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平陵政变——士族的胜利?

 龙叔文馆 2018-01-17

来自有听读书 14:08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文 | 烟雨平生 · 主播 | 读书君 · 编辑 | 卿年


随着《虎啸龙吟》的热播,三国后期司马氏篡权的历史问题再度登上话题榜。


有的历史爱好者对曹魏政权的旁落得出这样的论断——跟随曹操起兵的谯沛庶族军功集团逐渐没落,以司马氏为代表的士族政治集团兴起并取而代之;更有人对司马氏的篡权表示不耻,并对司马懿进行黑化。



历史并不任人随意打扮。其实,抛开这些当代意见,我们从高平陵政变的事件本身出发,抽丝剥茧,还原司马家族篡权的本来面目。高平陵政变真的如今人所说是士族门阀政治的胜利?司马懿被黑化,冤不冤?


司马氏的掌权执政,是否预示着士族门阀政治的胜利本就是个伪命题。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在当时是受到广泛支持的,曹爽之败,败于自身的腐败无能;高平陵政变成功的果实被司马家族所独占,司马懿政治上的屡次失信、残酷迫害政敌才是他被黑化的根本原因。


一、士族?曹氏就是最大士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四处征伐,统一北方,政治上主要走法家路线,终其一生都在抑制士族豪强。这对于平定乱世,是必不可少的。曹丕建国后,接受陈群的建议,选拔官员采用九品中正制,不仅缓解曹操时期与世家大族紧张的关系,更加赢得士族的广泛支持,进一步巩固了新建立的曹魏政权的根基。曹叡登基后,执政初期虽然效法其祖父曹操的施政策略,改易正朔、严刑峻法、禁绝浮华风,也只是为了巩固其皇权。


如果说曹操草创基业主要谯沛军功集团,其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和寒门庶族的利益,那也是乱世平天下、治天下所必要的。毕竟与四世三公、名门望族出身的袁绍相比,曹操祖上出身不好。但其儿子曹丕的上台是受到世家大族如颖川士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清河崔氏等士族的广泛支持。曹叡纵使抑制过世家大族的扩张,也并没有损害从曹丕时期建立的与士族的政治互信和相互支持。因此从曹丕开始,曹魏政权的性质已然发生变化,士族的普遍支持取代曹魏第一代武人军功集团的地位,成为国家稳定的柱石。



况且,我们有三代养成一个贵族的说法,曹魏政权传至第三代曹叡,早已脱离其祖上,成为最大的权贵阶层。我们也不能忽略开启建安文学风骨的曹操、曹丕、曹植在当时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三曹身边聚集了一批文学名士,直接开启一代文化先河。就是曹叡,其文学素养也很高,能作诗文、尤善乐府。论地位、论贡献、论文学素养,曹魏皇室比起颖川陈氏、范阳卢氏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司马家族比起,更是天壤之别。


如果说士族,曹魏宗室才是当时最大的士族阶层。所谓的谯沛武人军功集团随着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五子良将等先后故去,早已在高平陵政变前不复存在;所谓的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门阀政变的观点,更因曹魏皇室性质的根本性转变、曹魏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而站不住脚。


二、政变:曹爽的倒行逆施与司马懿的超级威望


公元249年,趁曹爽兄弟携亲信带着魏帝曹芳拜谒曹叡之墓,司马懿取得郭太后召令,火速率兵占据武库,同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并关闭城门。随后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在太尉蒋济的协助下,最终取得政变成功。


我们回顾整个事变经过,无不惊叹于司马懿行动的迅速,行事稳、准、狠、快,其善于权变的风格与当初斩孟达和后来平定王凌叛乱如出一辙。进展如此顺利的军事政变,除了事先周密的部署,还在于事变当时参与人执行的到位。部署得当、执行到位,对事变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极高,这主要得益于司马懿平日累积的超高人望。我们单看事变的主要参与者: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太尉蒋济、中护军司马师,后来劝降曹爽的有尚书陈泰、侍中许允等,三公九卿占据多数,事变更是得到郭太后的鼎力支持。可见,当时司马懿夺回手中辅政权力是人心所望。


