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北的公共空间

 郭一墨 2018-01-18

2017-12-09

台北的公共空间

初次去台北,毫无陌生感。熟悉的语言、文化、美食,就象回到了久别的故里,令人身心放松。 从外观上看,台北没有傲人的天际线。甚至,火车沿线的破烂住宅,窄街小巷里低矮的小食店,让人有穿越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恍惚。但是,它是一座散发着善意的城市:陌生人之间彼此礼让、信任;公共场所的道路和设施为残障人士独自出行提供方便;地铁站里的亲子卫生间、哺乳室让携带小婴儿的家长不再狼狈;行人过马路的绿灯竟长达40秒(小巷)-99秒(大街);市政府大楼同时也是向公众免费开放、展示台北历史与现状的博物馆。 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台北街头非常密集的公共空间:公园和广场。 在我未踏出国门之前,曾经认为只有大得无边,连棵树也没有、走断腿也找不到一条石凳可以歇脚的天安门广场,才配称得上广场。出来后才体会到,欧洲城市里一个接一个的小plaza(广场),北美城市里成串的park(公园),对于当地的居民和步行的旅者其实更加重要。 台北的城市规划者显然是同样的思路,打造了很多面积不大、完全开放、融入社区的街角公园或小广场。走上几个街区,就能看到一个这样的空间,供居民休闲聚友,流动餐车贩卖小吃、街头艺人表演,到节假日,则可以用来安排市集、演出等等活动。 下面都是我们随机遇上的公园。这是通往象山亲山步道的象山公园。

台北的公共空间

象山公园

北投温泉博物馆边一个小小的下沉广场和舞台。

台北的公共空间

下沉广场

黄金路段上的景新公园,有大榕树、凉亭、草坪和各式石木桌椅,晚上聚集了很多街坊邻居、阿公阿婆。对孩子们来说,好像只在乎有没有游乐场。

台北的公共空间

景新公园

景新公园的旁边,Taipei 101大楼的俯视之下,有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四四南村,现在的信义公民会馆。

台北的公共空间

四四南村大门

四四南村原本是国民党第四十四兵工厂南面的眷村,据说是国民党在台湾建的第一个眷村,里面住的多是当时兵工厂的技术工人。后来眷村的建筑日趋破败,拥挤不堪,加上信义区的发展和道路拓宽的需要,大部分老建筑被拆除,居民迁去了别处,但是在文史工作者和眷村居民的努力下,一小部分房屋得以保存下来,经过修缮之后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 这段时间正好遇上水管维修,闭馆。但是可以通过栅栏看到眷村里狭窄的胡同。

台北的公共空间

眷村内的小胡同

外面可以随便参观。

台北的公共空间

盘根错节的古树与旧屋作伴,见证光阴的流逝。

台北的公共空间

原先的防空洞,现在变成了覆盖着草坪的小丘(Tips: 爬上小丘,是Taipei 101的绝佳拍摄点,不用趴在大街上那么辛苦,而且保证没有闲杂人等闯进镜头)。

台北的公共空间

台北的公共空间

村里有一家Midori手工冰淇淋店。他们不卖传统口味,比如小孩子认准的草莓、巧克力等等,而是一些柠檬夹桔皮、牛奶凤梨之类的“文艺”冰淇淋,夹杂着一些固体,小孩子不怎么爱吃。

台北的公共空间

Midori 冰淇淋

还有一家“好丘”文创商店,里面一半是健康美食店(有好吃的贝果),另一半是文创商品。

台北的公共空间

好丘

村里放眼都是正在摄影的文青。旧眷村加上现代101,好像并不违和。

台北的公共空间

吉它青年,正在等待摄影师的指令

台北的公共空间

既然叫做公民会馆,公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眷村的一部分,是供小孩子玩的免费的亲子馆;周日,小广场上折叠的帐篷拉开,就成了简单市集,售卖文创商品和饰品。这样一来,旧眷村就不再是散发着陈腐气息的遗迹,而是一个添加了时尚元素的文化场所,吸引了大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社区保存和经济发展,就象是一条拔河绳紧绷的两端,历来是城市规划者的难题。这就是为什么,在大多数国家,拆迁永远离不开政府的规划、住户的抵制、以及民间组织的协调。这多方面力量不断博弈和妥协的结果,才能达到一个让所有人接受的平衡。这个过程,考验的是执政者的智慧。

