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人物:歙县历史人物(大全)传记

 cjs芈人 2018-01-19

歙县  徽州古城


方储 

方储(?—93),字圣公,霞坑人,迁歙方氏始祖方纮之孙。精研《易经》。通晓图谶之学。东汉建初四年(79),被举孝廉和贤良方正。章帝召考对策,方储得第一名。次年春二月初一,日蚀,章帝请大臣推荐直谏之士,丹阳太守周歆推荐方储,方储详述灾祸的来由。章帝又请方储等人试解乱丝,唯方储拔剑斩断乱丝,对章帝说:一反常规,驾驭形势,遇事都应当如此。章帝很器重,委以郎中,不久出任句曲令。建初六年,在阜陵令任上回家奔母丧。元和初年(84),再次被举为贤良方正,考对策,又得第一名,改任洛阳令。永元五年(93)六月,和帝定日举行郊祭,召问方储天气状况,方储说那天天气不好,劝和帝不要去。到了郊祭那天,天朗气清,于是和帝遣使责备方储欺骗了他。方储对使者说:臣从先师那里得到书籍,能推知事物发生的征兆,现在坏天气就要降临,希望皇上立即乘车回来。使者去后,方储自叹:为人臣以蒙受不忠之名为耻辱,遂自尽。和帝郊祭回归途中,天降冰雹大如雁蛋,和帝大惊,派人去找方储,知方储已死,非常感伤。后追封方储为太常尚书令、黟侯。乡民于霞坑柳亭西小山上建庙祭祀。兄方侪为南阳太守、关内侯,弟方俨为大都督、丹阳太守,办事皆刚毅果断。 


程灵洗 

程灵洗(514—568),字无涤,篁墩人。少以勇力闻名乡里,通太极拳术,善骑射。曾应郡守招募捕盗,众盗匿迹。梁太清二年(548)侯景叛乱,次年,灵洗招集乡勇抗击景军。景军占领新安郡治始新县后,太守萧隐奔附灵洗,灵洗奉萧隐为抗击景军盟主。梁元帝在荆州登基后,灵洗遣使上表效忠。梁军占领东阳、建义等县,灵洗率部攻下始新,与梁军会合。元帝闻捷,特授灵洗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新安诸郡军事。授云麾将军、谯州刺史,资领新安太守,封巴丘县候,食邑300户。后又因捉住景军将领赵桑乾,加授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青、冀二州军事,兼任青州刺史。后助王僧辩镇防,陈武帝杀僧辩,招灵洗。归陈后,授兰陵太守。因击败徐嗣徽有功,授南丹阳太守,封遂安县侯,累迁太子左卫率。后征为左卫将军。天嘉四年(563)率部击败周迪,迁中护军,都督郢、巴、武三州军事,兼任郢州刺史。光大元年(567),封为云麾将军。后又因平定华皎叛乱,攻克北周的沔州,生擒沔州刺史裴宽,封为重安县公,号安西将军。灵洗治军严明,与将士同甘苦,深受将士拥戴。灵洗还善播种、收割等庄稼活,几乎胜过老农。卒后赠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壮,配享武帝庙庭。 

汪华 

汪华(586—649),字国辅,又字英发,登源汪村人(今属绩溪县),幼年丧父母,寄居郑村舅父家。与乡邻诸少年习拳练武,拜南山和尚罗玄为师,苦练刀剑弓枪,武艺超群。隋未农民起义爆发,他带一班人加入由郡府招募的官兵,参与镇压婺源农民起义。当时群雄割据,生灵涂炭,汪华发动兵变,一举占据新安郡,并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拥军10万,号称吴王,将新安郡治所由黟县迁休宁万岁山,不久,迁歙县乌聊山(今徽城),并筑城池。此后十多年间,汪华保境安民,六州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国家行将统一,汪华上表归顺唐朝。唐高祖嘉其识时务、顺潮流和保六州的功绩,授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任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武德七年,奉召晋京。贞观二年(628)被授左卫白渠府,统军事,掌禁兵;后改忠武将军,为右积福府折冲都尉。唐太宗征辽,委为九宫留守。贞观二十三年,卒于长安,葬歙北云岚山,后人建汪墓祠祭祀。 


方清 

方清(?—766),唐宝应元年(762),江南疫灾,方清在黟歙交界处率饥民举行起义,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次年,屯兵秋浦乌石山,一连攻克数县。永泰元年(765),攻克歙州,杀刺史庞浚。同年,攻占黔县赤山镇,置阊门县作为根据地。次年,朝廷诏命大将李光弼率军镇压,阊门土豪吴仁欢暗聚武装数千人从背后偷袭方清义军,方清战败而死。 

  

吴少微 

吴少微(683—769),又名远,字仲芳,又字仲材,号邃谷。长安元年(701)进士,任晋阳(今山西太原)县尉时,与武功(今陕西郿县)人富嘉谟同官友善。当时,世人推崇徐(陵)庾(信)体文章,格调绮艳轻靡。少微与嘉漠以儒家经典为宗,作文雄健高雅,开一代新文风,被称为“吴富体”。少微的《崇福寺钟铭》和嘉漠的《双龙泉》、《千烛谷颂》,尤为文人所推重,与太原主簿魏郡(今河南临漳县)人谷倚并称“北京三杰”(时以太原府为北京)。唐景云年间(710—711)被荐任吏部左台监察御史。在病中得知嘉漠死的消息,悲恸不已,长歌当哭,不久病逝。著有《文集》5卷、《经籍志》10卷。 


李廷珪 

李廷珪(?—967),本姓奚,原籍易水(今属河北)。其父超为易水制墨名工,为避唐末战乱,举家南迁至本县。因本县多古松,遂重操墨业。廷珪在其父“易水法”基础上,改进和胶技术,掺以珍珠、犀角、藤黄、巴豆等,制成的墨造型精美,“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时称“廷珪墨”。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被封为墨务官,赐国姓李。廷珪墨保存五六十年,虽“胶败而墨凋,其坚如玉,其文(纹)如犀”,写字数10幅,耗墨不到一二分。墨磨后的边缘如刀刃,可以裁纸。弟延宽、子承晏、承用,皆制墨名家。 


吕文仲 

吕文仲(?—1007),字子藏。南唐保大年间进士,为大理评事。入宋,授太常寺太祝,升少府监丞,参与编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改任著作佐郎。太平兴国中,太宗常到便殿阅经史,观碑刻,召文仲、舒雅等陪读,令文仲读《文选》、《江海赋》,升任翰林侍读,寓直御书院。雍熙初,随侍书王著出使高丽。归朝,改任左正言,巡抚福建,不久,任左谏议大夫。淳化中,与陈尧叟并兼关西巡抚使。咸平三年(1000)任工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学士,奉诏选集太宗歌诗30卷。次年,改刑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富词学,有集10卷。 


谢泌 

谢泌(950—1012),字宗源。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先任知县,后迁著作佐郎。端拱初,任殿中丞,著文章10篇,《古今类要》30卷献太宗,召试中书,入直史馆。奏请依唐制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库,由史馆分典四部;又上疏开通言路,“愿采其可者,拒其不可者,使下情得以上达”,皆被采纳。太宗嘉奖其竭忠尽心,任直敢言。历任右司谏,湖州、虢州、同州、福州、襄州知州。任襄州知州时,闻邓城令张逸有善政,乘暇察访而荐之,后官至枢密直学士。真宗时泌推荐王旦等数人皆官至卿相。咸平五年(1002)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判史部铨。 

  

俞献卿 

俞献卿(北宋开宝至景祐年间),字谏臣。咸平二年(999)进士,授安丰县尉。后调昭州军事推官。继改任大理寺丞,再迁太常博士,任南雄州、潮州知州。仁宗即位,纳献卿奏言,罢诸宫观兵卫及官员各种无名费用,节约巨万;奉命整治淮浙盐税,更立新法,使岁增盐课缗钱甚巨。陕西兵食不足,朝廷任用献卿为转运使,献卿在很短时间内,便完成半年的粮食调运任务。同时呈送周祥的边防策略奏本。后迁福建转运使、刑部郎中、盐铁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杭州知州。在杭州知州任上,江潮决堤,献卿发动群众,凿西山,筑堤数十里以遏江潮。官至刑部侍郎。 


