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衣卫在行动!一桩朱元璋时期发生的“谋反案”,皇帝亲自审问

 方竹云天图书馆 2018-01-19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五月的某天,原本平静的浙江丽水县城突然爆出一桩牵连多人的聚众谋反大案,这一消息迅速传到了京师(南京)。朱元璋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予以了高度重视。

甲申,处州丽水县民有卖卜者,尝干谒富室,不应所求,乃诣阙告大姓陈公望等五十七人聚众谋乱,命锦衣卫千户周原往捕之。……即具疏上闻,复令耆老四十人诣阙诉其妄。上命法司论妄告者罪,赐耆老酒食及道里费,遣还。

——《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这桩谋反案是由一个算命先生向官府告发的。据他举报,当地大姓陈公望等57人聚众谋乱。


朱元璋的困惑和危机感

得知这一消息的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他困惑的是此刻的大明江山在自己治下,虽谈不上海晏河清,但也算国泰民安,丽水这种小县城闹出聚众谋反的惊天大案,于情于理都不合。

他产生危机感是因为无权无兵的小小乡绅甘冒满门抄斩的风险来作乱,莫非当地官府的统治已经坏到了官逼民反的地步?

朱元璋决定派遣锦衣卫千户周源前往案发地将本案案犯全部缉拿回京师,查明真相。周源接受皇命后,带着手下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丽水。锦衣卫一行人刚到丽水,周源还没来得及指挥手下展开抓捕行动时,闻讯的赶来的丽水知县倪孟贤已经将此案的详细调查报告呈上。

原来,丽水知县事先已经秘密向当地百姓查问过所谓陈公望等人“谋反”一事,得到的回答都是此事为子虚乌有。案件告发者说有57人聚众谋反,而当地百姓却坚决予以否认,同一件事竟然有如此矛盾的说法。


谋反大案兹事体大,身为丽水当地父母官,知县倪孟贤还是不敢轻易下结论,他又偷偷微服私访前往案发当地考察民情,结果发现当地确实男耕女织如故,毫无所谓“聚众谋反”的迹象。

倪孟贤对同僚下属说:“朝廷任命我为知县,是希望我能治理好百姓,让百姓能好好种田。现在善良的人受到坏人的诬陷,我怎么对得起朝廷的给予我的职责呢!”

现在,倪孟贤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做了整理,全部上报给了周源。慎重起见,周源派人将自己所掌握到的丽水县相关案情如实上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看了锦衣卫千户周源呈上的案卷卷宗后,既未直接作出裁决,也未按照正常办案顺序让刑部接手,而是直接指示周源将丽水县当地百姓四十余人带往京师。

多疑的朱元璋并不信任地方官员的说辞,也不信任刑部官员的操守,他宁愿大费周章地审御案。


就这样,四十余名丽水百姓跟随带队的锦衣卫浩浩荡荡赶往京师。一到京师,他们立刻被叫进宫中,朱元璋让他们面述实际情况。百姓们告诉朱元璋,那个举报的算命先生只因自己要求的好处没有被满足,故此恶意诬告陈公望等人聚众谋反。

朱元璋知道真相后,内心终于放下了对官逼民反的担忧。他立刻下令将诬告他人谋反的举报人移交刑部按《大明律》惩处。他还犒劳这群远道而来作证的百姓,赏赐了他们一顿丰盛的御膳,然后向百姓们发放盘缠,送他们返乡。

至此,丽水谋逆案水落石出。丽水知县倪孟贤受到表彰,诬告者被法律制裁,被告陈公望等人罪名被洗清。朱元璋也愈发的看重锦衣卫的作用,对于扩大锦衣卫规模,增强锦衣卫职责更多了几分执着。


蓝玉案爆发,朝野震动

七年后,今非昔比的锦衣卫出手惊人,竟捅出了一桩真正的通天大案——凉国公蓝玉谋反。常遇春的小舅子,为大明建立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蓝玉,被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亲自告发,随后入狱。

经调查后,朱元璋族诛蓝玉等人,并株连蔓引。蓝玉一案,族诛一公、十三侯、二伯,牵连被杀一万五千多人,“元功宿将,相继尽矣。”蓝玉的人皮还被朱元璋送往其女儿蜀王妃处“留念”。

据《明实录》记载,锦衣卫在办理蓝玉案时,出手雷厉风行,深谙“快”、“准”、“狠”三字,一度让京师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风声鹤唳,两股战战。

时至今日,”蓝玉案“到底是蓝玉真的谋反,还是朱元璋在为皇太孙朱允文能顺利继位清扫障碍,我们不得而知。但经过几年的发展,锦衣卫已经初露峥嵘,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猫两三只的仪鸾司,这是不争的事实。

高高在上的国公的蓝玉和小小的丽水地方乡绅陈公望这两个地位身份悬殊之人,就这样在冥冥中通过锦衣卫,通过“谋反”这一罪名联系了起来。两人各自命运的强烈反差,让人不禁感叹人生无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