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展中国》依晓雷写生油画精品展——与时光坦诚倾诉 艺展

 泊木沐 2018-01-17

依晓雷,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59年5月23日生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中国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美术教育理论委员会委员,牡丹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艺术设计协会副会长。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艺术交流,作品曾在各级展览中获奖。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立项,十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家各级刊物。

与时光坦诚倾诉——依晓雷的静谧之秋

渺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从古至今,秋季便一直引人遐思:它用微凉的手轻抚着诗人的寂寥与苍茫;以热情的怀抱送来丰收的喜悦、寄托着人间的相聚和别离。它是凝固在人类记忆中的金黄时节,不论时过境迁,秋天从未改变。

《层林》60X80cm

《远方的稻田》50×60cm

这是一个深受画家喜爱的季节,历代无数名家大师用超凡的技艺将心中的秋色凝练于作品之中。从巨然的秋山、倪瓒的秋水,到唐寅的秋风,都让我们饱览它的遒劲与宁静,品味着它的萧瑟和孤独。时至今日,在这个美与艺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剥离的时代,许多人依然期望能够欣赏到传达纯粹的秋季之美的画作,而依晓雷先生的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金秋大地》60X80cm

《十月风云》60X80cm

这组秋景油画大部分完成于去年。与现在的一些画家不同,依晓雷先生坚持“师造化”的艺术创作原则,秉承直观感悟自然的理念,每幅风景作品都是在写生时直接创作而成。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在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画面无不透露出一种近似于古典主义的诗性唯美。认真观察每幅作品,会发现其中有一处最能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隐藏在画面中的横向结构线。依晓雷先生描绘的对象大多是其故乡黑龙江省的景色,有着典型的北方地貌特征。东北地广人稀,山川绵延而厚重,故画家在写生时多取景开阔。在这组画中:远方的山脊、视线尽头的地平线、作为中景的树林或是民居的屋顶、平静的水面,都经过画家巧妙的布局,呈现出直接或间接的水平连接。这些横贯画面两端的隐藏线条赋予了作品极强的稳定感,让整幅作品端庄而持重。画家的用色大胆、果断而不轻佻,以类似于梵高的纵横拉彩笔触将颜料揉合在画布上。相对规矩的笔触与欢快的秋季主色调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在水平结构线的主导下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凝固、稳定感,共同表现出了那个恒久的、静谧的秋天。而这些,大概就是画家本人孜孜以求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吧。

《在水一方》 60×30cm

《林中白桦》 70×90cm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近代以来,照相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冲击了绘画的记录功能。而艺术自身的发展又使得具象绘画在今天已经处于艺术世界的边缘。我们无需去讨论“美”究竟是什么,但只要人类的审美需求还在,具象艺术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如依晓雷先生这般不知疲倦的挥动着画笔,尽其所能把景物携刻于画布之上,将美好的季节凝固在作品之中展现给我们,多年来一直与时光和自然坦诚相述,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依晓雷写生作品欣赏

远去的城市》60×80cm

《林荫树下》 60×80cm

《古树斜阳》 60×80cm

《镜迫湿地》60X80cm

《午后阳光》 70×100cm

《秋色连波》60X80cm

《九月印象》 60×80cm

《风》 60×80cm

《斜阳》60×80cm

《田》 60×80cm

《白露》 60x80cm

《大山脚下》 60×80cm

《味道一秋》65X80cm

《俄罗斯草房》50×6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