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河畔,烟波钓叟 天方拂晓,红日将升,渭水河畔,烟波霭霭。在朦朦胧胧的晨雾中,能依稀看到有一位钓叟,早已端坐在渭水之阳的石台上,独自垂钓。但让人惊奇的是,那钓竿上挂着的居然是个直钓,没有鱼饵,也没投入水中,就这么静静的悬挂在那里。所有看到的人都疑惑不解:他是在那垂钓吗?这样能钓上鱼来吗?没有谁知道答案,也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然而,钓翁并不在意这些,依然我行我素,每天日出而来,日落而归,行在路上还时不时的踏着让人似懂非懂的歌声。这一切,就这么日复一日的重复着,风雨无阻。不明真相的人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个怪人怪事的信息给四处传开了…… 文王访贤 这是一个金秋季节,最适合出门打猎,西伯侯周文王也做好了出猎的准备,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出猎前都要虔诚的进行占卜,以预知这次出猎的收获和吉凶情况。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占卜的卦象却非常奇特,经仔细分析后得出:这次出猎斩获的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会得到一位霸王之辅,兴周之才!文王大喜,立即亲自带领随从,按照卦象所指的方向一路查寻。 而在查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一些乡民都在饶有兴趣的谈论着同一位直钩垂钓的渔翁,这让文王也深感奇怪,并且隐隐有了一种预感:莫非这位渔翁就是卦象上所指的那位高人?于是不顾年迈之躯,在山民的引导下,几经转折,终于来到渭水边,找到了那位正在垂钓的渔翁。文王定睛一看,那渔翁苍苍白发,髯髯银须,大约七十岁上下,满脸皱纹,头戴丝竹斗笠,身穿灰褐衣裳,眼睑微垂,似睡非睡。而前面架着的鱼竿上,果然是一个没有鱼饵的直钓,悬挂在半空中。文王见状心想:这么一位穷困而行为怪异的老人,应该不是我要找的那位王佐之才。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既然来到了这里,何不问个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垂钓呢?于是恭敬的向老叟行礼请教。 这一请教就不得了了,渔翁回过头来,睁眼之时,目光如注,开口之际,石破天惊!文王也不是凡人,短短几句话之后,立即就能心领神会,疑虑顿消,这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他紧紧的握着老者的手,说:“我先父太公那时候就说过,会有圣人来扶助我西周,让西周兴旺,今天终于找到了,我先父太公都盼望你很久了啊!那以后就尊称你为‘太公望’吧。”将他请回了都城,并且恭敬的拜他为师。这个渔翁,大家都猜到了,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后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在他的一手策划下,扶助文王武王,推翻殷商,兴周八百余年,太公也因此被尊为千古第一谋圣。 以渔钓奸周西伯 这个故事听下来非常的神奇,人们也常常津津乐道,而对于故事背后的运作方法,恐怕就没几人明白了。历史上也不乏大量的探寻者,但大多只停留在了事物的表面。都以为只是文王礼贤下士,善于用人。但《史记》中却是这么记载的:“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司马迁只用了十六个字,就非常传神的描述了这一事件,但后面那句“以渔钓奸周西伯”让人费解,特别是这个奸字。古人用字都是很考究的,不会随意乱用,尤其是像司马迁这么严谨的史学家,用字更是审慎。奸,这里读gan,有干求、引诱的意思。这段话的整体意思就是:吕尚曾经很穷困,后来年老了,借渔钓的方式引来了周文王,之后就成功上位了。 似乎有点不对啊,刚才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不就是周文王特意去寻找的太公吗?他凭什么说是太公主动找的文王呢?司马迁慧眼独具啊,其实,就是太公主动找的文王,只是大部分人被太公蒙在了鼓里而已。因为根据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说太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博学多能,曾经想在商朝都城朝歌为官,但没有被启用,他就干脆做起了生意,屠牛卖肉,结果生意也没做起来,又碌碌奔走于诸侯各国,毛遂自荐,也没有一人愿意用他。这都足以说明太公是很想寻求明主、有所作为的,只是苦于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七十来岁了。