切都要先从吃个饭开始。于是,饭桌上的一举一动、点滴小事就把一个人的品行完全展露出来,一碗一筷之间尽是人品、学识、修养的信号传递。留意这些信号,也就基本看清一个人了。 1、对服务员特别挑剔 排除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服务员太少的原因,对服务质量、服务员特别挑剔的人通常自视甚高,或多或少有职业歧视的习惯。也有可能在生活、工作中十分不如意,通过训斥服务员发泄。这样的人天生挑剔,喜欢打击别人,并以别人举足失措、情绪低落为乐趣。与这样的人相处,必须有颗“大心脏”,学会无视才行。 2、对饭菜特别挑剔 这种人每上来一道菜,就会挑剔要么口味淡了,要么糖放多了,菜丝切得不规整等等,全是毛病和问题。排除此人是厨师大师级人物的可能,说明此人在生活中注重细节,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与这样的人相处共事,基本上听不到赞扬之声,全是批评,而且一点小错会被记一辈子。 3、每次赴宴总是姗姗来迟 所有人到齐了,有的人每次都是迟到,理由一大堆:堵车、接了个电话、没有停车位,全是客观原因,从来不说自己出门晚了。这样的人时间观念极差,生活闲散惯了,要么天性如此,要么为显示个人存在的价值,享受让别人等待的优越感。与这样的人相处,他会处处显示比你高一等,无视你的时间,一切要随着他的节奏。 4、对喜欢的菜“赶尽杀绝” 饭桌上总有某个菜是最喜欢的,有的人狠不得把盘子端起来吃掉。这种行为不仅是单纯的失礼,而且是自私的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也是如此。跟这种人共事,他会想办法在你身上沾点小便宜、揩油,如果不幸借钱给他,基本就不要指望还回来。当然,他也不会借太多,让你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 5、喜欢在饭桌上“喷云吐雾” 有的人喜欢饭后点上一支烟,丝毫不回避桌上的孩子、女性,直接把烟雾喷吐在桌上。这样的人通常自负、自大,眼里容不下他人,有老天第一、老子第二的孤傲感,也不排除是怀才不遇之人。与他们相处共事,要习惯他们的一言堂,不能轻易反驳他们,“生杀绝断”全要由他说了算才行。 6、饭后不拘小节 不拘小节可以概括为:跐着牙花子剔菜屑、敞胸露怀甚至摔酒杯、言语失当、骂骂咧咧等。这样的人基本脸皮很厚,没有明确是非观、羞耻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利益就冲在最前面,是极端利已的人,为了私利可以置大局不顾,再好的关系也敢撕破。 7、酒后无德 酒无后德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对某人某事特别不满,用酒后失德来发泄;二是生活特别如意,不考虑别人感受,由着自己的性子。如果有人说酒后的事全忘记了,99%是撒谎,他只是借酒发疯而已。这样的人只可敬而远之,没有必要时不要和他发生太深层的交往,否则受伤的总是你。 那么,饭桌上应该怎样才能展现自己的品性?中国是礼仪大国,这样的规矩早在先秦上古就有了: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现在来译成白话文看看: 准备入席时大家要分成左右,按顺序和长幼落座。食物摆放整齐,入口感觉如此精美。酒味醇厚柔和,大家尽情畅饮。编钟鼓乐准备好了,宾主从容举杯,安静饮下。室外箭靶立了起来,箭在弦上,大家去一显身手,拿出高超射箭本领吧。开弓放箭,争取每发必中,否则就罚你喝酒。 欢快舞步和笙乐一起来吧,这一切多么和美快乐。向祖先敬杯酒,这看似繁杂,但必不可少。把这些礼仪进行完毕,隆重热烈,人人庄重。这是祖先给予的幸福,会永世传递。后人幸福安康,也会像我们一样。客人相互敬酒赛酒,作陪的人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宾主举杯痛饮美酒,向列祖列宗进献美食和佳酿。 有的人饭前温文尔雅,品尝美味的时候也是正人君子的形象。饭后有了酒意就举止轻浮,威严尽失,离开座位乱转,手舞足蹈。没有喝醉时都是谦和低调的人,喝多了就如此轻佻,不顾忌形象。这是喝酒不节制的原因,不知自控没了轻重。 你就看吧,他们大呼小叫,无事生非,弄翻了饭菜,乱抓乱挠,步态踉跄。这就是酒后无德,在失控后犯的错。有的人帽子歪了,狂呼不止。其实,喝醉了要及时离开,让别人安享美食。喝醉了不肯离开,只能自取其辱,让别人厌烦。喝酒吃饭是美好的,不要忘乎所以,让自己的形象受损。 在喝酒吃饭中,有的人清醒有的人糊涂。所以要设立监酒官,有时候还设立史官。喝醉了固然不好,喝不够也不行。所以大家不要劝酒,爱喝的人也就不会放纵失控。说话也有数,不会乱讲。喝多了胡说八道的人,就处罚他把家里的小羊贡献出来。喝几杯就昏天晕地的人,无论如何不能让他多喝。 看到了吧?那时候的人们就对饭桌上的人品、人性有了评价和认识,讲述了吃饭喝酒的规矩。现在不是有一句话吗:吃一次饭,你在别人眼中就已是“果体”了……呵呵,吃饭的时候学点“饭桌相人术”不失为扒下别人画皮的一种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