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土壤肥力

 笨笨迪 2018-01-19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作物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土壤的肥力,是指土壤肥沃的程度,它是指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的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 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1、养分因素。

养分因素指土壤中的养分贮量、强度和容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矿物质及有机质的数量和组成。土壤向植物提供养分的能力并不直接决定于土壤中养分的贮量,而是决定于养分有效性的高低,土壤里面缺乏植物生长必需的17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健康地生长,土壤缺乏有机质,矿物质元素就不能够很好地吸收和利用。所以,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是中国未来农业持续性和高效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质地、结构状况、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状况等。它们影响土壤的含氧量、氧化还原性和通气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养分的转化速率和存在状态、土壤水分的性质和运行规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力和生理活动。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酥松程度,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化性能,能够保水、保温、保气、防渗等,因此,在施用化肥的同时必须增施有机肥。

3、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土壤的酸碱度、阳离子吸附及交换性能、土壤还原性物质、土壤含盐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等。它们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转化、释放及有效性。

一般而言,在极端酸、碱环境、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存在或有大量还原性物质及其他有毒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作物都难以正常生长和获得高产。

譬如土壤中磷素在pH为6时有效性最高,当介质pH值低于或高于6时,其有效性明显下降;土壤中锌、铜、锰、铁、硼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一般随土壤pH值的降低而增高,但钼则相反。

土壤中某些离子过多和不足,对土壤肥力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钙离子不足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使其结构被破坏,土壤的透水性因而降低;铝、氢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酸性反应和产生铝离子毒害;钠离子过多,会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和产生钠离子毒害,都不利于植物生长。

山西中农化生产的五合一液体肥在给作物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具有抑盐抗碱作用。硅钙镁中量元素肥不仅能够防治根腐病发生,而且还能调节土壤结构。

4、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们对土壤氮、磷、钾、硫等营养元素的转化和有效性具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①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钾、硫的含量;② 进行腐殖质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 进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来源。也就是说土壤里面必须要存活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才能够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矿物质元素,并利于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利用。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不仅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土壤,更重要的是消耗了土壤里面的有机质,直接杀死了土壤里面的有效微生物活性菌。所以,国家一直在提倡施用生物有机肥就是这个原因和道理。

无水植物没生命,无肥植物不健壮,无气植物难生长,无热植物生长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