当你眼看着自己银须白发,垂垂老矣,却仍然一事无成,一般人早已心灰意冷,只能在郁郁中怨天尤人,了此余生,但太公毕竟不凡,现在的他胸怀天下,腹有良谋,精通文韬武略、天文易理,只是年纪大了,不能再四处奔波,于是穷则思变,一改从前汲汲外求之法,转而向内寻求,开始施展他的一套奇术妙计!他久闻周西伯仁民尊老,有王者气度,料定其将来必为天下之主,于是来到西周境内,隐居在渭水河边,以奇特的渔钓方式,短短一年时间,就能让周文王主动上门延请,并拜太公为师,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那么,他是怎么作到的呢?他为什么要采用直钓钓鱼?为什么直钓钓鱼就能把当地的最高长官周文王给引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这些千古之谜,接下来灵曦子将为你一一揭晓。 愿者上钩 大凡对中华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文王善演周易,有《易经》一书传世;太公却精通奇门,而且把奇门遁甲从原来的1080局简化成了72局,一直沿用至今。有过正统奇门传承的,都能从太公制造的这一系列事件中看出,他所运用的就是奇门遁甲术中九大秘法之一的:奇门勾招法,而太公选修的是丁奇。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姜太公会用他的实际行动来告诉我们,这神秘的奇门勾招法具体是怎么用的,我也会用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述,只要稍微有点奇门基础的人都能看得明白。 太公在经纶满腹,却四处所求无果、现已年老力衰的情况下,只好潜心素居,不得不使出最后的功夫:奇门勾招法。所谓勾招法,就是把你想见的人物鬼使神差般的招引过来。相当于我找你行不通,那就让你来找我吧。 为什么说他用的是丁奇呢?首先,丁奇最快最灵,太公老矣,不能再久等;其次,要用到太公的本命生辰,这个没有可靠的资料记载,无法解读;第三,就是看你想要勾招的对象是谁,要有直接针对性,他要招的是西伯文王,奇门中丁为兑卦,兑为西,而丁又为文,与所招对象也很符合,所以他最终选定了丁奇。 选好了用神,就要开始布局。奇就是奇特、新奇,为出奇制胜创造外在条件,所以必须要制造一个出人意料的事件。从哪里下手来呢?既然用丁奇,就必须从丁奇下手。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的丁字,就是一个钉子的形象,但钉子太普通了,不足以称之为奇。那就接着往下面推,丁为兑卦,兑为泽,泽为水聚集的地方,就是湖泊河流,兑宫内含有28宿中的胃宿,胃见水就是渭,所以就将地点选在了渭水,这里离文王也不是太远。然后太公把钉子与水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就想到了一个让世人大跌眼镜的奇异事件——直钓钓鱼。直钓不就是一根绳子上挂着一个丁字吗?而且是悬挂在水面上,让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的就能看到,但又百思不得其解,在好奇心爆棚的情况下,就会到处奔走相告,广为传播,为自己造足了势头,博取了无限的眼球。这是因丁为眼目,为朱雀为消息,为丁马传播之象嘛,即使现在奇门中看消息之类的,都依然要看丁奇的。 前面说了,丁有西伯之象,丁又为钉,有钉住之意,再用绳子将丁拴住,就像栓钉在文王身上一样,逃都逃不掉,自然就会被牵引而来。丁奇的本质就这样形神具备了。然后他每天都在这里盘腿正坐,聚精会神,默诵真言,进行强有力的激活和催发,使这种能量有形无形的、源源不断的作用于文王身上。 丁奇灵灵 果不其然,丁奇灵灵,不到一年光景,先让文王梦到了从西而来的飞熊,又在出猎前占卜到了奇怪的一卦,再听到山民们广播的传言,种种奇遇,促使他迫不及待、兴致勃勃的找了过来,最后达到目的,大功告成!所以有句歇后语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很对,但大家理解得有点偏差,太公的真实用意是:愿者上钩的愿是如愿以偿的愿,就是他想谁上钩就要谁上钩。太公真够牛吧,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小东西,这么奇妙的组合一下,就有了如此强大的效力,这样的点子,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愧是第一谋圣!不服不行哈! 现在终于明白了姜太公为什么要奇思妙想的选择在渭水之滨,实施直钓钓鱼的计划了吧。这也是几千年来首次彻底公开剖析太公钓鱼的秘密!不懂正统奇门的人是看不懂的,只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 更有意思的是,事情到这还没完,太公姜姓、吕氏,因汉唐前运用奇门都有结合姓氏的传统,也许正是太公选修丁奇的原因之一,因丁为兑,兑为口,丁字甲骨文还有另一个写法,就是一个口字形的,吕字不就是两个口的叠加嘛;兑又为羊为女,羊女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姜字!简直是太符合了!