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永新·巴蜀典籍系列:杨慎《全蜀艺文志》序(2015)

 钟永新作品集 2018-01-19

巴蜀史料

《全蜀艺文志》序

 

整理:钟永新

 

整理者说明:本资料出自线装书局2003年出版的《全蜀艺文志》,该书广搜明朝以前历代文人墨客记述和吟咏四川山水风光、名胜古迹的各类作品,计有诗、词、歌、赋、诏、表、序、记、檄、箴、铭、赞、碑文、论、说、辨、考,以及其他杂著等,原来是嘉靖《四川通志》的一部分。杨慎在序文中指出了蜀文人物的独特之处和蜀献编纂的重要意义。

作者杨慎简介: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明代文学家,生于北京孝顺胡同,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官经筵讲官。以直谏忤旨,被明世宗朱厚熄廷杖谪戍云南永昌,死于贬所。升庵博闻广识,著述极富,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附录原文:

《全蜀藝文志》序

楊慎

余嘗讀左太沖賦《蜀都》雲:“江漢炳靈,世載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曄曄而秀髮,揚雄含章而挺生。”自漢而下,文章之盛,無出於四子矣。然豈徒四海考雋,游談為譽哉。文之傳,事之傳也,去今千七百年,而談漢事如昨日,繄四子之文也。文乎文乎,其可諼乎!若夫陳子昂懸文宗之正鵠,李太白曜風雅之絕麟,東坡雄辯則孟氏之鋒距,邵庵詩律比漢廷之老吏。繼炳靈而躡蹤,感掞藻而聘轡,輿為多矣,況子安、少陵,薄遊遍乎三巴;石湖、放翁,篇詠洎於百濮。其原本山川,極命草木,亦楚材晉用,秦渠韓利矣。

先君子在館閣日,嘗取袁說友所著《成都文類》、李光所編《固陵文類》,及成都丙丁兩記、《輿地紀勝》一書,上下旁搜,左右獲,欲纂為《蜀文獻志》而未果也。悼手澤之如新,悵往志之未紹,罪謫南裔,十有八年。辛之春,值俸戎徼,暫過故都。大中丞東阜劉公,禮聘舊史氏玉壘王君舜卿、方洲楊君實卿,編錄全志,而謬以藝文一局委之慎。乃檢故簏,探行篋,參之近志,複采諸家。擇其菁華,褫其繁重,拾其遺逸,翦彼稂稗。支郡列邑,各以乘上,又得漢太守《樊敏碑》於蘆山,漢孝廉《柳莊敏碑》于黔江,文無錯訛,刻猶古剞。東阜公喜曰:“漢碑之傳於今,中原亦掃跡矣,乃今得茲於遠邦,不謂斯舉之獲乎!”唐宋以下,遺文墜翰,駢出橫陳,實繁有昈,乃博選而約載之,為卷尚盈七十。中間凡名宦士篇詠,關於蜀者載,若蜀人作僅一篇傳者,非關於蜀亦得載焉,用程篁墩《新安文獻志》例也。諸家全集,如杜與蘇,盛行於世者,衹載百一,從呂成公《文鑒》例也。同時年近諸大老之作,皆不敢錄,以避去取之嫌,循海虞吳敏德《文章辨體》例也。

開局于靜居寺宋、方二公祠,始事以八月乙卯日,竣事以九月甲申,自角匝軫,廿八日以畢。食時而成,既愧劉安之捷;懸金以市,又乏《呂覽》之精。乃屬鄉進士劉大昌、周遜校正,而付之梓人。

昔漢代文治,興之者文翁,禮殿之圖,後世建學仿焉;七十子之名,馬遷之立傳征焉。當時號為西南齊魯,岷峨洙泗。文之有關道若此,文翁之功不可誣也,繼文翁而作者,今之阜翁歟!獨愧慎華顚白粉,舊殖荒落,不足以揚四子之芬,而成一邦之史也。恕其不敏,補其未備,尚有冀吾黨之助焉。

 

嘉靖辛九月十五日 博南山戍成都楊慎序

 

——《全蜀藝文志》線裝書局 20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