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申报表
成果名称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具的师生共创与应用
成果完成者聂剑军
所在单位江西省宜春一中
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江西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14年3月25日
序号□□□□□□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2014年3月25日
一、成果类别
(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1—学前教育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4—高中阶段教育
□5—特殊教育
□6—其他,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
(二)在下列所属改革与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01—幼儿园保育教育
□0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03—幼儿园教育评价
□04—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
□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0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07—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
□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
□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10—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
□11—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
□14—其它
(三)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与指导
□02—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研究与实践
□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
□05—幼儿游戏研究与实践
□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
□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09—幼儿发展评价
□1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1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
□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3—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与教研网络建设
□14—面向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
□15—0-3岁婴幼儿发展研究与指导
□16—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探索
□17—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含小学1-2年级品德与生活、小学3-6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
□18—综合实践活动(含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
□19—语文教育
□20—数学教育
□21—外语教育
□22—历史教育、历史与社会教育
□23—地理教育
□24—生物教育
□25—物理教育
□26—化学教育
□27—科学教育
□28—技术(含劳技)教育
□29—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
□30—体育与健康教育
□31—校本课程(含高中选修Ⅱ)开发与实施
□32—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
□33—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34—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
□35—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36—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37—中小学教学研究机制、方式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38—关于小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39—关于中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40—关于中小学课程、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跨不同学段)
□41—特殊教育与康复结合的设计与实施
□42—残疾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
□43—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综合改革
□44—其它
(四)在下列成果申报者类别中打“√”(限选一项)
□1—以个人名义申报
□2—以单位名义申报
二、成果简介
成果名称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具的师生共创与应用 研究起止
时间 起始:2009年3月
完成:2014年3月 关键词(3-5个):教具;师生共创;应用;展演;模式 1.成果概要(500字以内)
本项目的重要目标是由教学一线的师生设计创作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物理教具,使之推广应用,以求最大限度地缓解目前学校实验室已有实验仪器远不能满足新课程要求的矛盾,并填补了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所需实验仪器的空白。经过五年的项目研究和应用实践,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项目组设计创作了“全反射”系列创新实验装置、发光二极管(LED)频闪灯 2.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800字以内)
解决的主要问题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充分突出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目前我省的实验教学现状非常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实验教学已经跌入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实验室的教学仪器远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制约物理新课程改革。特别是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难以预料学生的猜想和设计,需要大量多而杂、小而细的器材,全靠学校来配备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师生自创应用教具是一有效途径。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2008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根据物理组老师要求,我校成立了物理自创教具应用开发项目组,项目研究正式启动。2009年9月申报了省级课题《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研究》,被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评为重点课题,项目研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项目组按年级分为三个子项目组,吸收年级学生参与,负责人为各年级物理备课组长。10月各年级完成对新教材需要的、实验室已有能用、已有需改进、没有需自创的仪器的调查,学生则专门完成科学探究所需仪器的调查。11月对调查报告中需改进、自创的仪器的任务分解到个人,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及应用改进工作。同时着手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现状。2010年3月项目组请已自创教具作品的老师和学生作经验介绍。9月项目组共完成19个自创教具,其中学生4个;《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研究》结题,被省课题办评为优秀课题,并推荐参加了当年12月举办的省第二届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展。2012年9月为了扩大成果,形成自创教具系列,长效地解决实验室仪器满足不了新课程要求这个问题,项目组再度申报省级课题《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低成本实验系列开发的研究》,被评为重点课题。项目组经过一年半的应用实践又设计创作了14个低成本实验教具(其中学生作品6个)。自创教具形成体系,并摸索出师生共创应用教具的长效开发模式。 3.成果创新点(500字以内)