还有,《诗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谁曾想曾经困居渭水之滨的那个糟老头子,在牧野之战时都九十来岁了,还能如雄鹰一般英姿勃发,冲锋陷阵,应当也是得益于奇门丁奇之助,因丁为丁壮,有返老还童之功;且丁为朱雀、故为鹰。于此不得不叹服古人描述之形象和用字之严谨。可知,此时的太公与丁奇已经融为一体,公就是丁,丁就是公。 以至于他有个名字叫姜子牙,丁就为牙,奇门中一直都是这么用呢。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太公72岁遇文王。具体史实虽不可考,但根据奇门数理,丁属火,火为2、7之数,与72岁完全吻合;再加上前面说的太公奇门72局之数,难道还能说这只是纯粹的巧合吗?行文至此,我遥望着三千多年前的太公望,不禁会心一笑。 精彩待续…… 就是这么一个丁奇法,引来了周文王,开启了姜太公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促成了周王朝的千秋大业。这才是真正的奇门运筹之法!但看到这里,你或许还是会认为这是一次偶然的凑巧,而心存疑惑,对此,我能理解。但无独有偶,在太公成功的勾招了文王之后的一千二百年左右,又有一个深谙奇门遁甲之术的绝世高人,将姜太公之法,再次活灵活现的搬上了历史舞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重新轰轰烈烈的为我们演绎了一回!同样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 (后续如何,敬请期待) 奇门遁甲秘法(2)—— 诸葛亮羽扇纶巾故技重演 灵曦子 原创 一代智圣诸葛亮! 这个人就是名震寰宇的智圣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只要说到他的名字,又阅读了前面的文章,立马就应该联想到了:他不是正如姜太公一样、被刘备再三邀请才出山相助的吗?是的,他与太公的出山模式就像是复制好的,几乎一模一样。 三顾茅庐和诸葛亮的故事,也许大家都比我熟悉,灵曦子在这里就不多费唇舌一一细讲了。只把他是怎样模仿太公、故伎重演的方法诠释出来。 前面说了,太公用的是丁奇勾招法,难道孔明也是?没错!正是如此!众所周知,孔明也是位奇门高手,他对刘备用的也是勾招法,但与太公稍有不同的是,他用的是乙奇!何以见得呢?灵曦子会给你慢慢道来。 我们来看他为什么会选用乙奇? 第一:本命生辰等无法确证的条件我们就先不说。 第二:前面说过,汉唐时期运用奇门都有结合姓氏的传统,他的姓氏诸葛,葛就是一种葛藤、藤蔓,乙字的字形开始就是模拟这种葛藤而来;而且在隶书中,乙字就像一个钩子,具备典型的勾招之形; 第三,他要勾招的对象是刘玄德,繁体的劉字上面有个卯字头,乙卯互用,卯又为乙木的临官位,劉字剩下的金刀就为庚金,庚与乙相合,而乙木所主的三数与刘关张桃园三义也很符合。所以他取用了乙奇。 那他具体是怎么运用乙奇的呢? 在奇门遁甲中,乙木为青龙,而隶书中的乙字,就像一条刚刚抬起头来的龙,乙为坤卦,坤为地,龙行地上,所以自号卧龙。龙与隆谐音,所以隐居在隆中的卧龙岗,但大家都知道,这种人物都是身隐而心不隐的,他比谁都关注天下苍生。乙的五行属木,因此他住的地方就叫草庐。 木为三数,因此他的一生,处处都留下了三的痕迹:比如要刘关张三兄弟、三顾茅庐之后才肯出山,在隆中对策时说的是三分天下,后来果然按照他的设想真的形成了三国鼎立,成就了刘备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乙木又为八数,所以他演八卦、布八阵、定八门。在最为危急的夷陵之败、白帝城托孤之时,居然是一个八阵图的石阵就困住了陆逊,而解了燃眉之急,且在后来的征伐过程中用的也都是八阵扎营。 另外,刘备当初准备攻打成都,诸葛亮上书急谏想保护庞统的时候,都要借太乙数来说事,太乙,就已经点明了这个乙字。 羽扇纶巾 更有特色的一点,他给后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不分春夏秋冬,他都手持一把羽扇,这与太公的直钓钓鱼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提起姜太公,往往第一感觉想到的就是他在钓鱼的形象,只要提起诸葛亮,第一感觉是不是就会想到他那羽扇纶巾的样子?而不是那些文韬武略,也不是那些丰功伟绩。 现在我们知道了,太公的渔钓、诸葛的羽扇,这些小小特点给人的印象,比那些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更能深入人心。这就是运用奇门的力量!纵使几千年过去了,依然丝毫不减,历久弥新!这还不能让大家引起重视吗? 那有人会问了,难道诸葛亮的羽扇也与奇门有关?没错!正是与奇门有关,在奇门中,乙属木,木为风,而扇能生风,所以他扇不离身。乙木又主飘逸潇洒,所以羽扇纶巾,俨然一副神仙样貌,衣冠不随流俗。 上面说到了木为风,且木又能生火,在《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明确指出了用火要在“风起之日”,诸葛手持羽扇,到处煽风点火,平生最善用火攻,多次把曹军烧得闻风丧胆。更为甚者,他还有着一段巧借东风的传奇演绎,成为千古美谈! 