方腊 

方腊(?—1121),原名联,七贤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以种田和作箍桶匠为业。北宋末年,统治者对辽夏入侵甘心屈辱求和,岁奉财物;又在东京(开封)建造“寿山艮岳”,苏杭一带为“花石纲”所苦,百姓不得温饱,于是方腊利用明教组织号召饥民“仗义而起”。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誓师,发动起义,深得广大农民拥护。同年十一月一日,自号“圣公”,年号“永乐”,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监蔡遵、颜坦所部五千余人。十二月二日集中2万兵力一举攻克睦州(今建德县)。此时,兰溪朱言、吴邦,越州剡县裘日新,仙居吕师囊,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等教徒纷起响应。十二月十八至二十日,攻占歙县、休宁,并以歇县为基地,向四面进兵。十二月二十九日攻占杭州,遂以杭州为起义军指挥中心。仅半年时间,义军烽火遍及苏南、两浙、皖南、赣东北,威震东南,攻占6州52县。宋王朝大为惊恐,急命童贯、王禀等统率京畿劲旅和秦晋精兵15万镇压。方腊分兵抵抗,因战略失误,洪载等人叛变投敌,致使起义军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退守帮源洞,方腊被俘,于宣和三年在东京被杀。余部在吕师囊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至次年夏秋间被镇压。 



罗愿 

罗愿(1136—1184),字端良,号存斋,呈坎人。七岁作《青草赋》贺父寿。南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任都阳知县、赣州判、鄂州知事等职,人称“罗鄂州”。为官清廉,有政绩。罗愿博学,深受南宋文坛嘉许,朱熹称其文有经纬。著有《尔雅翼》20卷、《鄂州小集》7卷。对地方文献极为重视,于公犊之余杂采诸书,访故老,求遗事,在歙州守赵不悔帮助下,于淳熙二年(1175)撰成《新安志》10卷。《新安志》体例完备,章法严密,不设空目,舍取并合随内容而定,且取材丰富,叙古述今,记事系人。并#e#提出志书为著述之书,编方志要注重民生,编纂者必须学问渊博,善于选择考证资料。 

  

程元凤 

程元凤(1200—1269),字申甫,号讷斋,槐塘人。宋绍定元年(1228)进士,任江陵府教授。淳祐元年(1241)迁太学博士、宗学博士。淳佑六年晋秘书丞兼刑部郎。次年升著作郎,兼右司郎。同年出任饶州知州,饶州遭水灾,元凤访民疾苦,修城谍,置义阡,治水患,夙夜究心。后升监察御史兼崇政殿说书,御史潘凯、吴燧因弹劾丞相郑清之专权而不任事调到地方任职,元凤上疏陈诉清之罪状,使潘凯、吴燧得以还京复职。淳佑十二年授右补网兼侍讲学士,宝祐元年(1253)升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国史实录修撰。宝祐三年,升工部尚书,元凤请求外任,特改授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宝祐六年,丁大全谋相位,元凤力辞丞相,改授观文殿大学士,出任福州判官和福建安抚使。咸淳元年(1265)进少保。三年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因贾似道进谗,被劾罢相。次年,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谥文清,赠少师。著有《讷斋文集》一书。 


方回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又字渊甫,号虚谷。幼从叔父学。郡守魏克愚器其诗才,聘为郡府幕宾。宋景定三年(1262)进士,曾任随州教授、严州知州、建德知府。入元后累迁通仪大夫。推崇杜甫、黄庭坚诗风,诗文通俗、朴实,不少诗歌反映宋末元初民众疾苦。晚年居钱塘,潜心著述,有《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碧流集》、《续古今志》、《颜鲍谢诗评》、《瀛奎律髓》,以及众多考证方面的著述。《瀛奎律髓》评选唐宋律诗,有见地。 


李善长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东乡人。曾在灵金山读书,精习法家著作,有智计。青年时任昱岭吏。元末战乱,携子往来池州、凤阳之间,后居定远县。曾到滁州求见朱元璋,被留作幕府掌书记。朱元璋问他四方兵起何以定天下,善长劝元璋学汉高祖,说汉高祖出身平民,豁达大度,知人善用,不乱杀人,五年成帝业,元璋连声称善。善长在朱元璋幕下谋议军机,筹划粮饷。善长又善于沟通将士与幕僚以及将士之间的意见、建议,提拔有功和有才能者,处分不称职将吏,使部下能人各尽其才,各安其所,深得元璋信任。朱元璋为江南行书省平章,任善长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均决于善长。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占建康,称吴国公,命善长留守,调度兵食。善长请榷立盐、茶法和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军费益足,而民不困。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称吴王,以善长为右相国。至正二十七年,论平定江南功绩,封善长为宣国公,升左相国。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以善长任大礼使,兼太子少师,授荣禄大夫、上柱国。太祖驾取元都汴梁,善长留守京城八个月,国家事务由善长决断。善长率礼官定社宗庙礼,制定六部官制,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太祖封诸王,爵赏功臣,事无巨细,都委善长与诸臣谋议定而行。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太祖将善长比作汉之萧何,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善长外宽和而内忌,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被善长上奏黜免。中丞刘基曾与善长争论,惧而归隐。洪武四年,善长以病致仕,赐临濠地千顷,给佃户1500户,仪仗士20户。洪武九年,太祖长女临安公主嫁给善长子祺,拜祺为驸马都尉。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谋逆罪伏诛。惟庸初由善长推荐,与善长往来密切,有人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洪武二十三年,善长终以知逆谋不发举,大逆不道罪被赐死,妻女弟侄70余人被诛。 


唐仲实 

唐仲实(元至正至明洪武年间),名桂芳,又名仲教,号白云,以字行,槐塘人。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途经本县时,向仲实等询间统一天下之计。元璋问:你博古通今,必谙成败之道,象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都平定统一了天下,是什么道理?仲实回答:这儿个皇帝都不乱杀人,所以能平定天下;现在你攻取城池,除祸乱,没有乱杀人,百姓安居,这是大好事,但没得到生息,负担还很重。元璋说:你的话很对,我蓄积少而费用多,只好取之于民。这是没有办法的事,都是军需所用,没有一毫归已。后人在槐塘为其立龙兴独对坊。桂芳曾任紫阳书院山长。著有《武夷稿》、《白云集略》40卷。 


郑亨 

郑亨(明洪武至宣德年间),跳石人,居合肥。父用有武略,随朱元璋起兵,积功授大兴卫副千户。亨袭父职,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出使漠北,因抚辑有功,升密云卫指挥佥事。朱棣起兵,郑亨率所部投奔,受命攻蓟州,生擒都指挥马宣。又战于郑村坝,攻紫荆关、蔚州、大同、白沟河、济南、沧州、泗州,积功迁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镇守北京。亨军纪严明,善抚士卒。宣德元年(1426),镇守大同,佩征西前将军印,任总兵官。卒谥忠毅,追封漳国公。 


杨宁 

杨宁(1400—1458),字彦谧,县城人。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刑部主事,机警有才干。正统初,随尚书魏源宣抚大同等地,整伤边务。正统四年(1439)随都督吴亮征麓川思任发,思任发诈降,宁劝吴防范,吴不听,后果为思任发所败,吴以失机遭谴,宁则以劳升为郎中。正统六年又随兵部尚书王骥征讨思任发,有战功,升刑部右侍郎。正统九年,代侯琎参赞云南军务,驻腾冲。时麓川叛乱刚平息,腾冲又为军事要地,宁练兵屯田,修筑城池,设卫严防,边防安定。后历任江西巡抚、礼部尚书。 


