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四圣心源-脉法解-08二十四脉-07石芤
2018-01-19 | 阅:  转:  |  分享 
  
四圣心源-脉法解-08二十四脉-07石芤【原文】石芤(kōu葱的别称。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即宽大而中间有空虚感的脉搏,多见
于大出血之后的脉象)者,阴阳之虚也。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译文】石芤脉,阴阳的
虚象。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原文】石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
,凝冱(hù冻结)而沉结,所以石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
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译文】石脉,气虚而不蛰藏。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结冰而沉结,所以是石脉。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生成
于胃,胃是正常人的常气所在。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肾病,但石无胃是死。【原文】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
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
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老子》: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译文】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
钩般弯曲,按之坚硬,叫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拉葛根,按之益发坚硬,是肾病。死肾脉来,发病如同夺命,手指如同弹石,是肾死
。因为肾水中的阳气,是生命的元气,阳根下断,阴魄空存,坚实结硬,生气完全没有,所以死亡。《老子》说:柔弱,是长寿的人,坚强,是短命
而亡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原文】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脉法: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
气虚,芤者营气伤。【译文】芤脉,是血虚而不能守护。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是芤脉。脉法说:趺阳脉浮而芤,浮脉卫气
虚,芤脉营气伤。【原文】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抟,此名为革,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
革脉,非是。【译文】脉法说:脉弦而大,弦为减,大为芤,减为寒,大为虚,虚寒相抟,名为革,也就是说革脉是由弦与芤两种脉象组成的。后世
在芤脉之外又增加革脉,是不妥当的。【原文】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盖离(
火)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译文】妇人得这种脉象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脉法说
: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所以应当颤抖而出汗。火中的阴气,是收敛之气的本原,阴根上断,阳魂空存,虚飘空洞,收敛之气全部没有,
所以要发病。【原文】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是以失精亡血而脉
芤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芤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译文】血,属阴,而产生于阳,阳升则转化为火,是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
虚血寒,则寒凝瘀阻而脱漏,血脱则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脉芤的,不可助阴而泄阳,因为芤脉说明则营中阴气体外脱漏,这样血中的温气
也消亡。以下是搜集的版本2(原文+翻译),奉献大家【原文】石芤者,阴阳之虚也。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
实,芤则外实而内虚。【翻译】石芤脉,阴阳的虚象。阳气不降,则肾脉石,阴气不升,则心脉芤。石则外虚而内实,芤则外实而内虚。【原文】石
者,气虚而不蛰也。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凝冱而沉结,所以石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
逆,逆者死。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引葛,
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盖坎中之阳,生气之原也,阳根下断,阴魄徒存,坚实结硬,生气全无,是以死也
。《老子》: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此之谓也。【翻译】石脉,气虚而不蛰藏。阳体虚而阴体实,水中无气,结冰而沉结,所以是石脉
。「平人气象论」说:正常人的常气生成于胃,胃,正常人的常气所在,人无胃气叫逆,逆者死亡。冬胃微石叫平,石多胃少是肾病,但石无胃是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般弯曲,按之坚硬,叫肾平,冬天以胃气为本。病肾脉来,如拉葛根,按之益发坚硬,是肾病。死肾脉来,发病如同夺命
,手指如同弹石,是肾死。因为肾水中的阳气,是生命的元气,阳根下断,阴魄空存,坚实结硬,生气完全没有,所以死亡。《老子》说:柔弱,是
长寿的人,坚强,是短命而亡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原文】芤者,血虚而不守也。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芤也。「脉
法」: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营气伤。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芤减相合,
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翻译】芤脉,是血虚而不能卫护。阴体实而阳体虚,火中无血,消减而浮空,所以是芤脉。「脉法」说:
趺阳脉浮而芤,浮脉卫气虚,芤脉营气伤。说:脉形粗大有力,谓之大;浮沉有力,中取无力,状如葱管谓之芤;沉而且大,按之劲急有力,谓之牢
;浮而且大,举之劲急有力,谓之革,革脉者以鼓革而得名,外急中空之象也。【原文】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曰:脉浮而紧,按之反
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盖离中之阴,收气之原也,阴根上断,阳魂徒存,虚飘空洞,收气全无,是以病也。【翻译】按之有如琴弦,端直
而长,指下挺然并且指脉大而满指,波动幅度倍于平常。弦则为劲,减其中取之劲,外急象也;大则为实,小其中取之实,中空像也,此以弦减、芤
虚二脉,形容革脉也。女子得之半产漏下,男子得之亡血失精,寒虚相搏故也。(芤减相合,则名曰革,后世芤外又有革脉,非是。)妇人则半产漏
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说: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所以应当颤抖而出汗。火中的阴气,收敛气的本原,阴根上断,阳魂空存,虚飘空洞,
收敛气全部没有,所以发病。【原文】血,阴也,而生于阳,阳升则化火,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凝瘀而亡脱,血脱则火泄而寒增,
是以失精亡血而脉芤者,不可助阴而泄阳,盖芤则营阴外脱,而血中之温气亦亡也。【翻译】血,属阴,而产生于阳,阳升则转化为火,是故温暖和畅,而吐阳魂。阳虚血寒,则寒凝瘀阻而脱漏,血脱则火泄而寒增加,所以失精亡血而脉芤的,不可助阴而泄阳,因为芤则营阴气体外脱漏,而血中的温气也失去了。
献花(0)
+1
(本文系恺悌200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