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园林博物馆:半亩园榭

 璇琮坑 2018-01-17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清朝时半亩园有房舍180余间,为三路五进四合院。名为半亩,实际半亩有余。

 

“半亩轩榭”属于北方平地私家园林。据悉是按照京城弓弦胡同(今黄米胡同)的“半亩园”的局部复建的。“半亩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园中的叠石假山誉为京城之冠,传说为造园家李渔为清初中丞贾汉复设计而建的私家园林。有专家评说:李渔不惟为清初造园理论家,抑亦造园艺术家也。他自己也称生平绝技有二:“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

查“弓弦胡同”,位于今中国美术馆西侧,临东黄城根。清道光年间河道总督麟庆获得此园后,更名为“半亩园”。并对其重新修缮,不仅恢复原貌,更增添许多景观,是“半亩园”的鼎盛时期。世事沧桑,之后“半亩园”几次易手,还曾被比利时天主教会怀仁学会占用。建国后“半亩园”收为国有,为建楼房,于1984年被全部拆除。

麟庆为官时,走遍中国,游历颇丰,晚年将自己的经历请画家绘图240幅收录于《鸿雪因缘图记》,并撰写图记。其中有“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复建的“半亩轩榭”,是按照“半亩园”中最具特色的云荫堂庭院为原型。整个园子玲珑秀美,古朴典雅,引人入胜。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半亩轩榭”平面图。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       ↑(3)中国园林博物馆“半亩轩榭”景区的入口处。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4)景区依然以“半亩园”为名,门楣上附有精美石雕。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5)“半亩轩榭”占地530平方米,园内垒石成山,引水为池,建筑风格淡雅,并将鹰山永定塔借入园景之中。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6)按“半亩园”原样,“半亩轩榭”内布局也曲折回合,堂、榭、斋、馆也是有围廊相连。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7)沿着围廊我们先向“玲珑池馆”而行,图中高台上,房檐外伸的就是“玲珑池馆”。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8)“玲珑池馆”平面呈十字筑于叠石之上,四面有水,池馆四周设有“美人靠”,其北面与云荫堂互为对景,南面可欣赏叠石、溪水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       ↑(9)在“玲珑池馆”上,右侧可俯瞰“斗室”。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0)左侧则是小桥流水、叠石假山和“留客亭”,一派园林景色。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1)池馆虽名为“玲珑”实为复修的建筑中较大的一处,东西两端有桥与两侧建筑相通。图为跨越石桥,来到“先月榭”反观“玲珑池馆”。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2“先月榭”的墙上挂有对联“花木正值弍月景 人家疑似武陵溪”。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3)在“先月榭”眺望园林景色,远处是“拜石轩”。拜石”取北宋米芾(元章)拜石之意。据说米元章爱石成癖,不知“半亩园”的主人是否也喜欢摆弄石头?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4)园林中的汉白玉小桥西侧为“留客亭”,亭柱上的对联为:“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亭子一侧有假山。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5)“留客亭”内挂有“留客处”匾牌。主人,经常在“留客亭”内摆上珍美的筵席,四周是美丽花丛,大家在亭中杯盏飞快地传递,沉醉在皎洁的月光之下。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6)坐在“留客亭”内,观“玲珑池馆”。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       ↑(17)“留客亭”的对面便是“斗室”。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18)我第一次到园林博物馆,因时间关系,没有到“半亩轩榭”和“染霞山房”。六月里来到时,“留客亭”一旁的杏树果实已熟。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       ↑(19)进入假山山洞里观园林景色。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0)沿假山石阶而上可登上“退思斋”屋顶,名“蓬莱台”(见图10)。当年在“半亩园”的“蓬莱台”上,能远眺紫禁城宫阙、北海白塔、景山等诸景。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1)在“蓬莱台”上可抵达“近光阁”。因设有围栏,游人不准登上“蓬莱台”。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2)“退思斋”和“近光阁”之间的“蓬莱台”下,是一处廊亭,廊亭外便是“半亩轩榭”的园林景区。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3)在廊亭处眺望“斗室”和“玲珑池馆”。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4)站在“半亩轩榭”的主厅“云荫堂”前,对面和“玲珑池馆”相望。

再次走近园林博物馆(6)——半亩轩榭↑(25)从“云荫堂”一侧便门出来,便是景区的出口。此门的雕刻虽不精致,却是典型的垂花门结构。垂花门上檐柱不落地,柱上刻有莲花和花簇头为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