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蓝旗元上都遗址至张家口大境门
----辽西东蒙行8
拍摄于2017年10月3日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首都,始建于公元1256年;它是中国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201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国庆长假期间,我们一行3人,10月3日一大早,天气晴好,冷空气占据高空。特意来到元上都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修建在一个大山坡之中,远远地看不到大门,我们慢慢上到山坡之上,远处就是正蓝旗镇,时间尚早,绕下山坡,先去看看元上都遗址,还没有开门,站在冷风之中,赶紧回车上加衣服。老父亲回来说,保安告诉他遗址内没有什么了,不进去了,那我们就在门前拍一张照片吧。
上午9点,返回哈必日嘎,然后上省道S27锡张高速,这里距离张家口195公里,后面的几天我们往南走,去河南安阳看望我的大姑。中午11点左右抵达张家口,吃过午饭,去明长城大境门看一看。张家口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克什克腾旗的黄花岗到张家口,我们正行驶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一带,这条线的西北,干旱少雨,游牧人的天空,而400毫米等降水线的东南,雨水丰沛,植被丰茂,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张家口的明长城正修修筑在400毫米等降水线上。
下午13:45离开大境门,向南行,经过居庸关,绕京西严重塞车,无奈,在夕阳将落山之时,18:30在丰台小屯路下高速,住宿如家快捷酒店。
下面两张图片来源:新浪李希林博客感谢作者。
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
据史料记载,最早进入滦河上游的是山戎和东胡人。
公元三世纪,东胡后分为两支--鲜卑与乌桓,元上都所在地便是乌桓族的世居地。
公元四世纪之后,拓拔鲜卑兴起,建立北魏王朝,元上都所在地是北魏的塞外牧地。
公元十世纪,辽王朝、金王朝,均以这里为优良的狩猎、游幸之地。
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命名为金莲川,为 "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成吉思汗率蒙古骑兵南下征金,占领了滦河上游的桓州,金莲川演变为成吉思汗的避暑地。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成吉思汗以桓州凉陉为其"夏宫"。成吉思汗分封众将时,元上都地区是木华黎家族的世袭领地。
南宋嘉定四十九年-宝佑五年(1256~1258年),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命名为开平。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上都城和大都城成为元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都城,经历十一帝,108年。一直到元朝末年,上都始终是元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下面两张为锡张公路景色。


大境门,这段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是在北魏和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清顺治元年在这段长城开豁建门,名曰大境门。大境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券洞外侧高5.4米。宽6米。内侧高9.5米,宽6.8米,是一座条石基础的砖筑拱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