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信息商品化,打住

 柏桢 2018-01-17



学生信息商品化,打住

  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家长姓名、家长联系方式……覆盖合肥多所中小学、2万余条内容详细的学生信息,被以9000元的“打包价”卖给培训机构,用于开展招生业务。今天,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据庐阳区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梁某与丈夫共同经营安徽旭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短信群发业务。

  个人信息数据,被银行、网站、学校等不少部门、企业、机构掌握,目的在于更好的管理、分析和使用。如某人犯罪,公安机关可据此掌握嫌疑人信息,分析推断其可能联系谁、逃往何处等;网站实名认证后,若有网民制造、传播谣言、暴力、恐怖等非法信息,则可精准定位,从源头快速消除不良影响。学生个人信息,作为一种排他性数据,被告人和培训机构是无权知晓甚至利用的,而且,私人信息数据从来都不可作为商品被买卖,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是被道德所不耻的。

  市场经济下,谁掌握更多的数据信息,谁就更有希望决胜未来市场,正因如此,马云着力于大数据,马化腾同样关心大数据,即便小商小贩,亦希望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研判未来市场,更有不少人不惜重金购买专业数据信息,聘请专业数据分析员,以便更好把握市场。

  信息数据虽好,但决不可乱用。诚如学生信息数据,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视为“肥肉”,人人恨不得咬上一大口。但真有了歪脑筋、打了歪主意、使了歪办法,“肥肉”吃不到是小,违法犯罪是大,所以损人不利己,别动歪念头。

  作为商人,即便做不到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公司的规模,没有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人才和能力,但起码的市场走访调查、消费心理分析、摸石过河探索、从头再来勇气等能力和魄力必不可少,且这些非金钱可得,但却是任何成功企业家所必不可少的本事。

发短信、打电话看似“广泛撒网重点捞鱼”之策,实则如大海捞针无人问津。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得见、摸得着、尝试过的商品及服务,往往最为可信,其次才是有担保的虚拟消费。既如此,商家何不直面消费者,请他们尝试体验,收集反馈信息,更具针对性的投放市场,据此知己知彼,又何愁生意难做呢!

华暄正经话儿

你有故事,我有笔,咱们一同书写这段经历。

投稿邮箱:1785512723@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