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设计中控制力: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态体系——规划日课(11.16)

 Cosy2001 2018-01-19



文章首先介绍了整体性思维的一种现实背景,包括:生态文明阶段,全球作为生态共同体再度引发整体性思考;国家政策导层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颁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回溯整体性哲学的中国智慧,历来就具有有机整体的观念。


现代城市主义


强调宏大叙事、统一性、总体性,对过去持批判的态度,它的核心思想是对理性的推崇,包括普遍性、合理性、整体性及可控性。关注的是在整体性的前提下实现可控性。通过理性协商达成社会契约,把个体的部分权利让渡政府,从而实现平等与和谐。


后现代主义


强调空间性的发现,实际上就是关注社会在空间中的投影。人类对空间的体验是关联性的体验,所以它强调的是整体,是各个部分的关系;社会产品的含义在于空间反映社会,作为社会产品的多样性空间需要组织与控制。

 

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回应资本与市场失效,以整体性应对低效率和不公正,以实践性寻求建构社会空间秩序的话语


在资本介入的情况下,以整体性应对低效率和不公正,从而保证高效与公正,如多产权地下车库的全联通。以实践性寻求建构社会空间秩序的话语,从而实现空间与社会双重秩序。


为了阐述整体性城市设计中的观点,作者进行了案例介绍,认为“中国式造城”反映了这段特定历史时期,城市发展与市场形成合力,从而导致空间的失控。


在总体空间要素中,生态要素由于其诱导属性而较好的保持了城市设计的实施,在失控中保存了一部分的控制力,比如广场和绿地,这就使我们思考,广场绿地的一个新的属性,这就是它的诱导属性。


空间不仅仅具有公共活动的属性,还诱导了空间的组织、组构和开发,也实现了开发主体的部分预期。


案例:温州中心区城市设计 (2000年)


在空间组织上强调了水系与轴线,既有对城市设计系统性的把控,也有对地块控制的引导。这些导则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实施,这也提供了一种空间管控实践探索。就是用城市设计进行整体管控的,反过来把控规的内容纳入城市设计,项目的实施完成度相对比较高。



案例:东莞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2003)


比较好的完成了城市设计的思想,核心就在于一方面是城市公共绿化空间主导,另一方面大部分建筑是政府可控的公共建筑。



而以建筑要素为代表的城市主体空间则受到强烈冲击,表现出破碎性失控。


案例:南昌九龙湖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2012)


生态主体空间实施非常好,而其他建设空间可以说完全走了样。



案例:上海闵行商务区城市设计( 2013)


实施的过程中,建筑部分的变化比较大,而主体空间保持相对较好的状态。



基于这样的考虑,可以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态部分,我们的控制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先从城市生态部分入手,提出生态城市设计的探索。


在其后的分享中,作者重点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方法,以及通过几个典型案例,阐述了城市设计实施蕴含的逻辑:


生态城市设计方法

本文来自: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