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点】“平台”是腾讯长久以来坚持的战略,在医疗方面也是如此。无论是撒钱投资,还是自建产品,腾讯都希望可以通过自身平台去连接行业。 对此,腾讯医疗相关人士告诉健康点记者,医疗业务是腾讯放到集团战略高度的模块,公司更看重这个业务的长期核心价值,因此提供的支持也是全面而长期的。 而在经历过2015年的投资高峰后,近两年来腾讯的投资项目数量在减少,其布局重心由投资向自建转移。其早期自建产品糖大夫和腾爱医生在慢病领域布局已久,2017年新成立的腾讯觅影、医疗智慧云、企鹅医典也在逐步发展完善。目前,腾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版图越发清晰起来。 除了资金的投入外,自建项目还要在资源、人力、物力等方面作出很大的投入。相比于投资对资金需求更大的创业项目而言,腾讯医疗如何选择自建产品? 从腾讯已披露的自建项目来看,一方面,腾讯想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互联网生态,需要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除了各环节上的产品外,还需要融合安全保障、云存储、移动支付、AI等诸多功能,相比于投资的项目,这些相关产品显然更适合腾讯自己来填补。另一方面, 目前腾讯自建的智能血糖仪、AI影像、医疗资讯平台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身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创业领域,如果能够将这些产品融入腾讯的互联网生态中,或许不会是“赔本生意”。 对于腾讯来说,其自建产品的优势在于三方面,一是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二是拥有进行用户运维的能力,三是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有较强的支撑。与此同时,腾讯自建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如何让产品更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如何让产品在市场中找到准确定位,以及如何在庞大的腾讯体系中杠杆匹配的资源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腾讯已经通过投资、自建等方式连接了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这三大医疗主体。从健康点梳理的与腾讯相关的医疗健康项目后,我们不难发现腾讯目前已经布局了人工智能、医疗资讯、慢病管理、医生社区、大数据、实体诊所、医美、基因检测、保险等十余个医疗健康细分领域。 实际上,互联网行业的BAT三大巨头,每一家都号称要建立自己的开放平台,希望通过平台去做“连接”,他们也纷纷布局了相关的业务。然而,这个进程并不十分顺利,尤其是自建产品。比如,2017年4月,百度医生就已经无奈关停。又如,阿里在布局医疗健康产业时也曾面临药监码被叫停的窘境。曾在很多领域顺风顺水的BAT,面对复杂生态的医疗行业,不无例外均感前路艰巨。 借AI之力布局智慧医疗 此前,腾讯集团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陈广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腾讯整体医疗产品的定位仍是连接。也正因如此,腾讯的AI医疗产品主要围绕在“医生的医疗服务”、“患者的就诊服务”两个方向展开。 2017年11月15日,腾讯觅影进入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负责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此次腾讯觅影能够进入“国家队”,对于其加速布局落地 “互联网+智慧医疗”生态系统增添了重要筹码。据公开资料显示,从腾讯觅影正式发布至今,其已经在上海、浙江、甘肃、四川等多个省市的近百家医院落地服务。 此外,腾讯还将在AI和大数据方面进行更深入研究,也将在智能随访、智能科普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并在医疗场景中落地应用,最新进展便是基于AI和大数据的新应用“腾讯睿知”在智能分诊领域率先实现落地。 具体来说,腾讯的AI产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能够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1、 完成就医流程线上化。办理电子就诊卡、预约挂号、缴费、预约检查、取报告等就医全流程几乎都可以在微信上解决; 在梳理结果中健康点发现,腾讯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在“AI”、“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方面的投资,这也为其进军“AI+医疗”打下了基础。 发挥C端优势,选择医疗科普 连接C端用户和产品是腾讯做为平台的一大特点。2017年微信钱包“九宫格”上线的保险业务就是一个典型的“连接”案例。诚然,腾讯在C端用户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此前的产品更多是为B端赋能,似乎没有完全把这部分优势利用起来。 不过,腾讯C端从何路径切入,不久前也有了最新的进展。2017年12月29日,腾讯对外宣布成立医疗资讯中心,旗下首款互联网医学科普产品企鹅医典正式上线,腾讯方面表示这款产品旨在解决目前互联网健康信息繁杂、专业内容难懂、医疗广告充斥、优质科普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据腾讯副总裁兼医疗资讯中心负责人张猛介绍,企鹅医典采取引入海外优质版权内容与本土内容融合的机制,同时自建内容团队,一方面将国外权威医疗健康信息进行本土化,另一方面与国内专家、医疗机构合作,产生新的内容。 提到传统的医疗科普产品,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卖药”这个词。依靠药品广告盈利的确是过往医疗科普产品主要的盈利方式。张猛提到,“国外有一些做医疗资讯的上市公司,他们都已经通过广告形式与药企合作变现,估值不错,股价也很好。”但他表示,“这样的产品形态并不适合腾讯,企鹅医典现在不考虑盈利,目前也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他提到,目前企鹅医典还在以科学可信的内容为目标、完善和打磨产品阶段,也许未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合适的变现渠道。 在健康点记者看来,未来企鹅医典可能会成为一个专业的医学科普版本“微信”,从而为其旗下其他医疗产品导流。之所以QQ、微信目前对该领域导流的效果不甚理想,可能主要是因为其用户群体过大,成分也很复杂,大多不是关注医疗健康的精准用户。如果企鹅医典能够积累一批关注医疗健康的精准用户,那么其为腾讯系其它医疗产品导流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开诊所,进入布局实体医疗阶段 对于互联网基因过于强大的腾讯而言,探索实体医疗机构是出乎外界预料的。目前,在腾讯通过投资方式控股的项目中,企鹅医生是唯一布局线下实体医疗机构的企业。对此,腾讯投资执行董事穆亦飞对媒体表示,企鹅医生开设线下诊所是完成互联网与传统医疗体系闭环的重要尝试,“对于腾讯来说是我们在医疗尝试的一大步。” 除了自建诊所外,未来,企鹅医生还将采取加盟的方式,与社会上已有的诊所合作,输出在自建诊所中摸索出来的科室设定、供应链管理、患者服务等标准。 从与投资项目的合作角度来讲,目前腾讯自建的已经落地实施的项目几乎都有被投企业的身影。比如腾讯医疗智慧云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合作项目中就和微医有共同合作,接口上联合共建开放。腾讯觅影和微信医保支付等项目在各地的落地则是与卓健科技合作,在卓健科技服务的医院平台上使用。此外,企鹅医生的CEO王仕锐同时也是腾讯被投企业医联的创始人,二者要合作想必也不是难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