蒋贵 

蒋贵(1415—1484),字文富,蒋家坞人,居江都。元末,其父从龙随朱元璋起兵,勇武有功,后为燕山卫卒。贵弱冠即代父役,随朱棣征战,积功升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军事。宣德二年(1427),任右参将,随总兵陈怀征讨四川松潘叛乱有功,升任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宣德七年复任参将,辅助陈怀镇守松潘。宣德九年,诸番复叛乱,贵督兵征伐,捷还,升任都督同知、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镇守松播。正统初,召进京,任右都督,不久佩平虏将军印,平定甘肃、贺兰山等地叛乱,论功封定西伯。正统四年(1439)镇守甘肃。正统六年佩平蛮将军印,任总兵官,征讨云南麓川叛乱,功列第一,次年还京,封定西侯。正统八年夏复佩平蛮将军印,带长子雄与兵部尚书王骥征讨思机发,攻破其寨。雄乘敌败,率30人追击,遭敌扼困,自刎。追赠雄为怀远将军、彭城卫指挥使。贵卒,赠泾国公、谥武勇。次子义因病让其子碗嗣定西侯位,成化年间,琬佩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后协守南京,征剿辽东边寇,皆有功,累加太保兼太子太傅,卒赠凉国公,谥敏毅。季子骥,袭爵位,弘治至嘉靖年间任总兵官,镇守蓟州、辽东、湖广,佩征蛮将军印镇守两广。累官典军府,加太子太保。 


仇钺 

仇钺(1466—1522),字廷威,王充人。初为宁夏总兵府佣兵。后总兵府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子嗣,遂令钺袭其爵位。后以破贼之功升都指挥佥事。正德二年(1507)擢为宁夏游击将军。正德五年,安化王置、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等叛乱,时钺驻城外玉泉营,就带兵入城。解甲拜见置,佯作归顺,并将兵分隶到置的各个军营,钺则卧家称病不出,取得置等信任。而暗中派人潜出城外密约守备保勋里应外合,诱杀周昂,生擒置,18天平息叛乱。论功升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官,封咸宁伯。正德七年二月拜平贼将军,偕都御史彭泽征讨河南刘惠、赵叛乱,论功封世侯。正德十年冬,以疾解甲。 


汪直 徐海 

汪直(?—1560),又名王直、汪五峰,号五峰船主。青年时与徐惟学(徐海的叔父)业盐,后以“国中法律森严,动辄触禁”而转向海上走私贸易。嘉靖十九年(1540),与友人到广东制造双桅巨舰,收带硝、磺、丝、棉等违禁物品运往泰国和南洋诸国,往来互市。嘉靖二十一年首航日本。汪直在走私贸易中,得到邑人许栋为首的海上贸易集团的帮助,嘉靖二十三年加入该集团,担任“管库”。后升为“管哨”,兼理军事,成为许栋海商集团主要头目之一。嘉靖二十七年,许栋被朱纨击败,汪直率余部占据舟山群岛的烈港,重整旗鼓。嘉靖三十年,陈思盼海商集团被汪直打败后,汪直遂成为势力最大的海商集团。次年,应官军所请,杀败抢掠的倭寇;在舟山定海关,自称“靖海王”,主持开市贸易。明政府派参将俞大猷率水兵数千围剿,汪直突围去日本,在萨摩洲之淞浦津建立基地。同年汪直带领巨舰百余艘蔽海而来,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官军不敢与战,时称“壬子之变”。嘉靖三十二年,汪直再次在定海关主持开市。明将俞大猷率军突袭,汪直孤舰突围而去,被众拥为“徽王”。次年率众报复,明军大败。此后,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皆在汪直的控制之中。打败明朝官军后,汪直再次要求开海禁,通商互市。浙江总督胡宗宪先将汪直的母亲和妻儿做为人质,于嘉靖三十四年派蒋洲、陈可愿充当正副使往日本招降汪直。嘉靖三十六年,汪直率义子滶等数千人回到舟山群岛,驻扎岑港,再次向朝廷要求通商。经交涉获准,入宗宪军营,嘱义子滶率众屡破倭寇。后因朝廷不守信用,拘捕入狱,后被杀。 


徐海(?—1556),出身商人家庭,少年时在杭州虎跑寺为僧,法名普净,号名山和尚。后投汪直从事海上贸易,为汪直部下的“天差平海大将军”。“壬子之变”后,徐海随叔父徐惟学去日本,被日本人敬为活佛。嘉靖三十一年(1512),徐海第一次率万余人渡海至烈港,贸易、抢掠兼有之。嘉靖三十三年,徐海第二次渡海而来,占领柘林,水 陆并进,攻破嘉兴,火烧杭州北关市。次年,中明朝官兵埋伏,败走日本。嘉靖三十五年二月,又率五、六万人,大船千余艘第三次来,途中遭遇大风,人船散失很多,到柘林时仍有二万余人。同年,陈东、叶明先继带领人马投奔徐海。以徐海为首,陈东、叶明为辅的海商集团,以拓林为基地,南下进攻杭州,北上苏州、常州、南京。徐海、陈东从柘林出发攻乍浦,明军败走。四月,徐海围攻桐乡,胡宗宪十分恐慌,一方面调兵遣将,援兵四集,另一方面用封官许愿,高爵厚禄为诱饵,派童华等人“持书往说海”。徐海得书大喜,即日退兵,桐乡解围。不久,徐海、陈东、叶明又合屯于乍浦城。胡宗宪又施离间计,挑拨徐海与陈东、叶明之间的关系。徐海接连中计,捕杀叶明、陈东,自剪手足。最后被官兵击败,溺水而死。 



江瓘 

江瓘(1503—1565),字明莹,南溪南人。因得呕血症,学医自治,尽毕生之力搜集历代医家医案,终成名医。嘉靖三十一年(1552)《名医类案》初稿成,未刊行。其子应宿走遍大半个中国,博采名医验方,历时19年,五易其稿,使《名医类案》12卷刊行于世。是书上采扁鹊、仓公、华佗诸家,下讫元、明诸名医验案,分205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既忠实于原始资料,又随附评论。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历代医案的医学名著。 


殷正茂 

殷正茂(1513—1592),字养实,号石汀,殷家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历任广西、云南、湖广兵备副使,江西按察使。隆庆初,广西古田壮族韦银豹、黄朝猛反抗明廷,杀官将多人,廷议“征剿”,擢正茂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正茂与提督李迁调土、汉兵14万,令总兵俞大酞为将,先夺牛河、三厄等险要之地,连克东山凤凰寨,直逼潮水。又诱杀黄朝猛。韦银豹走投无路,令其同党斩了一个貌似他的人头献官。“征剿”捷还,升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未几,佥事金柱捕获韦银豹,正茂因自请罪而未被追究。不久,代李迁提督两广军务。这时倭寇侵扰惠州、潮州、琼州。正茂建议守巡官划地分守,并迁徙濒海滴戌之民于云南、四川、湖北等内陆,以绝倭向导,先后杀倭寇1000余人,平定了寇乱。以功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御史。万历三年(1575)改授南京户部尚书。次年改任北京户部尚书。 


汪道昆 

汪道昆(1526—1593),字伯玉,号太函、南溟,松明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义乌县令,升襄阳知府。嘉靖四十一年,倭寇侵占福清、宁德等沿海岛屿,福建形势岌岌可危,福建巡抚游振得向朝廷告急。时汪道昆为福建副使,奉命赴浙江求援,浙江总督胡宗宪派总兵戚继光率兵8000往闽增援,道昆“主画策”,继光“主转战”,设奇制胜,沿海诸贼垒次第削平,斩敌6000,夺回男女辎重无数。道昆因平倭有功,升为兵部右侍郎。隆庆六年(1572),巡视蕲辽边防,裁革冒领兵饷,每年为朝廷节银20万两,并写成《防务方略》奏折,受到朝廷嘉许,遂转任兵部左侍郎。万历二年(1574)致仕归乡。道昆是诗人和杂剧作家,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主要著作有《太函集》120卷、《南溟副墨》24卷、《太函子》1卷,文、史、诗合璧;杂剧《五湖游》、《高唐梦》、《洛水悲》、《远山戏》、《唐明皇七夕长生殿》五种。 


