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良教育:十分钟告诉你,一只小熊如何感化世界

 孟溪ProbeT连山 2018-01-17


近日,一则保姆在电梯内殴打孩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这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显示,一名母亲模样的妇女,将怀中的孩子交到了电梯中的保姆手中。



待电梯门缓缓关上,母亲转身离开。这时孩子嚎啕大哭,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保姆非但没有安抚孩子,反而对孩子先后进行了谩骂、掌掴、捶打和摇晃等丧心病狂的行为。视频一经公布,引起轩然大波。



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是善良

近年来,虐打孩子的事件可谓五花八门,但往往在施暴者做出道歉、赔偿或其他形式的补偿后,事件又告一段落,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解决。


“虐童事件”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这句曾经的调侃,如今已变为现实。法律固然重要,可以对施暴者起到震慑作用,但治本之道,还在于人们心中的善良。




“善良教育”在德国

几年前,在一位德语教授的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德国有“善良教育”。大家都知道,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到了残酷的打击。战后几十年里,德国人深刻反思,决定从娃娃抓起,进行“善良教育”的培养。



什么是“善良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会爱、学会同情、学会宽容、远离暴力。基于此,德国在战后之所以表现出良好的认错态度,与其深入的“善良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熊要火?我还想谈点别的

12月8日,电影《帕丁顿熊2》在中国上映,一时间口碑炸裂,票房走高。一只穿着牛角扣大衣、英伦范儿十足的小熊,为这个寒冷冬季,送上一杯热巧克力。



在英国,帕丁顿熊的认知度超出想象,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的影子。甚至有人调侃,英国有三大IP:莎士比亚、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帕丁顿。等等,好像没有看到哈利·波特?当然,调侃归调侃,但能“比肩”莎翁,并“挤掉”哈利·波特,足以见得这只小熊已经成为英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很开心,我第一时间到影院看完《帕丁顿熊2》。影片讲述了帕丁顿熊为了给露西婶婶准备一份百岁生日大礼,所开始的一段惊险奇遇。情节其实很简单,但是制作精良,足够用心,情到深处,全场几近泪崩。优秀的电影就有这样的魔力,它能让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在某一个固定环境中产生共鸣。



回家路上,我疯狂地刷着微博,“帕丁顿熊2”的话题似乎一夜间占据了各大头条。不过,问题来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昨晚电影中很多温暖、惊险和刺激的片段,全都消失不见了。


于是,我拿起两本电影书,从头读到尾,有些看电影时不是很明了的地方,一下子都理顺了。最关键的是,我通过文字,触碰到了帕丁顿熊对人性善良的解读。




我们需要帕丁顿

文字总能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沉淀到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不遗漏一丝细节,这是电影书的魅力所在。书中,帕丁顿熊肩负的教育责任,超出我的想象。不只是蠢萌、英式幽默、英雄情结或者宣传伦敦,“善良”是帕丁顿熊的特殊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的帕丁顿熊,深受露西婶婶的良好教育。作为一名家长,露西婶婶告诉他“只要你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你”,“再坏的人,也有好的一面”,“记得用蛋糕叉吃饭”等等箴言。这些箴言让帕丁顿变得善良、乐观、有爱。


露西婶婶是一位慈母,一位智者,是一名真正的“生活家”。她教育出来的帕丁顿熊,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一心向善,原谅他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危机四伏,有道德的沦丧,有价值观的扭曲,也有纸醉金迷的生活。善良,恰恰是一剂良药,溶解所有的暴力、愤怒和冲突。孩子需要善良,大人也需要善良,每个人的善良都要从我做起。


所以,我们需要帕丁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