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一次“结亲”· 终生结缘

 天宇春涛 2018-01-19

2018.01.19 

    
​    
我的亲戚是家住和田皮山农场一连三排的托合提·米吉提一家。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活动开展以来,我分别与托合提·米吉提的父母、大弟弟亚森江·米吉提、二弟艾克拜尔·米吉提以及他的三个姐妹都认了亲。兄弟三人的小院和父母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家老小二十几口每天热热闹闹的生活在一起,我的每次到来都会给这个家增添欢乐的气氛,我们总有说不完的家常话。

每次下基层开展结亲活动,同事们都羡慕我与亲戚能够用维吾尔语沟通交流,这得益于大学期间攻读的维吾尔语专业没有荒废,得益于20多年所从事的统战民族工作,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我土生土长在新疆这块各民族水乳交融的热土而生发出爱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情结。

在南疆,家里人多地少的现象是极普遍的。当我了解亲戚一家二十几口一年到头靠着种大枣的微薄收入过活,我清醒的认识到只有把家里的富裕劳动力转移出去,才能帮助他们改变不宽裕的生活现状,才能让这个家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一开始为了引导我的亲戚外出就业、鼓励他说普通话、特别是解决他思想上的担、帮助他树立创业自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我的反复劝说和开导下托合提·米吉提的弟弟亚森江·托合提终于萌生了外出务工的念头。去年9月份,我托朋友联系了武汉的一家阿迪力新疆主题餐厅,安排他在餐厅做烧烤学徒,学徒工资每月2500元。我印象非常深刻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亚森江·托合提高兴的给我打电话,他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跟我说:“我发工资了,谢谢阿孜古丽姐姐”,他信心满满的说自己实习期很快结束了,下个月工资也慢慢多了,以后也要开一家餐厅。。。电话那头亚森江·托合提讲了很多很多高兴事儿。元旦前夕,亚森江·托合提从武汉回和田探亲,赶巧的是“结亲周”我也回到和田走亲戚,亲戚听说我要回去的消息全家人开始了期盼和等待。

“结亲周”仪式结束后,亚森江等在村委会门口接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我再次见到亚森江·托合提我很震惊,阳光的外貌,爽朗的笑声,从上到下透着精气神儿,我透过他的眼神看到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这还是三个月前灰头土脸、无精打采的那个亚森江·托合提吗?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他现在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心里为他高兴。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亚森江说自己现在每个月能拿到3300元工资,餐厅老板和同事生活中给他很多帮助,他的烧烤师傅经常夸他工作努力,他去看了武汉长江大桥,还给我们看他在桥上的自拍照。他像是一个演说家一样,给全家人讲述着自己在武汉的生活经历和所见所闻。

跟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永远都是短暂的。亚森江·托合提很快要回武汉工作了,临行前我特意送他一本《双语日常用语学习手册》并叮嘱他:“要跟餐厅的同事搞好团结,学说普通话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跟汉族朋友多交流,学好手艺为以后开餐厅做准备”。他真诚地对我说:“谢谢姐姐安排我出去工作,我喜欢我的工作,我也喜欢武汉,请你放心我会努力学手艺,以后我也想有一家自己的餐厅。”我听了亚森江的话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当初我忧虑能为亲戚、为民族团结做什么?现在我可以欣慰的说亚森江就是答案。

维吾尔语中阿孜古丽即希望之花,现在托合提和亚森江兄弟俩都亲切地叫我阿孜古丽亲姐。在兄弟俩心目中我就是他们的“希望姐姐”。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是新疆著名作曲家夏米力·夏克尔特意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创作的歌曲。这首歌唱出了新疆各族同胞的心声,也唱出了我的心声。我有幸结识了我的维吾尔族“亲戚”——托合提·米吉提一家,我更欣慰的是能够给予亚森江力所能及的帮助。亲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我被一个个嘘寒问暖的认亲镜头、一幕幕感人肺腑的谈心场景、一段段暖心的团结故事而感动。点点滴滴的和谐音符汇聚成“民族团结一家亲”温情脉脉的主旋律,结对认亲的亲戚们沉浸在心心相印、团结友爱的旋律中,幸福的笑、紧牵的手、浓浓的情,汇聚团结的力量,绽放出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交汇的地方,从来都不缺乏各族同胞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故事,亲朋好友、邻里邻居、同事同学中常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往交流。

在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中我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性,也真切感受到“亲戚”一家带给亲人般的温暖。我将心比心,力所能及不求回报的为“亲戚”做一件事情,我的心里能够感到踏实和满足。

我始终相信,只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悉心呵护民族团结的种子,把她植根到每个人的心里去,天山南北将盛放团结花、永结和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