许国 

许国(1527—1596),字维桢,号颖阳,县城人。嘉靖四十年(1561)乡试第一名。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入翰林院。选庶吉士兼校书。隆庆元年(1567)授检讨,以一品服出使朝鲜,朝鲜国王馈赠许多礼品,许国概不受,朝鲜勒碑称颂。万历元年(1573),升右春坊赞善,充日讲官,给神宗讲解经书,常借机进谏,神宗手书“责难陈善”以赐。历任礼部、吏部侍郎,掌詹事府。万历四年和十一年,相继主侍顺天乡试、会试。万历十一年四月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位居次辅。同年九月,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次年九月,因云南平叛决策有功,晋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万历十二年十月,神宗加恩赐建牌坊。同年,御史陈性学参劾许国,许国请求退休未准。次年,南京给事中伍可受又参劾许国,许国甚气愤,三次上疏要求退休,仍不允,改任文渊阁大学士,晋少傅兼太子太傅。万历十五年,主修《会典》,书成改授建极殿大学士;次年兼吏部尚书。万历十七年,进士薛敷教和南京御史王麟趾、黄仁荣等上疏参劾许国,语言污秽,许国愤怒至极,连连上疏相低。万历十八年秋,青海少数民族首领火落赤进犯临洮等地,震动朝廷,神宗召问辅臣,首辅申时行建议拨款安抚,许国建议派兵征剿被采纳。申时行的门生给事中任让参刻许国“庸鄙& 神宗罚减任让俸金一年。万历十九年秋,工部郎张有德因请册立太子受夺俸处罚,许国与次辅王家屏又请册立太子,受到神宗责备。许国甚不安,五次上疏求退,神宗准予致仕。卒赠太保,谥文穆,有《许文穆公集》。 


潘之恒 

潘之恒(1556—1621),字景升,号莺啸生,冰华生,岩寺人。明嘉靖年间,官至中书舍人,得汪道昆保荐,入“白榆社”。两试太学未中,从此研究古文、诗歌,悠情山水,所过必录。与汤显祖、沈珠等剧作家交好。曾从事《盛明杂剧》的编校工作。撰有《叙曲》、《吴剧》、《曲派》等剧评,均收入《亘史》、《莺啸小品》两集中,撰有诗集《涉江集》。晚年,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在黄山汤泉附近建“有芭堂”,广邀宾朋、名人游黄山,使黄山知名度大大提高。又于万历年间重编黄山志,取名《黄海》,随撰随刻,至去世未完稿。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泡庵、檀园、慎娱居士,西溪南人,居嘉定。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人。擅书画,工诗文,善篆刻。书学苏东坡,画学吴镇、黄公望。山水、花卉风格峻爽。流芳非常欣赏程嘉燧(字孟阳)的画,曾对钱牧斋说:“精舍轻舟,晴窗净几,看孟阳吟诗作画,此吾生平第一快事。”而牧斋非常敬佩流芳的才华,回答说:“吾却有二快,兼看兄与孟阳耳。”流芳对专事摹古毫无创新的画匠非常反感,主张画家要描写自己的切身感受,不求形似,但求神韵,在明代画坛名重一时。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嘉定县令谢嘉宾将李流芳和唐时升、娄坚、程嘉燧的诗合刻为《嘉定四先生集》。著有《檀园集》、《西湖卧游图题跋》等。 


黄应瑞 黄应泰 

黄应瑞(1578—1642),字伯符;其弟应泰(1582—1662),字仲开。均为虬村黄氏版画刻工的杰出代表。兄弟两人擅刻图,作品细密纤细、富丽典雅。山水、树木、楼台、仕女无不维妙维肖。应瑞刻有《大雅堂杂剧》、《朱枫林集》、《四声猿》、《晓采居印印》、《婆罗髓墨图》、《墨海》、《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新编秘传堪舆类纂人天共宝》,与应泰等合刻《古今女范》、《状元图考》,与应祥(应瑞二弟)合刻《覆瓿集》,与应祥、一中(应瑞子)等合刻《闺范图说》,以及与其他人合刻的《程朱阙里志》、《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等。应泰除与其兄合刻诸书外,还有独刻的《帝鉴图说》,与黄麟等合刻的《方氏墨谱》、《程氏墨苑》等书。 


程大约 

程大约(万历年间在世),字幼博,又名君房、士芳,岩寺人。制墨家,被誉为李廷珪后第一人。君房制墨,不受陈法约束,博取众家之长,讲究配方、用料、墨模,首创超漆烟墨制法。得意之作有:“玄元灵气”、“寥天一”、“重光”、“妙品”、“贝多”、“芗泽”、“百子榴”、“青玉案”、“合欢芳”等,坚而有光,黝而能润,舐笔不胶,入纸不晕。作《程氏墨苑》12卷,由丁云鹏等绘图,黄应泰、黄麟等手刻,徽州滋兰堂套色印刷,是一部杰出的墨法集要和版画珍品,被郑振铎称为版画之国宝。与罗小华(呈坎人)、方于鲁(岩寺人)、邵格之(休宁人)并称为明代制墨四大名家,曾自言:“我墨百年后可化黄金”。董其昌在《程氏墨苑序》中亦言:“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著有《幼博集》。 


程国祥 

程国祥(万历崇祯年间),字仲若,古关人,居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历任确山和光山知县、大理寺右丞、太常卿、南京通政使、工部和户部侍郎等职。崇祯九年冬,升任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杨嗣昌奏议增饷50万石,国祥多方筹划,仍无法解决,最后建议借都城赁舍一季租谷可得50万。勋戚阉竖,多怨国祥。而崇祯帝因此眷重国祥。崇祯十一年改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位居次辅。次年致仕。国祥位居卿相,布衣蔬食,不改儒习。卒后,家贫不能举火。 


江天一 

江天一(1602—1645),字文石,初名涵颖,字淳初,江村人。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天一与金声志同道合,便拜金声为师。崇祯十六年(1643),金声因烧死黔兵一案被捕。天一上书史可法和朝廷,为老师洗冤。顺治二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 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江天一投降,遭到痛斥。当年10月8日,天一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渐江 

渐江(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法名弘仁,县城桃源坞人。明末生员。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陷徽州后不仕,去武夷山依古航禅师为僧。寄情于诗词书画。他对元朝山水画家倪瓒(号云林)特别崇拜,曾赋诗说:“倪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率先提出“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口号,顺治十三年(1656)从闽返歙后,每年必游黄山,描写黄山、白岳、武夷真境,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并称“海阳四家”。石涛在渐江《晓江风便图》跋中说,渐江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存世作品有《黄山图》、《晓江风便图》等约巧。件。他的画意境高逸、肃穆,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行书法颜真卿,楷书学倪云林。诗亦甚工,后人辑成《画褐集》148首,多抒发对大自然的爱,时而流露出对家国世事的感概。 


杨光先 

杨光先(1597—1669),字长公,县城人。为新安卫副千户,性刚直。明崇祯初年,把副千户之职让给其弟光弼,以布衣进京,备好棺木,誓以死谏,疏劾温体仁等误国,结果被杖谪辽东充军。崇祯十年温体仁被劾罢官后,才遇赦回乡。清初,朝廷任用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顺治二年(1645)废《大统历》,颁行汤若望修订的《时宪历》。康熙四年(1665),光先著《辟缪论》,揭露汤若望《时宪历》十谬,致使汤若望等人去职,同时废《时宪历》,复用《大统历》,任光先为钦天监右监副,因光先坚辞,改任钦天监监正,光先又固辞,上批“不得渎辞”才上任。乃将前后与西人辩论的文章,辑为《不得已》2卷刊行。康熙七年,礼部受人指使向光先发难,并启用西人南怀仁制定的历法。次年,南怀仁也直接向光先发起反攻,光先险遭处斩,康熙帝念其年老,免其死罪,遣返原籍,行至山东时暴卒。光先死后,西方传教士以每部200金的高价购买杨光先的《不得已》一书,尽行销毁,幸民间有藏本流传下来。 


曹素功 

曹素功(1615—1689),名圣臣,号荩庵,岩寺人。顺治年间秀才,授布政司,后返故里以制墨为业。珍品有:紫玉光、天琛、苍龙珠、天瑞、豹囊丛赏、青麟髓、千秋光、文露、紫英、漱金、笔花、岱云、寥天一、薇露浣、非烟、香玉五珏、大香国、兰烟等18种。康熙皇帝南巡时,素功以得意之作进献,受到称赞,御赐“紫玉光”三字。“紫玉光”为集锦墨,由形状大小不一的黄山36峰墨锭,集合成一幅完整的黄山图,一时诗人墨客题咏甚多,集为《墨林》2卷,名声大噪,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美誉。与胡开文(绩溪上庄人)、汪节庵(岩寺人)、汪近圣(绩溪尚田人)并称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素功墨被康熙皇帝赏识之后充为贡品,墨店逐渐扩展,乾隆时迁至苏州,同治三年(1864)又由苏州迁上海。炼烟厂在本县潜口,并设分店于福州。曹氏操墨业延绵14代历300余年。 


