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亚夫:命中注定还是性格决定(武庙七十二将系列)

 天空勇者 2018-01-19

原文:


 

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译文:

 

廷尉责问说:“您是想造反吗?”周亚夫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说是要造反呢?”狱吏说:“您纵使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去造反吧!”




1


 


细柳营中,军纪森严,霸气侧漏。

 

七国之乱,百日平定,稳如泰山。

 

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是后世军人的典范,却难逃兔死狗烹的悲惨下场。

 

他就是西汉名将周亚夫。


 

 


2



周亚夫最为人啧啧称道的事迹就是“细柳阅兵”。

 

当时,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周亚夫等三位将领分驻细柳、霸上、棘门,拱卫长安。

 

汉文帝心血来潮,没打招呼就下基层慰问军队,在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皇帝车驾都“直驰入”,将士夹道欢迎热情相送。

 

但汉文帝的劳军队伍在周亚夫的细柳营却吃了闭门羹,即使亮明身份,守卫军营大门的士兵也不让进。

 

一直等到汉文帝派人拿着天子的身份证明(符节)通报周亚夫,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军营的大门。

 

即使这样,守门的士兵还警告皇帝的司机,在军营中不许超速。

 

汉文帝劳军完毕,大为感慨,“此真将军矣!”,和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之前霸上和棘门简直就如同儿戏了。

 

也正是这一段严于治军的佳话,给汉文帝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让之前只是河内太守的周亚夫成了汉文帝要重点培养和使用的人。





3



周亚夫人生中另一件辉煌的大事,就是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一举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分裂势力的阴谋,维护了大汉朝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汉景帝三年,也就是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的表叔、吴王刘濞联合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诸侯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七国之乱,跟中央叫板。

 

当时的局势还是挺危险的,以有心算无心,刘濞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再加上刘濞可以自己铸造钱币,经济实力强,物资供应足,汉景帝刘启如果不是感到压力,也不会主动杀掉晁错以求和平。

 

周亚夫被提升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受命平叛。

 

周亚夫向皇帝建议,不要正面和叛军硬顶,以免打成胶着战,还是要迂回穿插,打击叛军的后勤供应线,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战略。

 

从周亚夫的行军路线上来,大迂回、大穿插的思路一目了然。





4


正当周亚夫的战略一步步实施的时候,正面对抗叛军的梁王刘武多次向朝廷求援,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甚至有希望兄终弟及接任皇位。这样的准BOSS级别的王爷,任谁都会巴结上去,但周亚夫从整体战略出发,坚定地说“NO”。

 

周亚夫认为,从全局考虑,必要的时候牺牲掉梁国也没什么,只要败退前毁掉粮草就行,所以,即使后来遭遇变卦了的汉景帝给到的压力,周亚夫依然维持原定计划,破坏粮道,耗死叛军。

 

一切如同周亚夫的设计,叛军很快断粮,甚至连杀回去的供应都不足,在猛攻梁国未果的情况下,很快溃败。

 

周亚夫一改死守不动的状态,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只花了三个月,就搞定了一场足以颠覆政权的叛乱。


 



5



周亚夫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结局却很悲惨。

 

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周亚夫又当上了宰相,但周亚夫是一个军人,当宰相实在不是他的特长,凡事直来直去,刚正有余、圆润不足的周亚夫在诸多事件中和皇帝唱反调,皇帝对他的反感日甚一日。

 

周亚夫的儿子周阳见周亚夫岁数大了,就提前置办丧事用品,托关系买了纸扎的五百甲盾,但这种东西是国家禁止买卖的,结果被人告发,说是周家要谋反。

 

汉景帝正好看周亚夫不顺眼,就派人追查。

 

追查的人领会了皇帝的意图,强行把谋反的帽子扣在周亚夫头上。当周亚夫申辩说,这些纸糊的玩意都是随葬用的,造的哪门子反?却得到一句很无耻、很牛逼的回答——“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6



周亚夫的冤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就有伏笔埋下。

 

第一个伏笔,结怨梁王。

 

当年周亚夫率军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对防守压力最大的梁王刘武并没有积极救援,虽然整个战役胜利了,但招来了刘武的无尽怨恨。以刘武的身份,是不是在太后和皇帝面前说说周亚夫的坏话,实在是太简单不过的事情。

 

第二个伏笔,结怨外戚。

 

周亚夫当宰相的时候,窦太后提出动议,希望给皇后的哥哥、国舅王信封侯,原本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周亚夫却不解风情地搬出刘邦时期“非刘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祖训,严词拒绝。王信封侯不成,包括窦太后、王皇后在内的外戚们对周亚夫很是不满。

 

第三个伏笔,废立太子。

 

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另立太子,周亚夫又梗着脖子和皇帝争辩,拿国体的稳定说事,弄得皇帝很是膈应。

 

第四个伏笔,还是封侯。

 

当时有六个匈奴王投降汉朝,汉景帝希望给这六个人封侯,为匈奴人立一个标杆。但是,不知变通的周亚夫却固执地说这些立场不坚定的家伙怎么能封侯呢?汉景帝越来越觉得周亚夫实在没有为政的战略眼光,逐渐疏远他,并最终免去了周亚夫的相位。





7



在周亚夫“谋反”事件引爆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情,决定了周亚夫的最终命运。

 

汉景帝对周亚夫不满,但还是希望周亚夫能够脑子开窍,改弦易辙,于是进行了最后的试探。

 

汉景帝单独约饭周亚夫,上了一块大肉,却不给餐具,暗暗表示对周亚夫的不满。周亚夫正确的举动就是不动声色,陪着干坐着。退一步说,也应该恭敬地向皇帝请求给双筷子,但直脾气的周亚夫压根没多想,直接叫旁边伺候的太监去拿筷子。

 

汉景帝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此不足君所乎?”这些不能满足你吗?周亚夫这才知道大事不妙,但已经来不及了。

 

通过最后的试探,汉景帝知道直来直去的周亚夫绝对不能胜任自己儿子的辅政大臣。

 

既然不能留给儿子,功劳又那么大,周亚夫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8



而这一切,在很早的时候,周亚夫的命运就被人成功预测,这个人就是有“女神相”之称的许负。

 

早在周亚夫担任河内太守的时候,著名的女神相许负曾经给周亚夫看过相。

 

当时,老太太语不惊人死不休,给出了“后三岁而侯”、“后八岁为将相”、“后九岁饿死”的三大判词。

 

周亚夫完全不信。

 

首先,封侯是不可能的。周亚夫的爸爸是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但是周亚夫有个哥哥,老爸的爵位当然是长子继承,就算哥哥早死,爵位也是哥哥儿子的,没周亚夫什么事。

 

其次,既然命相尊贵,又怎么会饿死呢?

 

对于周亚夫的质疑,许负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完全是根据面相来判断的,许负还指着周亚夫说,您的嘴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一直延伸到嘴角,这就是饿死的面相。





9



从历史理论的角度,周亚夫的结局,其实是汉代皇权与军功集团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任何一个朝代,都有一个军功受益阶层逐渐被儒臣阶层替代的过程。

 

从周亚夫个人的角度,周亚夫的命运到底是老天注定还是性格使然呢?

 

大嘴只是想知道,当许负前两个预言都如期实现的时候,周亚夫是以怎样的心情去面对接下来那九年的日子,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去等待第三个预言时间的到来。

 

预知未来,却无力改变,实在是一个难以言说的困境。






向李大嘴转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