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鼻艇
2018-01-18 | 阅:  转:  |  分享 
  
名称鼻艇 疾病名称鼻艇疾病科属鼻科疾病概述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本节只讨论内因引起的鼻衄;出血严重者又称鼻洪。鼻衄甚者,口鼻皆出血,称为鼻大衄、脑衄,若鼻衄经久不愈,称为鼻久衄。导致鼻衄的原因很多,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如伤寒、时气、热病、温病、虚劳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时间和不同季节。轻者仅涕中带血丝,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血从鼻孔流出,即可诊断为鼻衄。鼻衄轻者,仅涕中带血丝;严重者,血从口鼻涌出。 2、鼻衄甚者,血可溢从口出,或因大量血液被咽下,片刻后呕吐。因此,鼻衄应与吐血、咯血相鉴别。咯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证,其血必经气道咳嗽而出,痰血相兼,或痰中带血丝,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吐血,亦称呕血,其血由胃而来,从口而出,甚则倾盆盈碗,若血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 3、检查:鼻腔前段出血,一般较容易发现出血点。鼻衄不剧者,可用1%—3%麻黄素溶液棉片收缩鼻粘膜后,从首先出血的一侧鼻腔寻找出血点。此时,应仔细检查鼻腔,特别是鼻中隔前下方的血管丛区,注意粘膜表面有无充血、静脉曲张、糜烂、溃疡、血痂等。鼻腔后段出血,常迅速流入咽部,并从口吐出,鼻前孔镜多不能发现出血部位,须行鼻后孔镜检查,以寻找出血点。除寻找出血点外,尚须找出鼻衄的原因,因此在作止血处理后,还要进一步作必要的全身检查。 辨证分析 鼻衄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肺、胃、肝之火热为主,火性上炎,循经上蒸鼻之脉络而为衄;虚证者,多见于肝肾阴虚,虚火上越,灼伤脉络而致衄,或因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为衄。在辨证治疗方面,鼻衄主要依据病情的缓急,出血量的多少,血色的深浅,以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治疗。实证鼻衄,治疗上以清热降火为主;虚证鼻衄,若肝肾阴虚者,宜滋阴降火为主;若脾气虚弱者,则应补脾摄血止血。 辨证论治 肺经热盛型 [证见]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掀热感。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尖边红,苔薄自而干,脉浮数或数。[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细览页面 [方药] 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山栀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 (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一2丸,每日2次。⑵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一2次。⑶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一2次。 日热炽盛型 [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治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方药] 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 (1)中黄解毒丸(片),口服,大密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证见]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龙胆草15克,栀子15克,黄芩15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自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口干甚者,可选加麦冬15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药 (1)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l一2次。 (2)水中角浓缩粉(片),服法同“胃热炽盛型”。 (3)夏桑菊冲剂,口服,每次l一2包,每日3次。 肝肾阴虚型 [证见]鼻衄色红,时作时止,量不多。口干少津,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舌质嫩红或红绛而少津,舌苔少,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凉血止血。[方药] 1、主方:知柏地黄汤(吴昆《医方考》)加减 处方:知母12克,黄柏12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15克,藕节15克,阿胶10克(溶化)。水煎服。 2、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 细览页面 蜜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黄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剂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统血型 [证见]鼻衄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远志10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熔化服),侧柏叶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归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 每日3次。 兼证 除按以上五型辨证治疗外,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鼻衄,若出血多者,出现血虚之证,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宜配合和营养血之法,可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若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 外治法 对鼻出血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 2、压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一2寸处,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 3、导引法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有引热下行,协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用香墨研浓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药末吹入鼻腔,也可将上述药物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法。 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1)实证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后溪;肺经热盛者取尺泽,并刺少商出血;胃热炽盛者取上巨虚;肝火亢逆者取太冲、丘墟。毫针刺用泻法。 (2)虚证鼻衄:取上星、三阴交。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先针上星,再针三阴交,轻刺激,留针20—30分钟;上星穴针后不灸,三阴交针后可灸3—5壮。 2、饮食疗法 (1)藕汁蜜糖露:鲜藕适量洗净,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 细览页面 一30克,调匀内服。每日1次,连服数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饮。 (3)韭菜根90克,捣汁,用童便或冷开水冲服。 (4)鲜韭菜一小把,洗净切碎,置干净研钵中捣烂,用布包裹后拧取其汁,放于开水内炖热,每次服一酒杯。 (5)乌豆圆肉大枣汤:乌豆50克,桂圆肉15克,大枣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岗稔果煲瘦猪肉:鲜岗稔果60克(干品用15克),瘦猪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7)旱莲草红枣汤:旱莲草50克,红枣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l碗,去渣饮汤。 (1)一⑶适用于实证鼻衄。 (4)一(7)适用于虚证鼻衄。 3、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可以弓胞鼻衄的各种疾病,是预防鼻衄的关键。 (2)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紧张,恐惧不安,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 (3)—般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低头位)。嘱病人将流入口中之血液尽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4)禁忌饮食辛燥刺激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 (5)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天气干燥时,应饮服清凉饮料。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且要去除挖鼻习惯,避免损伤鼻部。 细览页面

献花(0)
+1
(本文系曾繁茂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