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

 忽悠之集大成君 2018-01-19
个人认为这两篇论文是叔本华最好的作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他的作品绝不是完全的消极论调。从他对道德的反思上,或许可以发现人性本身那仅存的那一线希望。

关于自由

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问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的控制吗?
和哲学上众多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尚为解决的迷团。在它被真正解决之前,任何解答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独立思考后获得属于自己的答案。
叔本华对于这个问题是这么说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动机。也就是说,我们因为某个动机,从而做出了一个相应的行为,这是符合因果律的。对于一个决定论者而言,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所以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它符合我们的动机,从而领会到一种自由感,但我们的动机却只取决于某一意志,而这意志却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虚假的自由,却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事实上,这一答案是颇有渊源的,我认为决定论的思想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从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仍是如此。这种决定论事实






...
显示全文
个人认为这两篇论文是叔本华最好的作品,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事实上他的作品绝不是完全的消极论调。从他对道德的反思上,或许可以发现人性本身那仅存的那一线希望。

关于自由

自由意志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它问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行为受我们的控制吗?
和哲学上众多问题一样,这也是一个尚为解决的迷团。在它被真正解决之前,任何解答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独立思考后获得属于自己的答案。
叔本华对于这个问题是这么说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动机。也就是说,我们因为某个动机,从而做出了一个相应的行为,这是符合因果律的。对于一个决定论者而言,他理所当然地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可能的,所以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当我们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意识到它符合我们的动机,从而领会到一种自由感,但我们的动机却只取决于某一意志,而这意志却不是我们所能把握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虚假的自由,却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
事实上,这一答案是颇有渊源的,我认为决定论的思想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从没有间断过,直到今天仍是如此。这种决定论事实上隐涵着这样一个意义,事实上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可言。因为我们任何的行为最后都被归结到某一尚不被了解的动机上,阿奎那便以此论证说这一最终的动机便是上帝。但还是叔本华比喻得好,我们就象舞台上被线牵着的玩偶,虽然舞台上演的是戏剧,但对于那些木偶而言却是一出彻底的悲剧。于是这种决定论在叔本华那里达到了最高峰,以至于那些精英们不能不出来反抗它。他们提出了权利意志、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诸如此类。终于人们象重获新生一样,可以将叔本华搁在一边了,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的思想成了流行的思潮,但这也只是因为这些东西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而已,或许他们也只是象叔本华所说的自我欺骗一样,又有谁知道呢?(现代似乎还有一种弱决定论者,他们认为决定论是对的,但自由意志同时也是可能的,我个人理解这种理论是胡说八道。)

关于道德

和自由意志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重大哲学问题便是道德责任,它问我们是否应对我们的行为负责,而在这是与否之间又该如何划清界限呢?
如果我们认为这世界是决定论的,而且自由意志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的行为就并非出于我们真实的意愿,也就不必为我们的行为负责。那些伦理规范学家们听闻如此言论,必然大惊失色,这不仅对那些西方宗教而言,对于儒家学说来说同样如此,至于现代的法律规范等等更是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我们不必为我们的行为负责,这看起来是多么骇人听闻的言论。叔本华他刚说了人生不存在任何意义,现在又说道德责任是瞎扯谈,为了讨好大众,他当然要被打上一个错误的标记,否则这世界不是乱套了吗?
但好戏却刚刚开始,事实上这篇论文正是要为道德辩护。他将我们的行为动机可能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他人快乐。(还有第四种吗?或许可以在福柯的作品中找到第四种:希望自己痛苦。)在他看来前两者中不可能出现任何道德行为,尤其是前者引出的“道德”,事实上只是一种假仁假义。纯粹地出于第三者的行为可以被称为真正的道德,而这种行为在世上却是很少的,这种动机被他称为同情心,这和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是一样的,也就是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的心情。
事实上,叔本华正是在摆脱了规范伦理的条件下要谈真正的伦理(或称美德伦理学?我认为似乎他试图回到古希腊罗马的精神境界,将美德重新置于最先,而非规范。),而且他没有否认这种伦理。他真正的伦理思想是:伦理是可能的,而且无须背负所谓的道德责任。当代流行的规范伦理学和叔本华的伦理学相比是多么的丑陋,它纯粹是为了出于实用的角度,将人置于一种道德枷锁下,而不考虑人本身向善的可能性。
而叔本华对同情心起源的论证则更显示了其高超的智慧,比孟子的含糊其词高明的多。他认为同情心只有当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时才有可能获得,这种同样看待他人的和自己,取消他和我之间的差别的态度是叔本华伦理学的本质,而这与庄子的齐物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叔本华事实上一个人悟得了道、儒两家之长,再和他自己的动机理论结合得到了他自己独特的伦理学。

对当代人而言,这两个问题似乎只用语言来解释是几乎无法让人信服的了。科学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早已将这种形而上学搁在一边了,但在科学尚未得出其结论之前,接受叔本华的伦理学似乎是无妨的,至于决定论,我想各人自有其观点,强求不得。

当然叔本华的理论也并非无懈可击的。就自由而言,他将之归结于因果律,而休谟指出因果律可能只是一种习惯而非一种确实的关系,所以动机到行为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是必然的就得打上一个问号。就道德而言,什么叫希望他人快乐呢?动机可以被观察吗?每个人的动机只有其个人自己知道(甚至还可能是茫然无知的),我们从观察他人的行为中不可能得到它的真实动机。所以他的伦理学只对每个个体自身起作用,和社会却是无关的,他只强调了个人的善,而没有考虑社会整体的善。
31
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