理念创新物理新课改的核心是“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师生共创应用教具创造性地贯彻了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既缓解了现有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教具添置方式创新自创教具摆脱了对政府拨款添置教具的完全依赖。项目组师生结合物理新课程教学实验要求自创的这33件教具,种类齐全,成本不高,质量上乘:有两件分获国家级二、三等奖;有一件获省级特等奖;有三件获省级一等奖。
应用功能创新自创教具的创造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热情,主动参与项目组,按自己的猜想动手自创应用教具,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李恒等同学的科技小发明获市级金奖,孙浡宸等同学的自创教具获省二等奖。
模式创新项目组通过5年来的创作应用实践,总结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有6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摸索出一套“师生共创应用教具的长效开发模式”。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800字以内)
在本单位实践检验时间 2009年9月开始至2014年3月结束 项目组自创的这些教具,设计精巧,操作方便,种类齐全,成本不高。这些自创教具的投入使用,既适应了学校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极大地缓解了学校物理实验仪器不足的困境,在宜春一中、宜春中学两所学校的各年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推动了宜春三中、宜春四中等城区高中的物理新课程改革,深得老师的喜爱,学生的欢迎。
项目组一直在跟踪这些师生共创教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自创教具在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物理教学质量方面表现不俗。例如,“全反射”系列创新实验装置就包含有11个创新实验,课题组老师执教的《全反射》在2013年代表江西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创新大赛。在大赛中,应用这11个创新实验使这堂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原创实验强化了学生对全反射产生条件的认识,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自创教具“海市蜃楼实验装置”在全国比赛的优秀课例点评时,首席专家称该实验具有科研价值。
师生共创教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例如,创新实验《变脸》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观看魔术,动脑动手地揭秘魔术,使其愉快接受知识并加深对全反射棱镜的认识;学生自创六个教具“豆子神秘消失与重现”、“水中气泡更明亮”、“神秘汤勺”、“魔方隐身”、“水流导光”、“塑料光纤”,满足了学生用自创教具证明自己猜想的渴望,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在校优质课评比中,王鑫同学在科学探究环节演示自创教具“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演示器”,该教具利用玩具,使实验更加有趣味,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在市示范课上,老师使用自制教具超重失重演示器,将超重失重现象搬进了课堂,让学生通过观察杠杆的平衡情况形象地感知超重与失重。同时,应用自制教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约环保意识。
师生共创教具,让学校在物理新课程改革大潮中占得了先机。实施师生共创应用教具项目以来,我校在物理教学各方面成效显著,在教学大赛、教具制作、实验演示、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各方面都成绩斐然,名列省市各中学前茅。
第2个实践检验单位情况
地区或学校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三中 实践检验时间 2013年10月开始至2014年3月结束 承担
任务 宜春三中教学示范课 实践效果(400字以内)
我校闵小明老师承担了学校示范课,课题是《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得知宜春一中项目组开发了相关创新教具,共借到《涡流热效应演示器》、《电磁相互作用演示器》、《涡流热效应演示器Ⅱ》、《电磁相互作用演示器Ⅱ》四个创新教具,这些教具效果明显,使这堂课获得了巨大成功。
我们还得到了他们赠送的《师生共创教具的长效开发模式》,阅后很受启发,准备效仿。
实践检验单位(公章):
2014年3月10日 第3个实践检验单位情况
地区或学校名称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四中 实践检验时间 2012年11月开始至2013年4月结束 承担
任务 宜春四中优质课评比 实践效果(400字以内)
2012年11月,我校张勇老师参加优质课评比,课题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与失重》,得知宜春一中项目组开发了相关教具,通过校际联系,共借到“超重与失重”、“超重与失重Ⅱ”两个创新教具,两教具把过程短暂、转瞬即逝的现象形象地、“记忆性”地展示出来,成为该课的亮点。该课被推选到市级评比。
我校还获赠了他们的“师生共创应用教具的长效开发模式”,受益匪浅,准备借鉴他们的经验。
实践检验单位(公章):
年月日 四、成果曾获奖励情况(限填3项)
时间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获奖
等级 颁奖
部门 2010年11月 《新课程高中物理实验自制教具的研究》 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项评审 优秀课题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2012年11月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低成本实验系列开发的研究》 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评审 重点课题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2013年8月 《全反射》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赛 全国一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
五、成果持有者情况
(一)以个人名义申报的填写下表(以单位名义申报的不填写)
1.主持人情况
姓名 聂剑军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4年10月 最后
学历 本科 参加工
作时间 1984年8月 教龄 30 职务
职称 教研组长
中学高级 联系
电话 13755838362 工作单位 江西省宜春一中 电子
信箱 ycnjj@sohu.com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中学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与研究 邮政
编码 336000 通讯地址 江西省宜春一中
主要贡献 (200字以内)
主持项目组工作,主持两次省级课题申报与结题,带头自创教具。自创教具获国家级三等奖一次;省级特等奖一次,省级一等奖两次;市级一等奖一次。利用自创教具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学物理教学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主持《“全反射”系列创新实验》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演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变脸》在全国科学晚会上表演获杰出实验演示奖。6篇自创教具的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本人签名:聂剑军
2014年3月25日
(二)以单位名义申报的填写下表(一般不超过3个单位)
1.主持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主管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主
要
贡
献 (200字以内)
单位盖章
年月日
2.其它持有单位情况
单位名称 主管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主
要
贡
献 (200字以内)
单位盖章
年月日
六、省级推荐意见
省级
教育
行政
部门
推荐
意见
同意推荐
推荐单位公章
2014年3月25日
七、国家评审意见
(一)评审专家组意见
评审专家组组长
签字:
年月日
(二)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签字:
年月日 (三)奖励工作委员会审定意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签字:
年月日
八、附录
(一)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需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探索(包括检验)过程。参照以下要点撰写,不超过8000字:
1.问题的提出;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成果的主要内容;
4.效果与反思。
(二)附件
1.关于成果主要内容的视频介绍,不超过20分钟;
2.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3.支撑成果的其他有关材料。
成果附件中,文字材料总数不超过1万字,课件、软件、视频等总容量不超过500M。
1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