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到高中学新的数学知识或者复习数学重要考点,就越是容易感到力不从心。想要学好高中数学的心,大部分的孩子是有的,家长也是着急和焦虑的,但是高中数学也并不是一个你想要考高分就高分的学科,在我看来,更多的学生是在做无用的“努力”,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假勤奋。
以前教的学生里有一个“万年数学偏科”的,数学差到什么程度呢?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考,他的数学唯一一次及格就是高考,高考还是他考得最好的一次:经过一年的疯狂刷题,从四五十分总算是考到了及格线上。最后哪怕是他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分数多高,他的总分终究是被数学给拖了后腿。
对于高中数学,很多孩子也容易犯和他一样的错误,那就是疯狂的刷题。其实数学实在是和他一样差到无可救药,基础烂得一塌糊涂的孩子,刷题和背公式是可行的,如果你的孩子是个数学中等生,也就是分数在及格线和120分(总分150)之间不上不下,那么这个方法就是没用的。
有朋友在孩子高二的时候给我来信说道:“不是老师说的要先把数学基础掌握牢固之后,才能有效的做出数学题来吗?为什么现在又说背公式啊、刷题没用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简单的说,就算你把数学书翻烂,照本宣科的背公式是一点没用的,我说的要背公式扎稳基础,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我女儿去年考上复旦大学,在之前数学就是中等生的水平, 在她高中的提分过程中,我绝对不会要求她一下子就冲到前几名去,而是每一次都给她定一些小目标,比如这一次她考了110分,那么我就会让她以110-115分之间的同学为参考,看看自己和他们差在哪儿。后来我们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全部都是数学的基础细节问题。
例如某个道选择题应该用哪个公式来解,按照书上的例题来做是一个答案,但是题目更改了书上原题的某个关键字,这道题就应该用另一个公式来算。例如某个看起来很难的题,实际上别人只是多想了一个步骤,女儿少写了一个公式,于是就算错了等等。
最后我跟她说,我们在学数学的时候也讲究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你看你错的都是基础题,一看就是这些公式只会照本宣科,不会灵活运用,关键是脑海里没有这些基础公式的知识网络体系,我们为什么不自己边复习调整,查漏补缺,边把这个体系做出来,存到脑中去呢?女儿后来也这样做了,我今天给大家看的就是从她的笔记里“扒”下来的部分试阅(看到最后有全部的电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