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路:彻底的善良从哪里来?

 火神求火 2018-01-17




两口子吵架,如果你只听男方讲事情的经过,你会觉得他在理,如果只听女方讲,又会觉得她在理。两人讲的都是事实,但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实。所以,局部的事实,不仅不一定接近真实,甚至还会远离真实。


一个姑娘谈恋爱,男友对她很好,给她做饭,洗衣服,要什么都给她买,她从发生在他们之间的种种事实上,判断出:他是个好男人,会成为一个好丈夫。一天,她发现这男的竟然是跟别人结了婚的,一直是已婚状态,瞬间崩溃了。


那么,之前在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事实,就不是事实了吗?不,仍然是事实。只是表示,事实不代表真实。


事实,是事上的确实;真实,是理上的确实。佛教有句话,“全事即理”。如果想抵达理上的真实,必然要明了全部的事实,而不能是局部的事实。


可是,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一切事实。很多东西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想不通。因此,我们没有办法抵达绝对的真实。


谁能抵达绝对的真实?佛。这就是为什么,佛叫“正遍知”。佛,是遍知一切的。惟有遍知一切,才能从根本上解脱,得到究竟的自由。


而我们所知道的,尽管有很多事实,却往往背离真实。这是由我们所在的位置、所看待问题的视角等等决定的。


比如,你作为客户,第一次跟某老板见面,他就不介意带着他的小三;但如果你作为他老婆,跟他生活二十年,他也不会主动告诉你。


但这还不是障蔽我们抵达真实的关键。最关键的是,我们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的一切,都会被“我”蒙上一层纱。“我的身份”、“我的地位”、“我的知识”、“我的性格”,乃至“我的眼睛”、“我的耳朵”、“我的身体”、“我的想法”,任何我所得到的事实,都和“我”有关。


我未曾看到的,很难相信;我未曾经历的,很难想象。并不是贫穷或者智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而是对“我”的取著,限制了想象力,使我不能见到真相,接近真实。


于是,我构筑起的对世界的理解,都是有瑕疵的,都是不够真实的。佛教叫“颠倒梦想”。如果能把“我”去掉,就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抵达真实,获得自由。


真实和自由,在佛教里是同义词。唯有佛,才能见到真实,得到自由。我们看不见真实,因为法身无相。凡是能见的,只能是真实所显现的一部分。不过,这并不妨碍最终得到真实,因为一切所显现的,无论看起来多么矛盾、多么荒谬,却没有一样不是依于真实而显现的。如果能在纷繁芜杂的万象中,消泯一切对立,见到外在呈现的种种矛盾荒谬的背后,有着甚深的一致性,即是如是如是平等平等的诸法实相,即是真实。


我们之所以不自由,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拒绝真实。只因为不愿意在通往正遍知的路上勇猛精进,只因为没有面对真相的勇气,只愿看见想看见的,对不想看见的种种一切视若无睹。然而,无论你愿不愿意,最终都要面对真相。面对一切你所不愿面对的,这就是怨憎会,就是苦,就是不自由。


很多人喜欢讲:什么是自由?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自由。


佛教不承认这种看法。因为,“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你什么都做不了。你所做的一切,都必定对别人有影响。你觉得没有影响,只是因为你的智慧还不够,不懂得缘起,只能看见局部的事实,看不见广袤的真相,更遑论抵达真实。


如果你不知道张三有张两百万的银行卡,只对他两千块的银行卡做无数调查,了解其中每一笔钱的进出,了解得越细,对张三的财务真相越不明了。


佛教认为,一切事件都不是独立的,都互相有影响,起作用。一个人把自己身体搞垮,觉得这是自己的自由,对别人没影响,这是不对的。他将来生个孩子,生下来先天禀赋不好,这就是他的影响。他英年早逝,周围还有父母亲友,别人很悲伤,这也是他的影响。一个人关起门生闷气,晚上出门买馄饨,没有好脸色给别人看,这也是他对别人的影响。我在小区,见到一辆豪车上贴了纸条,保安小哥留言说,“您的车在这里过夜好几天了,兄弟的饭碗都快保不住了。” 车主哪能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举动几乎砸掉别人的饭碗呢?


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你什么都做不了。不仅如此,就算你什么都不做,照样会影响别人。一个乡下独居老太太的邻居,看到老太太家的烟囱三天没冒烟,她心里能不担忧老太太出事吗?


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别人的影响。“在不影响别人的前提下”,你只能去涅槃。——只有涅槃满足这个前提。不过,涅槃不是死亡,你去死亡的话,丧事还得别人给你办。你是没法亲自办的,还是要麻烦别人。


然而,涅槃到底显得消极了点。因为消极,在这自由中,亦有不自由在。这种自由是被动的。而主动的自由,绝对的自由,彻底的自由,完善的自由,是不怕影响别人,亦不怕被别人所影响的。惟以善去影响别人,以抵达真实而自由,以得到自由而善良。


因此,佛的境界,不仅是真实、自由,还必定善良。


我们的善,都是有漏善,都是有瑕疵的。因为我们不能谛见真实,所以我们的善,会被愚痴染污。对真实理解得越少,善心中的杂染就越多。


很多人的善良之所以孱弱无力,就是因为远离真实。靠虚妄幻想的镜花水月,来支撑善良,是难以长久的。一旦在万法中见到种种对立冲突,就会进退失据,踟蹰难行。唯有在实际理地中不著纤毫,所生出的善,才势如破竹,无坚不摧。


如不能真实,必不能自由;如不能自由,必不能善良。佛家说,“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六七因中转,即“以真实而自由”,五八果上圆,即“以自由而善良”。


抵达真实,是妙观察智;以抵达真实而得到自由,是平等性智。自由,蕴含两个方面,一是平等,一是圆满。平等的一面,是平等性智;圆满的一面,是大圆镜智。以大圆镜智的成就,而发起种种利他之行,即“成所作智”,即“以自由而善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