类似的“文创园区”在台北还有好几处。距四四南村一公里,就有一个旧烟厂改造的松山文创园区,很多小型艺术展览在这里定期举办。

台北的公共空间

旧厂房改造的展览厅

台北的公共空间

松山文创园区的休息区

其中有座日式旧屋改造的阅乐书店,是经常举办作者见面会、读书会的地方。

台北的公共空间

阅乐书店

台北的公共空间

阅乐书店

著名的诚品书店在这里也有一家分店。所以,到了周末,这个地区虽然相对安静,人气却十分旺盛。

紧邻四四南村的北边,又是一个独特的公园:Adidas 101篮球公园。这个街角曾经是一片凌乱难看的菜地,号称“全台地价最贵的菜地”。2013年改造为Adidas的冠名篮球场,除了Adidas举办活动、做巨星秀场,其它时间向公众开放,免费。

台北的公共空间

台北的公共空间

Adidas 101前的 U Bike停车场

台北的公共空间

晚上、周末路过的时候,里面每个场地都奔跑着生龙活虎的球员。在地价20亿台币的篮球场免费打一定是很特别的感觉吧? 由于占据了独特视角,Adidas 101成了欣赏Taipei 101新年烟花的黄金地点。就不用说全台最特别、最健康的篮球+烟花跨年大趴了。

应该说Adidas 101是一个商业与社区建设合作的完美范例。一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形象,特别是对于讲究大众认同和参与的运动品牌,这一点尤其重要。

当然,篮球公园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篮球爱好者。那么猜猜看,哪个是台北最繁忙、能吸引0-100岁的市民前来健身、活动的场所呢?我觉得是国父纪念馆所在的中山公园。

台北的公共空间

早晨6:30的中山公园

清早,中山公园是老年人健身的宝地。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国父纪念馆外延的宽阔回廊,被不同门派的锻练队伍占满。

台北的公共空间

国父纪念馆的四周回廊

没有占到纪念堂回廊最佳位置的,就在小树林里练。

台北的公共空间

到了上午,依然是人气爆棚。纪念堂内挤的都是旅游团,外面则换成了排练各式舞蹈的年轻人。

台北的公共空间

市民永远需要这些开放的、免费的公共场地。那些责怪广场舞大妈在小区里制造噪音的人,其实抱怨错了对象。如果一个城市配备了足够密集、交通方便的公共社区空间,她们还会挤在居民区里吵吗? 建造这种公共空间应该是政府的职责,经费来自老百姓缴纳的税金,向全体市民开放,而不是依赖于地产开发商,建造由房价和物业费支撑的小区专属领地。 【假装在纽约】发表过一篇介绍纽约社区公园的文章,讲的就是城市设计者对公共空间的态度:

“纽约几乎所有的公园都在某个街区的一角临街而建,你走路走累了,抬腿就可以走进公园,找张椅子坐下来歇会儿,或者干脆在草坪上躺下来。一坐下来,一躺下来,你就彻底放松了,就像是在自己家的客厅一样,你会觉得这个城市就是属于你的......

当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完全放松的心态,公园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公共空间,而人和人之间也会发生频繁的、良性的社交和互动,彼此之间有了内在的连接和共同的归属感。正是因为有这种归属感,人群就不再只是几万、几十万个互相孤立的个体,而是形成了“社区”......

纽约人对自己城市的热爱乃至迷恋,世界上少有其他城市可以比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我想就是因为城市设计所带来的便利和归属感”。国父纪念馆正门的上方,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横匾。国家用来纪念大人物的场所,同时也承载着市民的生活所需,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中山先生泉下有知,一定是无比宽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