毕著 

毕著(1622—?),女,字韬文。明崇祯年间,其父任蓟州太守,毕著随父居住蓟州。崇祯十五年(1642),清将阿巴泰率兵进犯蓟州城,其父出战身亡,尸体被清军掠去。年仅20岁的毕著报仇心切,说服将佐,当夜率精锐将士杀入敌营,斩敌军主将阿巴泰,夺回父尸。清初在嘉定南翔镇教授蒙馆。工诗,有《韬文诗稿》传世。 


程邃 

程邃(1607—1692),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岩寺人,生于江苏松江。在任兵部尚书杨廷麟幕僚时,因议论朝廷事,被流寓白门(今南京)十余年,始终不与邻居阮大铖、马士英等为伍。清初移居扬州。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作品淳古苍雅,章法严谨,笔意奇古。每作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则磨去重作。画学黄子久,中年后自成一格,纯用枯笔,干皴中含苍润,杨孟载评论说:“黄子久画,如老将用兵,不立队伍,而颐指气使,无不如意,惟垢道人能之”。王昊庐亦言:“张璪有生枯笔,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惟穆倩得之”。行书、隶书、篆书俱佳;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


徐乾学 徐元文 徐秉义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建庵,居江苏昆山。八岁能文。康熙九年(1670)探花,授编修。康熙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因选人不当,降级调用。后升左赞善,充日讲起居注官。母丧归家,著《读礼通考》120卷。丧满任《明史》总裁官,升侍讲学士。康熙二十三年,取中南皿卷的举人多江、浙人,而湖广、江西却未取一人,乾学子树屏与侄树声皆是年举人,康熙帝令九卿科道检查复核,树屏等被罢除举人。是年冬,进詹事。康熙二十四年廷试得第一,入南书房,教习皇子,升内阁学士,任《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副总裁,教习庶吉士。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不避权贵,劾罢江西巡抚安世鼎。后屡遭权贵攻击,上疏求免职。诏许以原官解任,专任修书总裁官。乾学推崇程、朱理学,训诂推崇古注而不废宋、元经说。搜集唐、宋、元、明学者解经之书,编成《通志堂经解》。著有《读礼通考》、《檐园集》等。家有“传是楼”,藏书甚富,辑有《传是楼书目》。 


徐元文(1634—1691),字公肃,号建斋,乾学弟。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补国史院修撰,升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元文在国子监四年,肃风气、正文体、整伤条文教令。受到康熙帝称赞:“徐元文为祭酒,规条严肃,满洲子弟不率教者,辄加挞责,人人敬畏。后人不能及也。”康熙十三年(1674),升内阁学士,改翰林院掌院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教习庶吉士。康熙十八年,任《明史》监修总裁官、内阁中书。次年升左都御史。云南吴三桂反叛,师下云南征讨。吴三桂之徒多率众归顺,元文建议胁从者准自新,分遣为民,以减少军费开支;又上疏请革除三藩虐政,均被采纳。元文又先后疏劾杭州副都统高相国纵兵虐民,两淮巡盐御史堪泰包庇贪官,御史萧鸣凤居丧无礼,都审查确实革职查办。康熙二十二年,任湖北按察使,因“所举不实”,降三级调用,不久命其专领史局。康熙二十七年,代其兄乾学为左都御史,升刑部尚书,又调任户部尚书。次年五月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因兄乾学之子树敏“招权竞利”的牵连而致仕回籍。著有《含经堂集》。与兄、弟三人名噪一时,合称“三徐”。 


徐秉义(?—1711),字彦和,元文弟。康熙十二年(1673)探花,授编修,选右中允,请假回家。长兄乾学去世后,召补原官,升吏部侍郎。因处理陕西粮盐道受贿案失当,改授詹事。后任内阁学士,请求归养。康熙南巡时,御赐“恭谨老成”匾。 


张潮 

张潮(1650—?),字山来,一字心斋,柔岭下人,居江都。清康熙初岁贡,官翰林院孔目。所著《幽梦影》,以随笔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怀和思想,每篇少则十余字,多则一、二百字。辑名家文集中类于传奇的内容为《虞初新志》20卷。另著有《昭代丛书》150卷、《檀几丛书》50卷、《古文尤雅》、《四书会意解》、《心斋诗钞》、《花影词》、《聊复集》、《友声集》等。 


程国彭 

程国彭(1679—?),字钟龄,号恒阳子。因病而学医自治,潜心钻研各家医著,博采诸长,医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间。晚年至天都普陀寺修行,法号普明子,精研医理,凡未明者则昼夜苦思,有悟即加记录,历三十年,于雍正十年(1732)著成《医学心悟》五卷,详论内科杂症,兼及妇、儿、五官病症等;并著《伤寒四字证》,将伤寒诸症病理概括为表里寒热,并引申为表寒、里寒、表热、里热、表里皆热、表里皆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认为病之原有内伤、外感;病之情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治病之方则有汗、和、下、消、吐、清、温、补。所制方剂止嗽散、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沿用至今。另著有《外科十法》行世。 


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富溪人,居扬州。“扬州八怪”之一,工画,擅书,能诗,墨梅尤精。所画梅花,枝桠繁茂,千花万蕊,冷香清艳,劲秀潇洒。书法苍劲。篆刻也有较高的造诣,与高翔、丁敬等齐名,独具风格。一生清贫,嗜茶,以卖画为生。晚年双目失明,仍坚持写字作画,“工妙胜于未瞽时”。著有诗集《巢林集》7卷。 


程兰如 

程兰如(1690—?),名天桂,号钝根,槐塘人。从堨田郑国任学围棋,青出于兰而胜于兰。清雍正、乾隆年间,与梁魏今、施定庵、范西屏并称为围棋四国手。四人之间交往密切。现存有兰如与梁魏今对奕23局棋谱。兰如还曾对施定庵的棋艺产生过影响。在湖州,兰如与施定庵亦留下五局棋谱。乾隆十九年(175 兰如让先同韩学元、黄及侣在晚香亭对奕十五局,辑成《晚香亭奕谱》。兰如还评注过汪秩辑的《奕理妙悟》。子祖韬,字封六,亦善奕,工诗。 



胡宝瑔 

胡宝瑔(1694—1763),字泰舒,方塘人。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二年(1737)考授内阁中书。任军机处章京。乾隆八年升侍读,考选为福建道御史,是年秋直隶受旱,宝瑔上疏:使民静以待赈,外流民愿意归耕而无力归者,资助路费还里,使能及时秋种。乾隆十年,山东、江南发生水灾,宝瑔上疏:冬季水涸,应劝谕农民引流赴壑,使田不久浸以便春耕。宝瑔所上诸疏皆获准议行。乾隆十一年后历任户部给事中、顺天府丞、府尹、宗人府丞、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兼府尹等。乾隆十七年至二十六年,任山西、江西、河南巡抚,其间疏浚河南贾鲁河、惠济河、涡河、巴沟河,并督令州县整理沟渠,修堤建坝,每年春融或农闲,随时加浚宽深,变水患为水利,功劳卓著,御制中州治河碑褒奖,乾隆二十三年晋为太子少傅。乾隆二十七年以疾致仕,次年卒,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赐祭葬,谥恪靖。 


程景伊 

程景伊(1712—1780),字聘三,云雾塘人,居江苏武进。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读学士,在上书房行走,教习皇孙。任会试同考官,选人得当,充日讲官;又两任乡试主考官,升兵部侍郎。历任礼部、工部侍郎。乾隆三十四年升工部尚书,先后调任刑部、吏部尚书。乾隆三十八年升任协办大学士,屡充国史、三通、四库馆总裁,篝灯校阅。午夜不休。乾隆四十一年,被削职留用。乾隆帝南巡,命景伊留京处理朝廷事务。七月病故,谥文恭。乾隆帝赐挽联:“执笏无惭真宰相,盖棺还是老书生”。景伊在京倡议扩建歙县会馆,使过往歙人得以栖身。景伊精史牍,工词章,著有《云塘书屋抄荐诗稿》15卷、《文集》20卷、《代言存草》2卷。 


