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传承历史”—杨飞翔

 晴岚6 2018-01-19

《东亚企业家》杂志专访博大东方艺术馆馆长、飞翔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飞翔

能在博大东方艺术馆与杨飞翔见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真正呆在“家中”的时间并不多,一年中最多只有两个月在长春,五个月在北京,两个月在香港,其余时间用来参加各种拍卖会和艺术活动。

杨飞翔现在的头衔是博大东方艺术馆馆长,飞翔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还创办了自己的一个沙龙——当代名人名家艺术沙龙。杨飞翔在圈里是个低调的大咖——他很少在媒体露面,但他不仅在东北地区的艺术圈里颇具影响力,在全国也跻身顶级收藏家之列。在收藏书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凭借着坚持和天赋,杨飞翔完成了从玩票到中国顶级收藏家的蜕变。现在只要时间允许,杨飞翔就会出现在国内各大顶尖艺术品拍卖现场,用自己的专属号牌去竞标中意的作品。

杨飞翔用四个词总结自己,真诚、阳光、开朗、豁达,在外人看来曲高和寡、很难融入的艺术圈里,他却以开放的态度结交来自各个行业的朋友,“我特别喜欢交朋友,无论他是做什么行业的,我认为只要孝顺父母,就都是值得交的朋友。”

书画的气质

身处经济欠发达的长春市,要想办好一个艺术馆,而且又是私人艺术馆,本身就有不小的难度。加之长春市的艺术品市场还远没有形成气候,参与其中的艺术家很少,有谁愿意冒这个险,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自然是杨飞翔。

博大东方艺术馆坐落在长春市一处繁华之地,这个700平方米的艺术馆虽然不算大,但其中却珍藏着杨飞翔二十多年来收集的古代及近现代艺术真品。走进这个艺术的空间里,你会发现时间的概念逐渐淡化,从公元前四五百年的出土文物,到近现代书画大师的真迹,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其中有一幅八大山人的长卷,据说李嘉诚的儿子曾想收藏,估值在二亿左右,但最终这件真品还是留在了东北,成为了博大东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除了八大山人的长卷,馆内还藏有傅抱石的八开册页、王雪涛的十二开册页,近现代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吴昌硕、黄胄等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名家名作之多,在全中国都极为少见。通看下来,这几乎可以组成一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不过,杨飞翔看重的绝不仅仅是作品本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他更看重作品本身透露出的不同气质,或优雅,或铿锵,或柔美,或有力,笔锋在行云流水间糅进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这才是杨飞翔喜欢书画、收藏书画的初衷。“这些作品收藏的时候价格都不是很高,但现在这批作品的价值已经无法用价格来衡量。”

在杨飞翔看来,收藏艺术品特别是书画作品,最直接带给他的一个感受是“享受”。所以,当很多人看到杨飞翔能够收藏如此巨量的名家名作,除了赞叹,还会不由得感叹,收集、整理、珍藏这些作品该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又该耗费怎样的心力。对此,杨飞翔的回答很干脆,“我一点儿都不累,艺术品本身就是带给人快乐的东西,觉得做得累了,也就到了该停下的时候了。”

杨飞翔说自己觉得特别庆幸的是,在艺术品界浸淫二十余年,心态还摆得正,每天都生活得很快活。

“交学费”的技巧

杨飞翔喜欢穿样式简单、做工考究的对襟上衣和圆口布鞋,看起来儒雅且颇具大家风范。但其实,生活中的他并不刻板,而是性格开朗,为人风趣,喜欢徒步、游泳和唱歌,朋友们都愿意和他聊天,聊到兴起,更是常常大笑。在杨飞翔看来,大笑是一种可以让人身体和心理能够得到双重放松的方法。这种随性达观的性格,让杨飞翔有了越来越大的朋友圈,而他通常都是圈子里的核心人物。

