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鼻槁
2018-01-18 | 阅:  转:  |  分享 
  
鼻槁 疾病名称鼻槁疾病科属鼻科疾病概述 鼻槁以鼻内干燥、鼻塞、鼻气腥臭、肌膜萎缩、鼻腔宽大为特征。若鼻气恶臭者,又称臭鼻症。鼻槁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常见鼻病,以女性为多,且在妇女月经期或怀孕期症状更为明显。本病多发生于干寒地区、干燥的工作环境,症状在秋冬节季比春夏季节为重。相当于西医的萎缩性鼻炎。 诊断要点 1、鼻内干燥,甚则鼻咽干燥感,鼻塞,嗅觉迟钝,鼻气腥臭,脓涕鼻痂多。 2、检查可见鼻内肌膜萎缩,鼻腔宽大,鼻道内有黄绿色脓稠鼻涕潴留或有黑褐色鼻痂。自幼发病者,可影响鼻部发育而呈鞍鼻,以致鼻梁宽而平。 辨证分析 鼻槁的病因,内因多以肿、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为受燥热邪毒侵袭,以致伤津耗液,鼻失滋养,加之邪灼肌膜,发生脉络瘀阻,肌膜干枯萎缩而为病。 燥热之邪侵袭,多先伤肺,燥气伤肺,津液受灼,则枯涸不能上承,致使鼻窍肌膜干萎。邪热伤络,败津伤肌,则鼻涕污秽,痂皮多,时有血丝涕;若肺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津液被耗,可致粘膜干燥,涕痂积留,咽干灼热微痛;若肺脾气虚,肺不能输布津液,脾不能生化气血,使鼻失濡养,清窍干燥,故肌膜枯萎,痂皮受湿热薰蒸,化腐生脓则鼻涕如浆如酪,鼻气腥臭难闻。治疗上,肺经燥热,宜清肺润燥;若肺肾阴虚,则宜滋阴润肺;肺脾气虚,则宜补益肺脾,行气逐邪。 辨证论治 肺经燥热型 [证见]鼻内干燥,灼热疼痛较甚,鼻窍内肌膜萎缩,鼻涕污秽,带黄绿色,痂皮多,或有少许血丝,咽痛咽痒时而咳嗽。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治法]清肺润燥,宣肺散邪。[方药] l、主方:清燥救肺汤(喻嘉言《医门法律》)加减处方:桑叶10克,批把叶12克,杏仁12克,麦冬15克,火麻仁15克,石膏15克。水煎服。 若鼻干灼热疼痛较甚,加黄芩12克、菊花12克。鼻腔粘膜萎缩甚者, 细览页面 加沙参15克、首乌15克、当归10克。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旱莲草15克。 2、中成药 (1)二冬膏,口服,每次9一15克,每日2次。 ⑵补肺汤、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3)扶正养阴丸,大蜜丸每次l丸,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 次。 肺肾阴虚型 [证见]鼻内干燥,涕痂积留,遇冷则头痛、头昏加重,咽干不适,咽时微痛。手足烦热,咳嗽痰少,头晕耳鸣,腰酸无力,溲黄而少。舌质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肾,生津润燥。[方药] 1、主方:百合固金汤(汪昂《医方集解》)加减 处方:太子参1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桔梗12克,白芷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鼻涕腥秽,鼻气秽臭者,可选加桑白皮12克、黄芩12克、冬瓜仁15克。妇女月经期症状加重者,加泽兰12克、川草10克、五灵脂10克。 2、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肺脾气虚型 [证见]鼻内干燥,鼻涕如浆如酪,鼻气腥臭难闻。或见食少腹胀,疲乏少气,大便时溏,唇淡。舌质淡红,脉缓弱。[治法]补益肺脾,行气逐邪。[方药] 1、主方: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升麻15克。水煎服。 若鼻粘膜溃烂,鼻气腥臭较甚者,加黄柏12克、苦参12克。嗅觉失灵者.加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白芍10克。鼻粘膜萎缩较甚者,加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6—10克,每日3次。 (2)参苓白术散(丸、胶囊),口服,散剂或水泛丸每次6克,每日2次.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外治法 1、滴鼻可用石蜡油、复方薄荷油或清鱼肝油滴鼻,也可用蜜糖、芝麻油加冰片少许滴鼻。 2、洗鼻将暖生理盐水或暖开水盛于碗盆内,嘱病人低头由鼻将水吸入,经口吐出,反复多次,可洗净鼻内痂皮及脓涕。每天洗1一2次,洗涤后再滴药液,效果更佳。 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1)针刺:取迎香、禾髎、素髎、足三里、肺俞、脾俞等穴。每次2—3穴,中弱刺激,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 细览页面 (2)艾灸:取百会、足三里、迎香、肺俞等穴。悬灸至局部发热,出现红晕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3)迎香穴埋线:将鼻部周围按一般外科原则消毒,铺上小孔巾,在迎香穴位处局部注射1%普鲁卡因,每侧l一2毫升:然后用带有肠线的三角缝合针穿过穴位内,剪去露出皮肤外面的线头。如有出血,可稍压迫止血,不必包扎。如有线头露出,容易引起感染,或使整条肠线脱落。 2、饮食疗法 (1)黑芝麻适量拌糖,每天食适量。 (2)天冬、麦冬各10克,泡水代茶饮服。 (3)南杏桑白煲猪肺: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猪肺约250克,煲汤饮用。 3、预防调护 (1)保持鼻窍清洁湿润,清除鼻内积涕或痂皮,禁用血管收缩剂滴 鼻。 (2)防治全身慢性疾患,加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豆类等食物,少食辛辣燥热之品。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急慢性鼻部疾 病。 (4)改善工作环境,减少粉尘吸入,室内常洒水,保持空气湿润。在干燥或粉尘环境中工作,要戴口罩等。 细览页面

献花(0)
+1
(本文系曾繁茂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