由此看来,奇门古籍中记载的诸葛先生修过奇门九遁之一的风遁,是很有道理的,而乙奇正是风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他简直处处不离乙奇,在紧要关头更是如此,很显然他所修习的就是乙奇之法,且把它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乙奇归位,日出扶桑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审时度势,将自己的根据地定在了川蜀之地,川蜀属于坤宫以及未的分野,前面说了,乙本身就为坤卦,未又是乙木的库地,所以他在这里励精图治,深得民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他的主子刘备要大得多。 只是乙奇归库,养精蓄势很好,但攻坚之力就略显不足了,因此六出祁山无寸功。书云:老怕帝旺少怕衰,就在甲寅年,正是乙木帝旺,当又走到乙木墓绝的深秋之令时,犯了旺气,巨星陨落,诸葛先生在五丈原上溘然长逝,患得是肺病吐血,肺属金,金克乙木,一代奇才,从此只是一个永远的传说。 诸葛先生虽已离世,但他的乙奇之气仍然相续不断,他在《临终遗表》中这样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薄田十五倾,桑树八百株,这就是他的全部遗产。 写到这里,难免心生悲怆。这里先不说他的高风亮节和清正廉明,也不说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是想请问一下,当你在这个地方看到“桑树八百株”的时候,心里是否有那么一丝丝的触动呢?乙奇在东方,为日出扶桑,乙之为数,八也…… 待续…… 现在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这之前,他们的故事看过也就看过了,其中深意会有几人过问?又有几人能懂?是的,太公与武侯,就是独行特立、与众不同的,也是注定不会为常人所能真正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奇人异士,才能在繁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巍然耸立、倍受世人的瞩目!这就是真正的奇门运筹之术! 前面说的都是奇门前辈们的故事,距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而且都是治国平天下的大事,那在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是否也能同样使用呢?接下来我就把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与大家分享一二。 奇门遁甲秘法(3)—— 说说!你想“勾引”谁? 灵曦子 原创 “我们之前花了两个篇幅,来探讨了一下,奇门前辈高人们的故事,但似乎距离我们有些遥远,而且都是一些治国平天下的大事,那在我们当下的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同样使用呢?接下来把我自己亲历的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二。” 巧娶“小乔” 灵曦子有幸得恩师传授,完整的继承了古圣先贤们流传下来的奇门遁甲这门旷世绝学,而且经常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屡屡有验。 如上面说的奇门勾招法,令我印象最深的,那是很多年以前,我刚刚学会这种方法不久。有一男生,找我占测婚姻时,他跟我说:自从看了老版的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以后,就迷上了周瑜的老婆小乔,温文尔雅,漂亮贤淑,还多才多艺,对身边遇到的任何异性都没什么兴趣,而且他家境也不是很好,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找女朋友就成了大问题。于是他就很好奇的问我:如果运用奇门遁甲,能否帮他找到一位像小乔一样的爱人? 我当时真被他问得有点蒙了,还从未碰到过这种问题呢。想要催桃花的倒是遇到不少,但这种特别有针对性的还真是不多,尤其是这还是一个虚拟出来的对象。不过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尝试一下也是很有趣的,就像现在大家,都很流行讲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一不小心实现了呢。就答应了他,后根据他自身的奇门格局,给他选用的也是丁奇。按照太公、武侯遗法,如此这般、依样画葫芦的布置了一番,但现在看来,当时处理得还是有些简单的。 我跟他说了以后,这事就算过去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大概是这之后的半年左右,某一天,他突然在QQ中发来消息,连续几句“太神奇了”!说非常非常的感谢!自从给他布局以后,不到半年,就找到了一位他梦想中的女友,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相处下来感觉非常的融洽! 