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山路老街里记忆》 珍贵史料学习共享

 爱骑马的金马刺 2018-01-18


  由青岛市档案馆、市南区档案馆、市城建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中山路老街里记忆》展览已经日前在青岛档案馆开展,该展览由街里寻踪、商业之魂、金融繁盛、特色建筑、老街风情、再续华章等六个版块组成,分别介绍了中山路及其周边街区的发展历史,商业、金融业发展状况,中山路的特色建筑以及近几年中山路改造的有关情况。在参观中,我发现有些照片相当珍贵,于是就拍了下来,帖在这里,与各位朋友共享——

  1516286470

  1516286470

  中山路开埠前是大鲍岛村,位于今四方路、海泊路一带,1900年拆除。

  1516286470

  大窑沟旧影

  1516286470

  早期中山路

  (图中的塔楼建筑系德水兵饭店,现存于湖北路与中山路交口;图左为贝克学生公寓,已拆除;图右为特伦德尔饭店,已拆除)

  1516286470

  德县路以北的中山路,摄于20世纪一二十年代

  1516286470

  中山路北端,原称山东路

  1516286470

  20世纪50年代的中山路

  1516286470

  20世纪初的浙江路

  1516286470

  20世纪初的河南路

  1516286470

  济南路是土产一条街

  1516286470

  市场三路的劝业场曾是青岛规模最大的市场

打赏TA共获得: 金币:0枚
还没人打赏
分享给好友
2013-05-18 11:05:02 来自青青岛社区回复 | 引用 | 编辑 | 举报
猜你喜欢

1516286470

1516286470
位于胶州路上的瑞蚨祥绸布店,1904年创办,是青岛最早的老字号绸布商店

1516286470
上世纪20年代位于潍县路、海泊路路口的协蚨祥绸缎店

1516286470
位于中山路的青岛商务总会,摄于20世纪30年代

1516286470
位于四方路、芝罘路路口的三江会馆(左),广东会馆(右),摄于20世纪初

1516286470
青岛新报社,位于中山路南端,创建于1915年,是日本人在青岛创办的第一家日文报纸

1516286470
春和楼是青岛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字号饭店,图为20世纪初的春和楼外景

1516286470
青岛饭店,前身为青岛咖啡店,1971年改名为青岛饭店

1516286470
50年代的青岛咖啡店

1516286470



1516286470

1516286470
洪顺利钱庄,位于北京路,1913年建立

1516286470
谦顺银号,1905年建立,为山东银青岛的代理机构。1911年由山东银行接管

1516286470
裕发当铺,位于海泊路,1902年建立

1516286470
东莱银行,1918年由青岛富商刘子山创设,原址位于天津路、河南路路口,1933年迁至湖南路。图为天津路原址

  • 1516286470


1516286470

1516286470
中山路与肥城路交口的欧式建筑,已拆除

1516286470
国际俱乐部,位于中山路太平路路口,建于1910-1911年,由建筑师库尔特•罗克格设计,工程指导和内部设计为察罗维茨,由保尔•弗里德里希•里希特施工。建筑立面造型有典型的德国青年派风格,是当时政客、军官和商人的聚会中心

1516286470
1905年建造的位于山东路最北端的两层楼房建筑

1516286470
1901年建造的商业住宅——中山路26号街坊中央庭院一角

1516286470
即墨路与芝罘路转角处建造的欧式楼房

1516286470
2007年劈柴院俯瞰

1516286470


1516286470

1516286470
位于湖北路、河南路路口的人力车停车场,摄于20世纪20年代

1516286470

1516286470

1516286470

感谢池大哥整理了这些“中山路老街里记忆”的照片。

回忆起当年中山路老街里的情景,那些老地方,老建筑,老商铺,老字号太熟悉了,太亲切了,那时的中山路热闹非凡,一到星期天怎么也得抽空逛逛街里,那时说街里就是指中山路。


这些建筑代表着一个时代,为今天青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照片所折射的就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今天


池清大哥整理的“中山路老街里记忆”照片大部分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的镜头。记得改革开放前到中山路真是车水马龙是岛城最繁华的商业街。

记得我结婚的结婚照是在中山路的“天真照相馆”拍的;结婚的台式收录机、电镀椅子和一些装饰品、床上用品都是在那里购的。

本来我收集了一些有关中山路的资料,拟定了《中山路变迁》这个题目,因为中山路的容量太大,一时还不能动笔。现在就借助于这个帖子,将中山路的一些主要建筑做个简要的介绍,请各位朋友指正。

德占青岛后,德国人为了从栈桥运输物资以建筑大港和小港,于1899年修建了中山路,当时叫弗里德里希大街,以纪念德国历史上的重要统治者弗里德里希大帝。与太平路、广西路和湖南路等一样,是青岛市第一批城市道路。

德国人在修建中山路时将该路段划分为欧人区和华人区,以德县路口为界限,南段自栈桥至德县路口为欧人区,北段自德县路口至大窑沟属中国人居住的鲍岛区,称山东街,俗称大马路,主要是为了从大窑沟运砖瓦至观海山和信号山,以建造胶澳总督府和总督官邸。南北两段的道路、建筑各不相同,差别很大,仅南段的路面就比北段宽出六米。这种做法,体现了德国胶澳管理当局实施华洋分治的政策。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中山路南段改称静冈町,北段改称山东町,也叫新泽町。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中山路南北两段合并,统称山东路。1929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山东路改称中山路。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此路又复称山东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恢复了中山路的名称,一直延用至今,“文革”期间曾叫反修路。

中山路在建筑风格上南北两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南段欧人区的建筑高大雄伟,设计巧妙,造型美观,形式各异,大多数都有高大的山墙和塔楼。北段华人区主要是中西合璧的里院建筑,该路段逐渐成为了民族资本商业的发祥地,并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孕育和诞生了像春和楼、亨得利、谦祥益等众多的民族商业老字号,并带动了整个中山路的持续繁华,直至上世纪90年代。

欧人区的中山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整条路上集餐饮、娱乐、金融、购物于一体。华人区的中山路多是一些商铺、茶馆、赌场、旅社、小客栈等。

中山路全长1500米,自南向北分别与太平路、兰山路、广西路、湖南路、曲阜路、肥城路、保定路、德县路、胶州路、北京路、即墨路等20多条街道相连,是青岛唯一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大街,被誉为青岛商业的“母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