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把未婚女孩叫作“黄花闺女”?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1-17



文史小知识


文化人必备


每日一问



所谓“黄花”,其实指的是古时妇女额前的一种装饰,又称“花黄”,即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这种习俗大约起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之说。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且能保持贞节。

  

关于黄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有一次睡在含章殿檐下,恰好有梅花不偏不倚地落在她的额头上,梅花渍染,在她额头形成梅花之形,拂之不去。此后寿阳公主便经常将梅花贴在额前,宫人们看到便争相效仿,这便是古代梅花妆的由来。这种妆饰传到宫外后,民间女子也纷纷效仿,用菊花或黄纸剪出花样贴在前额,后来逐渐发展成“贴黄花”的习俗。由于这种妆饰在未婚的女孩子中比较流行,“黄花闺女”也就成为了未婚女孩的代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