司马懿的超级威望从哪里来?来自司马家族的威望?不!人称“司马八达”的司马家诸子个个贤能,不只有司马懿一人。为何担任曹魏重要职位的司马孚或司马通没有这般威望?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超级威望建立在对曹魏政权的巨大贡献之上。曹丕时代,司马懿多次在曹丕亲征伐吴时坐镇许昌,内理政事、抚慰百姓、外供军资、安定百官。如果说曹操南征北战,收服张绣、斩杀吕布、剿灭袁术、击败袁绍、肃清乌桓、平定雍凉……奠定曹魏基业,那么司马懿两次受命辅政,南拒孙吴偷袭、神速斩杀孟达、西御强蜀征伐、摧枯拉朽平定辽东……巩固了曹魏政权。在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历练中,司马懿深受将士和百官拥护。他的威望不是来自于家族的荫蔽、更不是靠权位而得来的,是实打实靠多年军事政治生涯积攒得来的。



司马懿当朝辅政时,选贤任能、注重发展生产,内政清明,一改曹丕、曹叡两父子多次征伐、竭用民力的弊政。做为世家大族出身,他却能拔擢邓艾、州泰、王基、石苞、胡遵等寒门子弟,反观穷奢极欲、任人唯亲的曹爽却重用何晏、邓飏、丁谧等儒学名士,历史的讽刺意味十足。


同时代的吴国人张悌总结曹魏失权与司马懿掌权的教训,可谓一语中的:“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曹操平天下用霸道,民畏其威,曹丕、曹叡当国后,连年争战,又大兴土木,百姓更受其苦。曹丕刻薄寡恩、大肆打压宗室,曹叡善于玩弄权谋诈计,曹爽又乱擅朝政、肆意妄为。总之,用现在的话说,曹魏执政者意识形态的高地失手、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给了懂得经营人脉、善得人心的司马氏机会。


曹爽上台后急于为自己正名,穷兵黩武、专意伐蜀,导致惨败。内政方面,又乱改法度、任用私人、贪财纳贿、多僭越不法之事。其一系列的倒行逆施,必然引起上至曹氏宗亲、三公九卿,下至军队士卒、黎民百姓的强烈不满。本是曹魏皇族旁支(曹爽祖上本姓秦,其父曹真仅为曹操养子)的曹爽既得不到宗室的支持,又因多树党羽而招致元老贵戚忌恨,其败亡早有迹象,即使没有司马懿,朝中如蒋济、满宠、高柔等元老重臣也会合力发动政变。


所以,高平陵政变无需阴谋,要的只是密谋,是备受曹爽擅权压制的曹魏重臣的集体反击,他们共同拥戴“带头大哥”司马懿,掀翻了曹爽集团,与士族、庶族的争斗无关。至于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如果不在太尉蒋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默许的情况下,如何长时间不被发现?在曹爽、曹羲兄弟掌管禁军的形势下,也只有通过私募死士才能确保夺权成功,从古至今政变夺权路径皆是如此。


三、独吞胜利果实——打压宗室、意识形态领域钳制


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带头大哥”司马懿重新掌权,不过这一次与前两次受命辅政不同,重新上台的司马懿是一人牢牢握住曹魏的政权,不似第一次与陈群、曹真、曹休共同辅政,也不似第二次辅政被曹爽狠狠压制。



其实,高平陵政变的胜利果实,也只能为司马氏所独占。其一,司马懿父子长期深耕关中军队,多次东征西讨,战功卓著,有军权;其二,司马懿两次担任辅政大臣,施政得当,朝中资格最老、功绩最大、人望最厚,当世无可匹敌;其三,曹魏宗室人才凋零,没有人能够制衡司马家族的势力。骑在最高权力这只老虎背上的司马懿,根本就无法脱身,因为功成身退不是任何人能轻易做到的,有可能还会因失去最高权力而导致整个家族陷入败亡的境地。


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人们便以为他的掌权代表了士族利益,而曹魏代表寒门庶族,且不说魏文帝曹丕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早已实现曹魏政权的转型,也不说司马氏拔擢许多优秀寒门人才、曹爽擅权专门吸纳名门望族。以司马氏出身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就主观臆断其代表整个士族门阀,未免有失偏颇。正如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出身富贵家庭,就一定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我们不可陷入诉诸身份的谬误之中。


后世对司马懿夺权的行为感到不耻,认为他是十足的权谋家,狼子野心、为人不正。其实多是后世附会之词,对司马懿进行黑化也有失公允。毕竟,他辅佐两代帝王、为巩固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但失信于曹爽、王凌,对待政敌动辄夷灭三族,剪除曹魏宗室,杀戮异己,为儿孙开辟篡权道路才是他为后世诟病的根本原因。


司马师废曹芳,司马昭间接杀曹髦并钳制意识形态领域(参考竹林七贤中嵇康等人的遭遇),八王之乱、晋室南渡导致的中国社会长期分裂动乱是后世诟病司马氏篡魏的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于有听读书投稿,作者:烟雨平生;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