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深度阅读等于没阅读!最有效率的读书方法在这里!

 昵称30823837 2018-01-19

常常有家长说:

孩子读书太快;

只看故事情节;

阅读效率低;

读完一问三不知……

阅读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习惯。

而深度阅读更是孩子必备的阅读技能,

如何更有效率地读书?方法都在这里!


.......


1.带着目的阅读

 一般人所谓的读书目的,就是指从书本、杂志等文字媒体,学习到自己所必要的信息资料。所谓的必要信息,则因人而异,但迅速的引用信息,也就是提高效率的读书法,这一点是大家所公认的。


为了有效率的读书,只要阅读自己所需信息的那几页,阅读书本的目的即已算达到了。例如,有一个问题你无法理解,当你拿到能获得解答的参考书时,根本就不必从最初的一页开始阅读,你一定会翻到解答的那一页,且只阅读这一页。一旦获得了必要的信息,再阅读这以外的部分,将构成时间的浪费。如果自己都无法明确的了解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的话,那就不能开展重点式阅读法。


如果在漠然的态度下,认为某一本书现在很流行,或者他人介绍你阅读某一本书,你就去购买阅读的话,由于你在无心之下阅读,所以可能会在毫无目的中浪费时间。因此,以“忙!忙!忙!”做为借口,大叹没时间读书的人,不妨使自己的目的明确化,再开展有效率的读书方式。

2.最好并读几册书

读书的时间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在车里、教室里、家里,阅读的书籍都不同。换句话说,你在同时阅读好几本书。


一般地,很多人不喜欢在未读完一本书以前,再阅读另一本书。理由是并读是没有效果的读法,根本就无法同时理解两本书的内容。但是整天捧着一本书,一心一意地阅读它,也不见得是很好的阅读法。你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可能全部存在于一本书里面。例如,在早晨的车厢里,可阅读从早报“撕下来”的消息;到了学校,可阅读涉及学习的书籍;回家后则阅读一些轻松性的杂志等。只要能够从书籍吸取信息,就不难拓宽信息收集的范围,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3.先看目录

有些人在阅读一本书时,未看目录,就直接阅读本文。如果目的只是用来消遣的话,那就无可厚非。假如是想学习一些东西的话,如此的阅读将会产生弊端。因为对一本书来说,目录好比是一幅地图,或者是一个罗盘针。欲航海时,没有人会胡乱开船。他们必须事先研究航线,为了抵达目的地,应该朝哪一个方向行进,以及应该停泊在什么港口。阅读一本书也是如此。必须先看所谓目录的“地图”,以便捕捉到目的地的全部过程,再检查如何去阅读哪一部分。对于不必要的地方可以避开,重要的部分则多耗费一些时间阅读。


4.重要之处,可以多读十或二十分钟


一年平均要阅读三百本书。这些书籍,包括纯消遣的,涉及学习方面的,以及为了研究而阅读的书籍。因为学习很繁重,不可能有那么充裕的时间,从头到尾阅读每一本书,所以耗费于一本书的阅读时间,平均只有二十至三十分钟即够。“咦?那么短的时间能读什么书呢?”,或许有人会表示疑问。事实上,一本书所刊载关于个人所需的信息,充其量,只有那么几页罢了。不过,在阅读重要的地方时,一页往往要耗费十到二十分钟。最重要的事情,并非在短时间之内“读完”一本书,而是在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在跳读时,都是适应需要而选择页数,有时只精读刚开始的十页。那是因为有某些书在开头部分,叙述全部的核心之故。如果,你的需要并非十分具体的话,那就不妨精读开头的部分,或者结论的部分。


5.只要弄懂一本书的“关键字”


阅读一本书,并非一下子就能融会贯通,有时必须重复阅读好多遍,再把“关键字”打上记号。

所谓的“关键字”是在一本书里面,以比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重要用语。它出现的部分,必须做为重点阅读。如果一开始就打上记号的话,再次阅读时的效率就会变得更好。另外,必须注意专业术语。只要从中找出关键字,就算是艰涩的专业书籍,也可以在很有效率的阅读下融会贯通。


6.遇到难解的文章时,使文章的关系记号化


有道是良药苦口。有时只阅读一、两页,就会叫人感到头疼,而想放弃不阅读;一旦搞懂了以后,它就会有如良药一般,对你非常有帮助。不过,不管是多么好的良药,如果不喝下去的话,根本就不会奏效。同样的,不管是一本如何有益的书,假如不能理解它的含义,那么,它就等于没有用的东西。

 一般地,难阅读的书籍有两种:一种是文中所使用的语句异常地难懂。例如,动辄就使用专业术语和外来语,或者作者故意卖弄玄虚,绕着圈子说话,叫人似懂非懂。关于那些专业术语以及外来语,只要查查辞典之类就不难明白。至于作者故意卖弄玄虚,兜着圈子所说的话,只要把它们改成浅显易懂的言语,就不难解决。

