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世彪应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加味治顽痹案

 茂林之家 2018-01-19

作者 / 秦文平 姜晓梅

秦文平: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姜晓梅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



编辑 / 冰无双 ⊙ 校对 / 钱秀华


I导读最古老的药方依旧可以治疗现代人的病,那些鄙视中医的说什么古代的方子治不了现代病的人可以好好看看本文章。


《武威汉代医简》是我国最古老的医方书,简牍共92首,其中记载活血化瘀治法的9首,其中一首“瘀方”:“干当归二分、芎穷二分、牡丹二分、漏芦二分、蜀椒一分、虻一分”,并载当“以醇酒和饮”,是治疗血瘀证的最早方剂之一。王世彪主任医师是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首席中医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多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采用《武威汉代医简》“瘀方”加味治疗顽痹的验案介绍如下。


1

 病例举隅  


1、类风湿关节炎案:


患者,女性,67岁,2014年5月16日初诊。间歇性多关节疼痛10年余,双手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肿痛、伴晨僵、受凉后疼痛加重、保暖后可缓解,严重时握拳困难,累及双侧肘、肩、膝、踝等关节,多家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查右手1~4指呈纽扣花样畸形,左手1~4指向尺侧偏斜,双手掌指、近端指关节有压痛,双腕关节无肿胀、有压痛、背伸受限,脊柱生理曲度正常,腰骶区叩击痛阳性、活动略受限,双膝关节略肿胀、有压痛、活动受限,左足第2、3趾呈骑跨畸形,第一跖趾关节略肿胀。舌质淡黯、舌边有瘀斑、苔薄白,脉涩细。中医诊断为顽痹。患者年近古稀,肾气亏虚,气虚血瘀,痹阻经脉,而成痼疾。当补肾温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瘀方”加味:



处方

方药组成:黄芪70g、当归30g、川芎15g、制附片20g、制川乌10g、干姜15g、桂枝15g、细辛10g、漏芦15g、牡丹皮10g、虻虫10g、川椒5g、黑豆40g、炙甘草10g。


用    法:1剂/d,水煎后分3次服,并用药渣趁热敷疼痛处30min,2次/d。



5月23日复诊:服药后疼痛减轻,肿胀好转,但服药后大便偏干。原方加白术24g,继服6付。6月3日3诊:大便通顺,疼痛进一步缓解。守方坚持服药20付。半年后随访,疼痛基本消失。


2、骨性关节炎案:


患者,女性,42岁,2013年12月12日初诊。双膝关节间歇性肿痛5年余,行走时间长或上下楼梯加重,左膝腘窝囊肿、活动受限,疼痛累及左踝关节,某医院诊断为双膝骨关节炎、双膝滑膜炎。患者动辄感冒,易生口疮、此起彼伏,舌质淡红而黯、苔薄白,脉沉涩。辨证属气血亏虚、卫阳不固、寒留成痹,治宜益气活血、逐寒通络,方用“瘀方”加味:



处方

方药组成:黄芪120g、威灵仙30g、当归30g、川芎15g、制川乌10g、熟地黄45g、桂枝15g、细辛15g、漏芦15g、桃仁10g、红花10g、白芍40g、牡丹皮10g、虻虫10g、川椒5g、肉桂3g、炙甘草10g、鲜姜7片、大枣7枚。


用    法:加冷水3000ml,煮取600ml,分3次温服。加针刺拔罐治疗腘窝囊肿。



服药7剂后疼痛消失,行走基本自如。其后,以黄芪300g、女贞子120g、白术120g、防风180g,共研粗末,每次30g共煮20min,早晚分服。随访1年,关节功能基本正常,很少感冒、生口疮。


结语


“瘀方”以治血为主,寒热并调。痹病初在气,当祛风湿;日久及血,当祛痰瘀而扶正气。“瘀方”功效正中顽痹病机故效。笔者体会,痹病日久,不重用活血搜剔、散结通窍之品难以获效。但同时当标本兼顾,用大量黄芪等,培养正气,正气得复,则标症易剔也。【岐黄民间传承(微信号:qhmjcc)编校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