方成培 

方成培(1713—?),字仰松,号岫云,横山人。幼年体弱多病,闭门学医,研究道家养生之法,博览家藏经典和诸子百家文章,尤其精通音乐,曾汇集诸家词曲,考证、修订格律,编成《词榘》26卷,又为《准律》补写残缺部分。一生著作颇多,有《雷峰塔传奇》(后名白蛇传)、《诵诗记疑》、《镜古续录》、《记后岩学诗》、《听奕轩》、《双泉记传奇》、《词麈》等。《雷峰塔传奇》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在此之前,已有“黄本”。成培认为黄本“在知音翻阅,不免攒眉,辞鄙调讹”,经他修改后,“较原本曲改其十之九,宾白改十之七”。成培塑造的白娘子,完全解脱了黄本中的妖怪气,而成为一个多情、勇敢、坚强、善良的中国女性典型。成培善医,与名医郑梅涧交好,将郑氏家传喉科医案,辑成《重楼玉钥》2卷。又采辑诸书,参以己见,纂《重楼玉钥续编》2卷,未刊,后与郑承翰订补成书,于喉科色脉,辨证、用药等,阐发精详。 


程晋芳 

程晋芳(1718—1784),初名廷横,字鱼门,号蕺园,岑山渡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由内阁中书改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被举荐纂修四库全书,书成,改翰林院编修。家世业盐于淮扬,殷富,晋芳曾购书5万卷,召缀学之士于家共同探讨,又好施与,晚年家贫。晋芳博览群书,好学不倦,曾从刘大櫆学古文,随从叔廷祚学经文,与商盘、袁枚相唱和,与吴敬梓交谊深厚。晚年与朱筠、戴震游,乃究心训诘。著述甚丰,有《蕺园诗》30卷、《勉和斋文》10卷、《群书题跋》6卷、《礼记集释》、《诸经答门》12卷、《春秋左传翼疏》32卷、《诗毛郑异同考》10卷、《尚书古文解略》6卷、《尚书今文释义》40卷,《周易知旨编》30余卷。 


郑梅涧 

郑梅涧(1727—1787),名宏纲,号梅涧山人,郑村人。其父于丰精喉科,梅涧承父技,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求治者盈门。乾隆年间,集多年临床经验,并经方成培整理,撰成《重楼玉钥》2卷,在民间广为传抄,凡遇喉症,按方投药,无不灵验。该书刊行于道光十八年(1838),上卷为咽喉病总论,述及36种喉病的名称、症状、治疗和方药,尤以治疗白喉和“养阴清肺汤”最具科学价值;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炙疗法。另有《捷余医语》、《痘疹正传》、《灵药秘方》等著作。梅涧对淋巴结核病的治疗亦有贡献。 

  

汪中 

汪中(1745—1795),字容甫,祖籍古塘,居扬州。少孤贫好学,曾帮助书商卖书,得以遍读经史。20岁补诸生。34岁拔贡,不再应举。仪征盐船遭火焚,溺死千余人,汪中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广为延誉,文名远播。后在湖北为两江总督毕沅幕僚,撰《黄鹤楼铭》,程瑶田书、嘉定钱 站篆额,时称三绝。汪中尤精经史考据,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作《墨子对墨学推崇备至。认为墨学是当时之显学,墨子为救世之仁人。力辩孟子辟墨为过枉。又作《荀卿子通论》,肯定“荀卿子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以孔荀并提,而不以孔孟并提,否定了宋儒的“道统”说。他为墨子、荀子翻案,曾被统治者视为“名教之罪人”。著有《广陵通典》、《述学》内外篇、《容甫先生遗诗》等数十种。 


曹文埴 曹振镛 

曹文埴(1735—1798),字近薇,号竹虚,雄村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传胪,选庶吉士,授编修,在懋勤殿任事。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命在南书房行走,教习皇子。乾隆四十二年回家服父丧。丧满回京,历任左副都御史,刑部、兵部、工部、户部侍郎,兼顺天府府尹。为《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曾典试广东,视学江西、浙江,奉命查办潍县和京城疑案。案定,乾隆奖誉“文埴等不徇隐,公正得大臣体”,升任户部尚书。视学江西南昌时,拓建省会院,增设4000余席,就试者称便。在家乡重建古紫阳书院。曹家是扬州大盐商,乾隆帝六次南巡,多落脚扬州,文埴承办差务,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五十二年,不愿与和珅为伍,以母老为由请求归养,帝从其请,加太子太保。后文埴二次进京,为乾隆帝祝福、贺寿,乾隆帝对文埴及其母多有赏赐。卒谥文敏。著有《石鼓砚斋文钞》20卷、《诗钞》32卷、《直庐集》8卷、《石鼓砚斋试帖》2卷。 


曹振鳙(1755—1835),字俪生,号怿嘉,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选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读学士。嘉庆初年,升少詹事,授通政使,历任内阁学士,工部、吏部侍郎。嘉庆十一年升工部尚书。奉命撰《高宗实录》,书成,加太子少保,调任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嘉庆十八年九月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随又升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嘉庆二十五年九月任军机大臣。道光初,晋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又以平喀什噶尔功绩晋太子太师,旋晋太子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振镛历事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三任省学政,四任省会试主考官。凡纂修《会典》、两朝《实录》、《河工方略明鉴》、《皇朝文颖》、《全唐文》皆为总裁官。凡所综理,事必躬亲。承书谕旨及衙门奏章、翰苑进呈之文无不反复阅视,一字一句,反复斟酌,一点一画的错误,必予改正。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间,嘉庆帝6次谒陵,5次秋狝木兰,都留振镛在京处理朝廷大事。两江总督陶澎整理两淮盐政,改行票法,先以私书请示振镛,振镛极表赞同,使改革得以实行。著有《纶阁廷辉集》、《话云轩咏史诗》。道光十五年卒,道光帝亲临吊丧,下诏褒恤,赐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呈坎人。因家近天都、莲花峰,便以两峰为号,居扬州,信奉佛教,晚年自号衣云和尚。是金农的入室弟子和“扬州八怪”之一,擅画能诗,嗜金石,精鉴赏,画路极宽,人物、山水、花草、梅竹无不精妙。用写意法画僧佛和人物,写意不写形,写神不写貌,所绘《冬心先生蕉荫午睡图》、《药根和尚像》、《丁敬像》,有“描来影欲飞”之美誉。画鬼更是一绝,曾作《鬼趣图》八幅,自觉为得意之作,随身携带出游楚、越、齐、豫、燕、赵等地,袁枚、姚鼐、钱大昕、翁方纲、蒋士铨、张问陶等学者名流均为之题咏。他作画快捷,曾与诗人李调元作诗画赛,结果一诗甫就,一画即成,观者叹绝。著有《香叶草堂诗存》。妻方婉仪,号白莲居士,长子允绍、次子允缵,女芳淑,皆能画梅,人称“罗家梅派”。 


汪启淑 

汪启淑(1728—1800),字慎仪,一字秀峰,号讱庵,绵潭人。其父业盐,家富资财。启淑官至兵部郎中。后居杭州小粉场,名其居为“飞鸿堂”。嗜古成癖,所集秦、汉、魏、晋、唐、宋、元、明诸印数万枚。因遭邻家火灾,失去一半,剩者编成《讱庵集古印存》32卷,雕拓精美,鉴赏家视如珍宝,沈德潜等为印谱撰写又刊行有《枕宝印萃》4册,《飞鸿堂印谱》3集,《时贤印谱》40余卷、《汉铜印丛》、《退斋印类》等。未刻的有《飞鸿堂鼎炉谱》1卷、《瓶谱》1卷、《砚谱》2卷;《墨谱》2卷(现藏南京清凉山龙盘里图书馆)。他的“开万楼”藏书甚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献家藏珍集600余种,得到乾隆帝褒奖,赐给《古今图书集成》1部、《平定伊犁得胜图》和《小金川战图》各1册,并在启淑进献的《建康实录》、《钱塘遗事》上分别题诗赐还。启淑在绵潭建“御书楼”,珍藏御赐书籍。著有#《淬堂录》、《水曹清暇录》、《讱庵诗存》、《小粉场杂记》等。 


