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清醒4321 2018-01-17


己欲达而达人,已欲乐先乐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稳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要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想安身立命,树立起来,那就用树立自己的心帮别人好好树立,自欲达而达人,用自己发达的心帮助别人发达起来,这就是仁义最大的方法。仁爱之心就是推己及心,就是我们心中最简单的朴素交流,如果人天天做这些事的话,就没有多少忧思烦恼了。

  个人如果心地特别宽广,就会知道生命里面可以去做的事情很多。当他能替别人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担当起承诺,这样的人心里是容不下很多忧伤和计较的。

  仁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朴素的观点,孔子主张积极有为,鼓励个人通过努力求得成功,又提倡在这一过程中要帮助和带动他人一起成功

  有一次,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如果能够广施恩惠于百姓,并能广泛地帮助他们,能够称得上是仁了吗?”

  孔子回答说:“这何止是能称为仁,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了,连尧舜也没有完全做到。仁的意思是君子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成功。而推己及人由亲近到疏远地帮助他人则是为仁的方法。”

什么叫君子?孔子用四个字来诠释:不忧不惧。没有很深的忧思惶恐,不惧怕,这就是君子。当一个人扪心自问,无论对亲人朋友,社会都已经尽心尽力,没有歉疚了的时候,就没有了忧和惧。这样看来,真君子就是一个心中讲究仁义、成己达人的自在之人实际上,要想做一个成己达人的自在君子并不容易。通常情况下,我们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要做一个君子,而是自己的利益,在自己利益的圈子里不断衡量算计,结果走不出自我局限的那点度量。殊不知,往往就因为我们没有为身边人也考虑一下,没有看到他们同样急切渴望的眼光,结果累及自身。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前作恶多端的财主,死后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他对自己以往的种种恶行痛悔不已,时刻忏悔,并发誓:如有来世,定当改过自新。

这个恶财主虔诚的忏悔终于打动了佛陀,佛陀往地狱中垂下根蜘蛛丝,只要他顺着蜘蛛丝就能爬上去。恶财主激动不已,立刻抓住蜘蛛丝往上爬。其他恶鬼见状,也纷纷跟着他往上爬,一个接着一个,群鬼都恨不能马上离开这地方。

恶财主起初想,我要改过向善了,让他们同我一起投向新生也好。但随着抓住蜘蛛丝的恶鬼越来越多,蜘蛛丝在半空中不停摇晃,好像随时都可能断掉似的最后,恶财主终于急了,他抬起脚,恶狠狠地向下边踹了下去。就在他动了这一恶之念的瞬间,蜘蛛丝从他头顶上断开了,他和他脚下的那群恶鬼又重新跌回到地狱之中…,      

       不让他人自在,自己也难得自在,见不得他人的好,我们自己也得跟着吃亏,这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亲密”联系。以爱己之心去度量他人的处境,体谅他人的做法,很多看似无理的事情都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寓圆杂记》中记述了杨翥的两件小事。

  杨翥的邻人丢失了一只鸡,就在大路上指着杨翥的房子大骂,说是被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知杨翥,杨翥说:“又不止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

  还有一邻居,每逢下雨天,便将自家院中的积水排放进杨翥家中,使杨家原本洁净的院子污水横流,家人深受脏污潮湿之苦。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对家人开导到:“晴天干燥的时日总是多,落雨的日子终究少。”于是家人也就释怀了,不再有追究邻人的做法。

  杨翥一家人就这样本本分分,与世无争地生活着,无论邻里之间出现了什么矛盾或者过分的事情,他都劝解家人要宽容,要看开。

  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感动了。后来,一伙山贼密谋欲抢杨家的财宝,邻人们得知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杨翥的宽忍成全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宁静,他的邻居们最终也主动站出来帮助他维护家园,让杨翥家的自在生活得以继续,这就应了“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

哲人说,宽容和忍让的痛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得与失之间的转化和你的为人处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你做对了,你的付出看似失去,最终却又会得到回报,甚至加倍回报给你。

  

古时候有个叫陈囂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陈嚣家和纪伯家的院子差不多大,但是,纪伯总觉得自己家的院子不够大,想将它扩大一些。然問,陈嚣家和他家院子的篱笆是靠在一起的,再没有空余的地了,要想往外扩张,只有往陈愿家挪动。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

  陈囂发现篱笆挪动后,心想,纪伯扩大自己的地也许是有什么别的用途吧!于是,他等纪伯走后,又把自家的篱笆往后挪了一仗。

  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他,心中顿觉惭愧,马上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一场看似会惹起争吵的土地纠纷,竟然因宽容和真诚大度的谅解而得到了十分圆满的解决,结局让人感动,非常温暖人心。

心宽地自宽,人与人之间,如果都不计较这“一丈”篱笆地,大度地把彼此都想要获得的一点东西谦让给对方,必然不会引发矛盾,甚至还能够得到对方最真诚的理解,相处起来该是多么自在呢!

  

大清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同朝为官姓叶的侍郎同是安徽桐城的老乡,他们的老家也是邻居。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张廷玉收到了一封来自安傲桐城老家的信。原来,他家和叶侍郎家都要扩建房屋,两家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太大便修书一封,请儿子出面帮忙。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老太大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

  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这条一百多米的巷子很短,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长很长。张廷玉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依然懂得旷达忍让,这是多么不凡的气度。退一步来说,即使叶家人不予理睬,也就少了三尺宽而已。忍让,天地才会更宽广。

  古人云:“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之者,因人之情也。”意思是说,任其自然,顺乎人情去做,就能成其“大”;任人所为,违反自然规律去做,所得者就微小(细),这就是“天道”。只有先成其“大”,人心才能自然得自在。

  宇宙万物中,没有什么比天地日月还大。而唐代大诗人杜甫却说:“日月是笼中之鸟,乾坤(指天地)乃水上之沤。”在诗人的眼中,鸟笼能关住日月,水池能浸泡天地。人世间,世间万事犹如人生日月,谦恭礼让的事为最大。而宋代著名学者邵雍说:“唐虞拱手行礼至酒过三巡,汤武征讨敌国视如纹称一局。”

一个人具有如此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眼界,即可吞吐宇宙,包容千古。谦恭、礼让,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不妨大度地“先达人”“三尺”,我们也必然会得到对方“三尺”的回报,其中流动的温暖人情不言自明。



点上图二维码谢谢您的赞赏

黑麋真人之给箴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