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是哪位诗人写的?

 qetyuuopp 2018-01-17

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卢延让的《苦吟》: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从这首诗里面,我可以推断,唐朝的时候,胡须的须字,发音应该和读书的书字一样。这样的发音方式现在在安徽皖南地区还是如此。安庆人发音的时候 ,读书听起来就像读须。

说起这个卢延让,也算是唐代诗人中的一朵奇葩。

哥们连考25年的进士都没有考中,最后另辟蹊径,就给当时的文坛大腕,作协主席啊理事长之类的人物送诗,写的都是阿猫阿狗之类的生活流诗歌,什么一只狐狸忽然蹿过了大路啊,什么狗狗好聪明,自己会开门啊,什么汤米大战杰瑞啊。('狐冲官道过,狗触店门开','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帖'),就靠着这些狗屁倒灶的玩意,居然真的撬开了上升的台阶。真的是小鸡撒尿,自有出路啊!

史书上说卢延让有卓绝之才,铁锤并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他在刻意做诗。

你想想看,为了一首诗歌中的一个字,就拽断了几根胡子,这特么要让他写一首《长恨歌》或者《春江花月夜》那样的长篇,恐怕腋毛都留不住啊!(饿,这样说诗人是不是不太好)。不过这人有两句诗歌,倒是让我觉得眼熟:

两三条电欲为雨,

七八个星犹在天。

诸位觉得眼熟吗,反正铁锤瞬间就想到了这个: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你说辛弃疾不会是抄袭卢老头的诗句吧,不过也不算抄袭,最多算是化用吧,古代诗人又不像今天的教授那么不要脸。

扯远了,回到正题,铁锤的个人观点,这种为了一个字折腾半天的诗人,大多数都是诗匠,什么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

“工匠精神”这玩意儿,放到手艺上,那没的说,肯定能出好活,可是要是放到诗歌啊书法啊这种特别仰仗天分的文艺创作上,就不灵了。

你比如李白写《将敬酒》,怎么斟酌啊,喝醉了之后,精虫上脑,秀口一张,就是半个盛唐啊。再看看书法界最牛B的两个大宝贝: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全是一气呵成,写错了直接涂掉,接着再往上干哪!荷尔蒙飙升的时候谁有时间跟你磨叽韵律,炼字。

等你找到合适的字儿的时候,那股子气儿早跑没影子了!

总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种事儿,搞艺术创作的人千万引以为戒,别跟卢延让学哦。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喷也白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