金榜 

金榜(1734—1800),字蕊中,又字辅之,岩寺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高宗南巡时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三十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山西省乡试、京都会试副主考官。外祖卒,服丧不出,专事读书著述。少有大志,从江永学经,与戴震、程瑶田同学,又从桐城刘大櫆学古文,书法宗二王,精篆籀。精思博学,著《礼笺》10卷,朱珪为之作认为词精义赅。



鲍志道 鲍漱芳

鲍志道(1743—1801),原名廷道,字诚一,自号肯园,棠樾人。11岁,因家道中落弃学去都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20岁后独资为盐运商,并以“资重引多”出任两淮总商20年。在此期间,倡议“一舟溺,众舟助”,受到商界推崇。志道虽巨富,但生活勤俭,重礼好义,为世人称道。在扬州铺设康山以西至抄关抵小东门砖石路面;建12门义学,供贫家子弟就读。在北京建扬州会馆,为往来商旅安排食宿,存放货物。在本县,捐银8000两,作为补助城南紫阳书院的经费;并同曹文埴一起倡议复建古紫阳书院,独自捐银3000两;还出资建鲍氏世孝祠,增置祀田,捐资建东河(富资水)水射,修造古虹桥等。 


鲍漱芳(?—1807),原名钟芳、字席芬、一字惜分,志道长子。由太学生捐职员外郎。自幼随父习理盐业,后亦为两淮盐运总商,以义举卓著闻名朝野。嘉庆八年(1803)集众商输饷有功,被任为盐运使。嘉庆十年夏,洪泽湖涨水决坝,次年淮河、黄河发生特大洪灾。先后捐米6万石、麦4万石,并在各县路口烧饭,供灾民食用。方议坝决堤,倡议由众盐商捐柴料400万斤,以应抢险之需。黄河改由六塘从开山归海,又倡议由众盐商输银300万两,以佐工需。为了疏通芒稻河,独自捐银6万两,以济工用。在疏浚沙河闸时,出资5000两;为疏通盐运河道增设器材;谋筹培筑范公堤以捍海潮。在故乡,曾多次集资修里社,筑水堨,办义学,修新岭,修筑王干、阳溪、清水塘、丛山关等地道路,增购惠济堂义家地,资助婚葬费用,命其子均捐修府学,建府学西边久圯的忠烈祠。棠樾牌坊群中的“乐善好施”牌坊,就是为旌表鲍漱芳、鲍均的义行而造。 


凌廷堪 

凌廷堪(1752—1808),字次仲,又字仲子,沙溪人。出生于海州板浦(今江苏灌云县)。6岁丧父,母王氏变卖首饰,聘请塾师教他读书。年稍长,曾至商店当学徒,仍坚持自学。乾隆四十六年(1781)出游扬州,受盐使伊龄阿的聘请,编辑古今杂剧传奇。因慕江永、戴震之学,遂钻研经学。后赘亲于扬州华氏。乾隆五十四年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授任宁国府学教授。廷堪对于经史、历算、六书无所不窥,长于考辨,于古代礼制和乐律深有研究,所撰《礼经释例》13卷,是研究古代礼制的参考书;《燕乐考原》6卷,以论述琵琶调为主。并结合当时俗乐宫调,考证唐宋以来燕乐调的演变。诗文雄雅,著有《校礼堂文集》36卷、《校礼堂诗集》14卷、《梅边吹笛谱》2卷、《充梁新书》2卷、《元遗山年谱》2卷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更生居士,洪坑人,出生于江苏阳湖(今武进县)。少孤贫,刻苦学习。24岁考中秀才,26岁到太平投安徽学政朱筠,做校文工作。34岁至北京,在《四库全书》馆任校对。35岁考中举人,36岁为陕西巡抚毕沅幕僚,校刊古书词章考据。乾隆五十五年(1790)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文颖馆纂修、顺天乡试同考官。继出任贵州学政,任满回京,任咸安宫总裁,参与修《高宗皇帝实录》。嘉庆三年大考翰詹,题为《征邪教疏》,亮吉作数千言,“力陈内外弊政”,“为时所忌”。嘉庆四年,亮吉又上书成亲王等执政大臣,痛陈时政和吏治之弊,提出改革政治意见。嘉庆帝震怒,“拟以大不敬律斩立决”,后免刑流放伊犁,次年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回家后闭门谢客不涉世事,自号“更生居士”,靠讲学和著书度过余生。亮吉于史学、经学、音韵学、方志学均深有研究,尤擅地理之学,一生著述颇多,主要有《左传诂》、《洪北江全集》、《三国疆域志》、《东晋十六国疆域志》、《遣州水道考》、乾隆《府厅州县图志》,修撰了淳化、长武、澄城、泾县、固始、登封县志和宁国府志等。 


汪莱 

汪莱(1768—1813),字孝婴,号衡斋,瞻淇人。数学、天文、经学、训诂学、音韵学和乐律等都有很深造诣,尤以数学成就最著。嘉庆十一年(1806),为治理黄河水害,受命测量云梯关(今江苏淮安县东北200里)、六塘河入海口高程。嘉庆十二年,以优贡生入京,考取八旗官学教习,入史馆纂修《天文志》、《时宪志》。嘉庆十五年,调任池州郡石埭县训导,因廉洁自奉,尽心办学,卒于任上。池州郡守撰文勒碑于明伦堂,表彰汪莱的办学功绩。汪莱在P进位制、方程论、弧三角术和组合计算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当时普遍采用十进位制,汪莱认为不必“尽立数于十”,对于具体问题,究竟采用何种进位制为宜,原则上应当“审法与数相宜而已”。较之本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才兴起的P进位制研究早150余年。中国古代方程,多侧重解法(开方术)及布列法(天元法),只求解方程的一个正根,对于方程根的个数及性质认识模糊。汪莱指出,二次方程有二根,并论证了三次方程正根与系数的关系和三次方程有正根的条件。汪莱对于方程的认识、根的存在与判别的研究,是我国方程理论研究的发端。汪莱说“弧三角之算,穷形固难,设形亦难,稍不经意,动乖其方”。他分别论证了已知三边,三角,二角夹边或二边夹角,二角对一边或二边对一角等各种情况下有解的条件,其成就在梅文鼎、戴震、焦循诸家之上,汪莱将组合计算公式建立在中国传统的贾宪三角形规律上,论证了组合运算及其若干性质。所得出的递兼的定义、性质、计算公式以及恒等式均与现代组合运算结果相同,发现了组合规律,更赋予古老的贾宪三角形以组合的意义。汪莱治学严谨,“人所言,不复言。所言皆人所未言与人所不能言”。主要著作有《衡斋算学》7册、《馨氏倨句解》1册、《参两算经》、《校正九章算术及戴氏订讹》、《四边形算法》、《十三经注疏正误》、《禹贡图考》、《说文声类》、《乐津逢源》、《衡斋诗集》等。 


程瑶田 

程瑶田(1725—1814),字易田、易畴,号葺荷,县城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举人。乾隆五十三年任太仓州学正,以身率教,廉洁自持,为钱大昕、王鸣盛等敬服。王鸣盛曾赠诗云:“官惟当湖陆,师则新安程,一百五十载,卓然两先生”。嘉庆元年(1796),被举为孝廉方正。阮元任浙江巡抚,聘瑶田修《杭州府学乐器考》。后因仕途不达意,返故里,闭门著书。早年与戴震、金榜同为江永的学生。瑶田精训诂学及天文历算,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所束缚,为当时经学家所敬佩,戴震自言“尚逊其精密”。著述甚丰,有《禹贡三江考》、《仪礼丧服足征记》、《宗法小记》、《沟洫疆里小记》、《周礼九谷考》、《磬折古议》、《水地水记》、《解字小记》、《声律小记》、《考工创物小记》、《释草释虫小记》、《周髀矩数图注》、《周髀用矩法》、《数度小记》等。晚年双目失明,仍著述不辍,口授孙辈写成《琴音记》。 