从二十几岁进入艺术品收藏界一直到现在,二十几年间杨飞翔经历了从入门到业内顶尖的专业转变,但他对艺术品的执着和痴迷却从未改变。

杨飞翔说自己最享受在拍卖会上斩获珍宝的那一刻。能拍下自己真心喜欢的字画,对于他这样的专业“玩家”来说,与中得大奖的感受别无二致。至今他还记得两年前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参加九歌的一场拍卖,那是2013年北京最后一场秋拍,他一共花了一千多万买了七幅作品,其中几幅是范曾多次出版的作品,还有两幅精品白描,花了300多万。“如果放在嘉德、保利最少600万以上。”之所以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了几幅精品,“是因为拍卖行拍卖时间撞车后,收藏家分身乏术,别的买家没赶过来我就买到了;同时全国拍卖时间拖得过长,好多人在最后成交之前都已经筋疲力尽,这时只要你有足够的眼力还能坚持下来就能捡漏,拍到宝贝。”

“捡漏”在艺术收藏界有特殊的含义,意为好的珍品没有被明眼人发现,而被人无心捡到。当然,捡漏是小概率事件,没有个十几年的磨炼还真碰不上这样的好事儿。

入行多年,杨飞翔对艺术品鉴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承认艺术品收藏的水很深,但也并非一定要修炼很久才能入门。“其实很多人不需要了解太多的专业知识。”杨飞翔举例说,就像你花很多钱在一家高档购物中心购买了一个名牌包,你一定不会找人鉴定它是不是假的,因为你信得过那家店,你就不会怀疑里面卖的东西。艺术品收藏去除天分的因素,是一件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够真正搞清楚学明白的行业,与其花那么多时间甚至交学费的方式来获得经验,最有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跟着一个懂行的人,当你发现了好东西,让他帮你去做把关就好了。

杨飞翔在最初进入这个圈子的头几年,学费交了不少,但他表示,“交学费也要有技巧。”“交学费要从小的开始,我在早期交的学费都是几百几千,到后面才是几万的投资。”在杨飞翔看来,要想在艺术品收藏界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耐心经得起等待,这个等待或许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加漫长,但是没有哪个人是可以速成的。“这就跟‘没有一个画家是一夜间变成大师的’是一个道理。”杨飞翔在早期摸索过程中的做法是,先在一些名气没那么大的画家身上进行投资,比如长春市公认的大家上练手,然后一点点积累知识和经验,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去买中国知名画家的作品,这样循序渐进的做才是值得推荐的。

艺术品的价值

杨飞翔个人的收藏原来一直以书画名作为主,近些年来也收藏一些油画、杂项等。艺术馆里的陈列颇丰,字画自不必说,一些在民间极为罕见的战国、魏晋时期的出土文物他也收藏不少,一尊三十多厘米高的、战国时期的人面兽身像陈列在醒目的位置,像这样的青铜物件还有不少。透过玻璃橱窗,仿佛就能回到那个纷争的年代,可以亲自触摸历史。

身为艺术品鉴赏家,杨飞翔在拍卖行业也拥有不小的名气,并承担鉴定专家的角色。除书画以外的物件如果价格合理他也会出手,“中国拍卖场太多了,捡回这些东西也是一种爱好,也非常有趣,但是我收藏的还是以书画为主线,这是不会改变的,对当代艺术以后可能要放一些精力进去。”

杨飞翔本身对书画作品青睐有加,但这其实也受到区域特定环境的影响,以书画作为主题的收藏其实跟东北地区的收藏氛围有关,因为辽沈地区参与的拍卖比较早,所以很早就出现了书画收藏家。据他介绍,目前辽沈周围地区的书画收藏大体分为两块,一是以当地当代的画家为主板块,二是全国性的作品,这两块之间前几年不是很融合,当地收藏本土这块数量相对比较大。将大本营放在长春的杨飞翔也特别注重吉林省艺术品市场和氛围的培养。“如果你身在艺术品市场当中,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规律的事情,就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的时候,艺术品市场也随之走高,人们对投资艺术品的热情也很高,反过来当国家经济下行,甚至出现衰退的迹象,那么艺术品市场也一定好不到哪儿去。”