更有意思的是,他说相貌性格、言谈举止,都像极了剧中的小乔,连眼神和笑容都很像。说着就发了一张他女友的照片和小乔的剧照过来,我对比着看了一下,果然是十分的相像!我自己当时都惊呆了,还真的有这么神奇的事情呢。 后来他们大约相处一年半以后就结婚了,至今都很恩爱和睦,前几年还生了一个胖小子,也是请我给取的名字。哈哈,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奇门法的神奇魅力,所以印象非常的深刻。当然,现在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胎教“美容” 再说一个,比如三年前,有位准妈妈找到我,说她现在怀孕快三个月了,而在怀孕前生活各方面都没注意,又是喝酒,又是做过各种放射性检查,身体也不好,还服用了不少药物,没想到突然就怀孕了,因此怕孩子会受到影响,会不会胎儿畸形?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等等,一直担惊受怕的,心情很沉重,但又不忍心堕胎,问我怎么办? 我也是看了看奇门局以后,局中显示胎儿问题并不大,但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能让她的情绪得到一些疏解,心理得到一些安慰,还是给她处理了一下,告诉她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行,让她放心。 其中有这样一个步骤:我为她选好时间和方位,在她卧室的墙上,贴了一张长的很可爱、又很阳光的小男孩的图像,要她每天起床和睡前都看一会。我所说的,她都一一照办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产后反馈说一切都很顺利,生了个男孩,健康活泼,医院的各种检查及指标都是正常的,没发现任何问题。但很让她很惊奇的是,这个孩子居然长得既不太像她,也不是太像他老公,而是与卧室中那张画上的小孩,长得很像很像,非常可爱!说让她不可思议。也给我发来了两者的照片,确实是很像。我也很高兴,跟她说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取法乎上,可得其中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只是举两个例子大概说明一下,古圣先贤的学问,在现代的日常生活还是一样有用的,一般人也都是可以学会的。只要掌握了方法,天地万物,都可以为我所用。 我说的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显然不能与太公、武侯二位前辈的雄才大略相提并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运用的原理却是一模一样的,只要看懂了太公和武侯这些前辈们的运作方法,自然就会明白,他们才是榜样,才是真正的高人,不是一般的江湖术士所能望其项背的。取法乎上,可得其中,一定要与高人为伍。只要把他们的方法照搬过来,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时间、环境,灵活变通一下就可以了。 随着接触奇门的时间越长,运用得越多,越发觉得这东西很有意思,虽然它也并非万能,但只要相信它,并按照它提示的来行事,总会让人有无限的惊喜!对很多事情,淡然了很多,也就使得人生有了更多的乐趣。 更上一层楼 特别是这近几年,我将研究重心基本上都转移到了奇门运筹和调理上了。开始学习奇门预测,是为了熟悉奇仪星门,掌握奇门类象,以及奇仪星门跟生活事件的对应关系,但这些都是被动的,如果只是享受预测给人带来的快乐,驻足于此也未尝不可。 但如果想再进一步体验改变事件的发生、发展,甚至是结果,那就要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为当你熟练掌握了奇门占测以后,就会明白,星门奇仪与生活事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就会明白只要改变了其中的一点,另一点也会随之而变。只是能量有强弱之分,改变有大小之别而已。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管如何,都能在这里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间,就足够了。 另外,有个问题须申明一下:奇门运筹之法,不是只能用三奇的,奇仪星门都可为用,只是相对来说,三奇速度更快更容易产生惊喜而已。那为什么太公、武侯用的都是三奇呢?因为他们都是军事家、谋略家,这是全靠出奇才能制胜的,所以如此。 最后,顺便说一句,在古代历史上还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奇门高手,张子房与刘伯温,对奇门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按照我上面的方法,自行分析分析、研究研究,也许还会收获不少惊喜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