另一种难读的书籍是文章的结构很繁杂,使人难以抓住前后的关系。像学术性的专业书,充满实用知识的读物,都有这种缺点。遇到这种情况,要把文章分割成几段阅读。同时,也把连接词“然后”、“因为”、“这样”等记号化,如果确实太多的话,就使用号码。如此,由于各文章的关系被记号化,因此可以一目了然。又如,对于罗列的内容也使用号码,并且在头脑里整理一番,经过如此的处理,将比最初的状态,更容易使人吸收。因此,信息收集的效率,自然也就会随着提高。


7.书内附上“绳子书签”


可以利用零碎时间来阅读。当利用零碎时间读书时,最让人感到浪费时间的是必须寻找好几遍,才能找到你想要阅读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就使用自制的“绳子书签”。这种绳子书签被缝在书背,不会掉下来。同时,既然夹着它,也不会妨碍你翻查别页,如果你想参考很多地方的话,使用这种“绳子书签”最方便。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丝线刺入书背外侧再打一个结就行了。或者以玻璃纸把绣线贴在书背表皮也可以。可以购买六种不同颜色的丝线,使每一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茶色是需要参阅很多次的部分,黑色表示最重要的信息,绿色表示正在阅读的部分。如此分开使用,立刻就会知道自己现在想打开的页数,读书的效率也会跟着提高。


8.去掉书本书套、封皮和腰封,再阅读


同样是文字媒体,但是多数的人把书本过于神圣化,而忽略了杂志和报纸。但是,以找出信息的观点来看,书本跟报纸,杂志并没有什么两样。其实可以把书本当成报纸来使用。想阅读时,躺在床上也可以捧着书本;在看电视时,心血来潮时也能拿出书本瞧瞧。遇到必要时,甚至把书本解体,取其中的一部分阅读。


有很多人在阅读时,舍不得拿下书套、外皮以及有些书商在封面加强宣传的腰封。不过对于想活用书本的人来说,那些装饰只会碍手碍脚而已。经常能看到一些人一面把快掉下来的书皮对好,一面阅读。如此这般,注意装饰品,势必将不能全心全意的阅读。刚买回来的书本,只是半成品,在加工成容易阅读的书本以后,才可以说是成品了。接下来,把一直到目录为止的书皮,也就是翻开书本时,手指会碰到的地方,剪成半圆形。如此一来,立刻就可以打开目录,并缩短你寻找需要信息的时间。


 9.笔记不如直接写在书上





有很多人认为学习东西必须写笔记,有些人甚至把物理考试的图描下来,而且还利用彩色笔着色,以为如此就非常完整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为了描这幅图耗费了很多时间。如果碰到考试的成绩不好,就认为自己的运气太差。


“书写”必然要耗费很多时间。并不是说记笔记是坏事,不过,为了这种工作耗费太多时间的话,重要信息的收集将受到影响,结果必然会使效率降低。在阅读或者学习时,对于临时想到的事情,或者是想做为参考的事情,应直接地写在书本的空白部位,如此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而且,书与在书本上面的资料,可以随着书本携带,非常的方便。


10. 画线可利用四色笔标示重要程度


在阅读书本时,千万别在重要的地方画线,遇到这种情形,往往要依重要程度更改圆珠笔的颜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红笔画线,次要者使用蓝笔画线,参考部分则使用绿笔画线。有人认为画线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很麻烦。不过如此做之后,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如果只使用红笔画线,则每一页都是红线,叫人分不清楚哪儿最重要?哪儿比较不重要?以致所有画线地方都要看,当然会浪费很多时间。虽然比较麻烦些,但是以不同颜色笔画线,再阅读书本的话,不管在头脑里面,或书页上面,内容都会被整理,自然就能够成为提高效率的读书法。有一种四色笔,对于这种分色作业很有帮助,对于随时随地读书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11. 书页上角打上“□”、“○”、“△”等重要度标志


在书本的各页上角都打上“□”、“○”、“△”,以及×等的记号,以此来表示该页的重要程度。在阅读时,发现重要处,打上“□”,认为尚重要者打上“○”,如果只能做为参考资料则打上“△”,至于不必要者,一律打上×。书本是知识的宝库,从那儿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正是所谓“读书”的作业。打上“×”的部分,大体上都是难解的装饰语句。也可以说是作者卖弄玄虚的手段之一。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记号,打在书页上角,重读或检查时就可以一目了然,读书效率当然会提高不少。


12. 购买书本时,先看看作者的经历介绍


作者介绍,通常被在封套或封底的上面,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本书所包含的内容,是否为作者的专长。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作者,如果他所撰写的内容,并非他的专长,一般来说,并不太可靠。又如举出了很多似乎很有用的诀窍,但作者不会以实际证明的话,那也不能相信。

还有要看清楚书本的最后一页。这里记载该书的发行年月日,只要看清楚这一点,就不难知道这书是否已经过时,信息是否已经失效。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书本的 “参考文献栏”,它往往能使你找到有益的书。每逢找不到想要的书籍时,不妨看看相关书籍的参考文献。作者利用的参考书往往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