他接着表示,“虽然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挂钩,但艺术品收藏是受经济影响最小的领域,它不会像房地产那样反应敏感,一旦经济出现下滑,房地产通常都是第一个受影响的行业。而艺术品反应没有那么快也没那么剧烈,好的艺术品永远不会贬值。如果大环境不好,只是民间的投资热情会有所减少,但行业的整体趋势大致是不会变的。”

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杨飞翔自有他的道理。“艺术品的总量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收藏家这个群体却一直在不断壮大,未来也只能是越来越多。物以稀为贵,供应永远达不到需求,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总量不变的艺术品,在这样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艺术品的价格很难降下去。所以即便是在当前经济并不是十分向好的情况下,艺术品也是拍卖行最为抢手的标的。”

收藏的机缘

说起开始进入艺术品收藏界的机缘,杨飞翔表示已经记不太清,在他的意识中,这更像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杨飞翔当过兵,父亲和岳父也都是军人出身,平常也喜欢收藏一些字画,时间久了,一来二去他也就喜欢上了名人字画。另外,在当兵期间,他也开始接触到了部队中喜欢收藏书画的一批人,并逐渐开始了解字画的历史和作品的典故。

杨飞翔最初偏爱山水、花鸟画,主要收藏一些地方名家的作品。他生在江苏南通,又在东北当兵,同时他也在北京、西北呆过一段时间,走过的地方多,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又都会收藏当地名家的作品。在这时期收藏的作品中,以时任北京书协副主席张书范的作品尤为多。

让他真正开启艺术品收藏和鉴赏这扇大门的是与一些书画大师的结识,这个经历也让杨飞翔完成了从“玩票”到专业的蜕变。随着收藏作品的增多,他收藏书画作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平台和朋友圈子也开始搭建起来,“身边很多朋友就是书画大师的朋友,所以有机会跟张宗宪、刘益谦、包铭山等大师在一起,自然能够收藏到好的作品。”1993年,中国拍卖大幕拉开,杨飞翔是最初的参与者之一,这也让他有幸认识并接触到了张宗宪、刘益谦这些大藏家。

其中,“一号先生”张宗宪对杨飞翔的影响最大。张宗宪坚持高举高打的策略,他最欣赏张宗宪的一句话就是,“我始终坚持追求精品,宁缺毋滥。在书画上,我追求‘独特’和‘真、精、新’。首先要真,其次要是精品,再有要新。画是古画,但不能破破烂烂的,要像新的一样。”在杨飞翔的收藏理念中,这样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根据知名度、专业度和市场认可度进行收藏。如果只是专业还行,市场表现一般的作品,收藏一两幅就行。我收藏是以精品为主,因为同样都是何家英老师一幅五平尺作品,有十万一平尺的,也有一百万一平尺的,这要根据作品的精度收藏,很多搞收藏的人并不懂得这些,觉得画人体的就贵。其实作品创作跟艺术家的心情有关系,每幅作品都是有生命的,艺术家心情好坏都能通过画面反映出来。”

在收藏圈浸淫多年,杨飞翔始终觉得,艺术品收藏的是一种涵养,碰到心情好的时候偶然买个一张两张那纯粹就是喜欢才买,但达到收藏的程度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力很难搞到好东西。从另一个角度说,艺术品不是光凭有钱就可以买到的,这跟一个人的品位、爱好、个人修养都有很大的关系。“很多艺术品可遇不可求,你一直想得到的终其一生可能都得不到,但也可能在某一场小型的拍卖上就可以拿下。”杨飞翔笑着说,收藏艺术品有时是靠缘分的,缘分未到,你就得不到,缘分一到,得来变得很容易。

商业化的运作

想要在收藏艺术品的过程中磨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并非易事。杨飞翔深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与很多藏家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他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但初心未改,痴迷如故。现在,杨飞翔只要一有空余的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参加各种拍卖、艺术品鉴定类的学习班,参加各种展览。黄宾虹在杭州博物馆的展览,他在展览开幕前一天就赶到杭州,每天展馆开门就去,一直呆到晚上闭馆,展出的六十多幅画他看了上百遍,最后跟工作人员都混熟了,他们中午盒饭都会给他带一份。