吴谦 

吴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字六吉。与喻昌、张璐并称为清初三大名医,官至太医院判。乾隆初期,敕编《医宗金鉴》,谦与刘裕铎同为总修官。谦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惟《伤寒论》、《金匮要略》、《杂病论》始有法有方,但旧注附会伪错甚多,遂亲自删定。又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诸病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乾隆七年(1742)《医宗金鉴》编成,谦独撰的《订正伤寒论注》17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排在全书之首。《医宗金鉴》虽出自众手,但谦删定、增减全书出力颇多,曾参考乾隆以前二十余家医说观点。该书重证验,执中而不偏,平正通达,条理分明,是中医方面的重要著作。 


鲍廷博 

鲍廷博(1728—1814),字以文,号渌饮,长塘人。随父思诩居杭州。后定居桐乡县青镇(今乌镇)杨树湾。家世经商,殷富好文,不惜巨金求购宋元书籍。名其室为“知不足斋”。久之,藏书甚富。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求天下遗书编《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廷博献精本620种。《四库全书》修成后归还其原书,乾隆皇帝在其《唐阙史》和《宋仁宗武经总要》二书上题诗,还赏赐了内府编《古今图书集成》、《平定伊犁得胜图》、《小金川战图》。廷博非常高兴,遂将家藏善本刻成《知不足斋丛书》,校勘精细。又刻《销夏记》、《名医类案》、《聊斋志异》。廷博不仅嗜书,而且博学,浙江学政阮元说廷博“家藏万卷,博极群书,虽隐僻罕见著录者,问之,无不知其原委”。善诗,作《夕阳诗》20韵、《咏物诗》1卷,另有《花韵轩小稿》2卷。嘉庆十八年((1813),浙江巡抚方受畴向廷博传达仁宗皇帝旨意,询问《知不足斋丛书》刊刻情况,廷博续刊至26集呈受畴,受畴具疏呈仁宗皇帝,仁宗称赞廷博好古博学,老而不倦,加恩赏给举人。次年,第27集将成时病逝。其子士恭秉父志,刊至30集。 


程昌期 程恩泽 

程昌期(乾隆嘉庆年间),字阶平, 号阑翘,绍濂人。乾隆四十五年(1790)探花,累官翰林院侍讲学士,直上书房教皇孙。先后典试浙江、广西、福建。精经学,汉注、唐疏皆琅琅成诵,尤精礼制,朝有大典辄咨询之。诗雄健典雅,为一时之杰。著有《周礼义疏约贯》10卷、《安玩堂诗文集》20卷。 


程恩泽(?—1837),字云芬,号春海,昌期子。幼聪慧,七、八岁时就能经传成诵。少年时从凌廷堪学。嘉庆十六年(180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元年(1821)入直南书房,为皇子老师。后任贵州、湖南学政,四川、广东主考官,南海知府,国子监祭酒。道光十四年以内阁学士授工部侍郎,调户部侍郎。恩泽博闻强识,精研六经,于天文、地理亦莫不穷究。著有《国策地名考》20卷,《诗文集》10卷。 


程祖洛 

程祖洛(?—1848),字问源,号梓庭,县城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刑部主事升内阁学士,不久授江西按察使,又调任湖南布政使。道光元年(1821)任山东布政使。道光二年擢陕西巡抚,改调河南巡抚。先后导治漳、洹、卫三河,分别开引河、筑坎堰;又疏浚虞城、夏邑、永城各沟河。道光四年,江南高家堰漫口,祖洛拨河南米10万石,银40万两,麻300万斤支援。皇帝嘉其尽心国事,不分畛域。道光十二年升任闽浙总督,奉命查办浙江盐务,力除漕弊。这年台湾天地会张丙等起事,将军瑚松额督兵进剿,命祖洛筹办粮饷、军火,寻兼将军,次年讨平,奉旨嘉奖,赏戴花翎。道光十五年,倡捐修建闽省义仓及防务炮台44处。道光十六年,服父丧致仕。道光二十八年卒,赠太子太保,谥简敬。 



江有诰

江有诰(1773—1851),字晋三,号古愚,县城人。读书不屑应科举,专志古学,尤致力于古音韵研究。认为周秦以来,“古音日失”,古书难懂,得江永的《古韵标准》和顾炎武的《音学五书》,精研之几忘寝食,认为江永书能补顾之不及,但江永分部还有很多缺漏。并断定“古实有四声,特古人所读之声与后人不同”。有诰的观点与段玉裁分古韵为17部,孔广森分古韵为18部的主张暗合。因此把研究成果写成《音学十书》,分先秦古韵为21部。段玉裁阅后认为自己和顾炎武、孔广森对古音韵只注重考古,而有诰和戴震对古音韵不只注重考古,还注重审音。有诰于考古、审音造诣尤深,对《说文》亦很在研究,著有《说文质疑》等4种。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家中失火,很多镌板和未刻印的书稿被焚。晚年双目失明,仍尽力提携后学。 


郑复光 

郑复光(1780—1853),字浣香,又字元甫,长龄桥人。少年游扬州,观取影灯戏,后致力研究光学,著有《镜镜痴》三部:第一部《明原》,分为原色、原光、原线、原景、原目、原镜、镜质、镜形等8篇;第二部《释圆》,分为圆理、圆凸、圆凹、圆叠、圆率等5篇;第三部《述作》分为照景、显微、取火、地灯、取景、放字、柱镜、万花、透光、视日、测食、测量、远镜等13篇;末尾附《火轮船图说》。该书集中外光学知识之大成,系统地阐述望远镜、放大镜和各种透镜的制造原理,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光学著作。由灵石杨尚友补图,刊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制造我国第一台幻灯和望远镜。把当时认为奇怪的各种现象,归纳成200条,用物性、热学、光学等原理加以解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著成《费隐与知录》,由包世臣作序。


潘世恩 潘祖荫 

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大阜人,居江苏吴县。乾隆五十八年(1793)状元,授修撰。嘉庆二年(1797)廷试得一等,升侍读,嘉庆四年升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吏部侍郎和云南、浙江、江西学政。嘉庆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调任户部尚书。服母、父丧,居家十年。道光七年(1827)补授吏部侍郎,升左都御史,授工部尚书,又调为吏部尚书。道光十三年四月,拜体仁阁大学士,次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道光十五年二月,改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道光十七年,加太子太保,任上书房总师傅。道光十八年改授武英殿大学士。道光二十八年,加太子太傅。次年再三上疏乞休,十月准予解除军机大臣职务。道光三十年奉准致仕。世恩办事慎密,识大体。咸丰初,诏举人才,世恩已致仕,还上疏言林则徐历任封疆,有体有用,请征召来京任用。卒,入贤良祠,谥文恭,著有《恩补堂集》。子曾沂,举人,官内阁中书;曾莹,进士,官吏部左侍郎;曾绶,举人,官内阁侍读。


潘祖荫(?-1890),字伯寅,号郑庵,世恩孙。咸丰二年(1852)探花,授编修,迁侍读,入值南书房,教习皇子,任日讲起居注官。连续升迁为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劾,召京审问,祖荫上疏为左宗棠辨白,并推荐左宗棠才能,使左宗棠复起独领一军。咸丰十一年,诏求谏言,祖荫上疏请皇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井请免民赋以纾民力。升任光禄寺卿。参与纂修《治干实鉴》。先后举发弹劾不称职的官吏十多人,文职有钦差、总督、巡抚,武官有提督、总兵。正直敢言的声誉传播朝野。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补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调任户部侍郎,兼任经筵 讲官。因丢失官印,被罢职留用。同治十三年再度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补授礼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绪六年,协助悍亲王奕谅等办理中俄交涉筹办善后条例及练兵、简器、开矿、备饷等事宜。光绪八年十一月任军机大臣。次年正月,因服父丧而去职。后起任兵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兼任顺府尹,晋太子太保。祖荫好学,通经史,好收藏。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来源:新安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