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鑫周艺讯】刘剑锋中国画集

 如玉669 2018-01-18



刘剑锋

四川省合江县人,生于1947年12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泸州市美协会员,泸州市诗书画院创作研究员,原泸州市江阳区美协副主席,泸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泸州市老年大学山水画班国画教师。


序言

剑锋先生此次编辑出版画册,从作品中遴选近百幅佳作,付印桑梓,这是泸州美术界的幸事,也是后学辈从中获益的义举。

剑锋先生自幼喜爱绘画,聪慧好学,青少年时师从著名画家张静涛先生研习国画,技艺大获提升,在地方上已小有名气。本想报考美术学院,但因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阴差阳错,考进医学院,跨入杏林队伍,悬壶济世,成为一名中医师,天命之年晋升中医主任医师,可见他的医德高尚,医术也是精湛的。

剑锋先生为人忠厚质朴,做事谨慎,处世淡然。几十年从医生涯中未出现医疗事故,口碑极佳,其医术在当地美术界朋友中也获得好评,有谦谦君子之德,这得益于他热爱生垒活,拥抱自然,达观向上的人生理念。剑锋先生行医之余,醉心研习书画,为圆儿时美术之梦,近十几年来足迹遍历巴山蜀水,拜五岳,登黄山,几度进藏,甚至抵达珠穆朗玛峰下五千多米雪域观光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十余年间,手稿达千余幅,案头成品画已达数百幅,堆积如山。纵观其作品,较之十年前品味大变,既有传统笔墨又有西画美学,每幅画都有作者的创意和内涵,已不是简单的写生或笔墨练习了。这次画集作品展示给大家观看,想必观众又有新的感受和启迪。剑锋先生因数十年传统笔墨功底之滋养,使其在纸面上用笔时运腕多变,皴、擦、点、染,挥洒自如,墨线枯笔苍劲干裂,抑扬顿挫,巧拙相济;用墨有饱墨之润透,宿墨之水渍,破墨之韵致,淡墨之润泽,发挥了渗、化、冲、破等特性,达到浑然境界。人们熟知他的山水,其实花鸟画也达到一定高度,近十年的作品中在传统笔墨里透出西画的空间感:如《孟浩然诗意画》中苍翠的树丛旁一条山路弯弯直达虚掩柴扉的茅屋,氤氲气蒸,置身其中可以洗肺,在今天城市喧嚣和躁动的环境中,时有雾霾困挠的人们是否更怀念那一尘不染,长空碧透的田园山乡呢?另一幅山水画《天路》中:一列火车徐徐驶过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无人区,远处的雪山和水草湿地相互映衬,几只藏羚羊回头注视着远方的来客……,似乎告诫人们要珍惜西藏这块最后的净土和爱护高原的精灵。其次,剑锋先生的花鸟画也别具匠心,以《紫藤》为例:盘旋交错的老藤参差不齐,干裂虬曲,枯笔和飞白的运用苍劲有力,画面一角倾斜而下的鹅黄色树叶中着一串串紫色花朵,显示枯木逢春的景象和高古之风,还有很多,不一一枚举。再看剑锋先生的山水画,从类别上有大青绿、小青绿、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泼墨山水与泼彩山水等。画中表现情景或苍翠欲滴,或满纸烟云,或飘渺空漾,或层林尽染,或古木悬泉……。琳琳总总,五彩纷呈,表现出气象万千,亘古苍茫,悠远深邃的意境,是真正的“从大自然中来,得江山之助”的天然之美,大野雄风。

剑锋先生作品之文化含量和艺术境界是渐次提高的,其拥抱自然,热爱生命之主题是鲜明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今天,年届七旬的剑锋先生画意正浓,且艺术创作热情正值高峰,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佳作面世,艺术青春永驻。

写了这些,不知所云,谨以序贺!

刘元鑫 撰文

丙申年大寒于酒城


(刘元鑫:副研究馆员、泸州市美协顾问,泸州市江阳区诗书画院名誉院长)


作品欣赏   


 秋山叠嶂图 98cm×60cm


情系夕佳山 100cm×68cm


秋山暮霭图 98cm×60cm


寒林霜染图 98cm×60cm


花香不在多 120cm×96cm


唐·王之涣诗登鹳雀楼画意 160cm×96cm


枇杷沟故居 120cm×96cm


生息 96cm×90cm


秋山惊鸟图 96cm×90cm


绿荡瑶池透清凉 96cm×90cm


幽潭 96cm×90cm


明月几时有 96cm×90cm


地府之门 132cm×120cm


唐·孟浩然诗春晓诗画意 145cm×12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