如今,杨飞翔已经成为全国顶级收藏家、长春市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多家拍卖行的顾问。撇开这些光环,他还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当被问到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收藏经历,杨飞翔笑着说那是一段“爱而不得”的故事。那是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他看中了一张傅抱石的《琵琶行》,当时他心理价位是1500万,但多个回合下来举到1900万最终也没拿到,最后只能选择放弃。这次经历,现在想起来仍令他感到刻骨铭心,怅然若失。

众所周知,收藏是一项“极其奢侈”的爱好,花费之巨常人难以想象。对于艺术品收藏家来说,维持他们对书画作品兴趣的最佳方式就是“以画养画”。说得再直白些,就是不断更新手中的作品,把一些升值的、达到心中理想价位的作品拿出来放到拍卖会上卖掉。虽然作品可以马上变现,但是有了钱后还是想着怎样买到更心仪的作品。就算手头紧,钱不够,借钱也在所不辞。杨飞翔也经常倒钱买画,“经常碰到突然钱不够买画的时候,为了得到一幅好的作品,我会直接向朋友借钱。好在我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爱好和为人,只要他们有钱通常都会借我。”

对于一个收藏家来说,钱虽然是身外之物,但现实问题是,资金问题是一直困扰收藏家最棘手的大难题。“搞收藏的都有一个特点,只要手里有点钱,那是肯定留不住的,都会拿来买东西,没人把现金放在手里不动。”杨飞翔的资金一部分来自朋友,另一部分就是即时的变现,然后再把钱用来购入更心仪的作品。碰到没钱的时候,会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拍卖行、基金等机构出手,回款后再去买好作品,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杨飞翔成立了飞翔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专门用于机构间的艺术品投资合作。

与此同时,博大东方艺术馆还是荣宝拍卖、上海泓盛、上海驰翰等数家艺术机构在东北地区的联络机构,“我的艺术馆名字能够出现在拍卖公司图录的联络机构中,我很欣慰,这是对我收藏水平和专业度的一种肯定。”杨飞翔说。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最初杨飞翔的“大本营”是吉林长春,现在他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北京、香港,在名片上他的头衔是博大东方艺术馆、当代名人名家艺术沙龙、飞翔艺术品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产业形成了“美术馆+沙龙+投资公司”的格局。而杨飞翔本人的事务也从最早的个人收藏发展到集交流、收藏、展览、展示、交易于一体。

艺术品向来脱俗于商业,但在当今的社会上,艺术品无法脱离商业而孤立存在。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内商业企业大佬以及互联网大佬们都十分看重艺术品投资领域,几乎都在企业内部组建了全新的艺术品部,纷纷加入到艺术品收藏的大潮当中。

但杨飞翔看到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更在意的是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对艺术品市场没有太多的深入了解,有时不能够正确判断作品的市场价格,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对投资产生影响。他举例说,“一个房地产商开发一个楼盘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但一幅好作品就可能值几亿。开发商只有辛辛苦苦把房子建起来把房子再卖出去才能够回笼资金,而收藏到一幅好作品,几年后回手可能就赚个几亿,这个情况并不少见。真正懂画,真正的收藏家出手几亿毫不手软,但他可能并没有房地产老板有钱。反过来,拥有几十上百亿身家的房地产老板未必敢出手几亿买一幅画。”据他透露,身边一个朋友在十年前买的一幅画,十年后整整涨了1.5万倍,这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法获得的回报率。

对杨飞翔来说,艺术品收藏绝不仅仅是一种投资,他更看重的是“艺术品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作用。”“价格再高的商品也传承不了文化,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变其属性,有的甚至要计算损耗。但艺术品不一样,它始终在向人们传达着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的传承。比如清明上河图,就完整的记录了中国北宋时期都城汴京,从城外到城内,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画作记载的就是中国一个时期的一段历史,这对后人考证中国古代史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现在的杨飞翔还在为了他的爱好当着“空中飞人”,但博大东方这个大本营却始终是心底那个最温暖的角落。静坐一隅,看着满屋子的心头好,煮一壶香茗慢慢品味,实乃一大快事。更兼“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书画人生怎么能不叫人羡慕?

(本刊记者 李钊 摄影 宋铁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