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赵之谦 信札九通 嘉德2012春拍 成交价120.7万元 作品鉴赏 此册收赵之谦书札九通,皆晚年赴江西后致友人者。其第二札言及修《江西通志》及印《管子校正》诸书,有“现在忙不可言,且又有应酬,上司笔墨债又不能不还,至于无暇作书。”古人以修志、刻书视为大事、正事,书画刻印不过是雕虫小技。赵氏四十五岁以后几乎不再刻印,又很少作书画,这是他人生的憾事,亦是中国近代艺术史的憾事。又一札谈及如何在鄱阳县县试时严防“悍党滋事”;再一札则主要为史地考证,谈“宜春致宜阳”(县名)之历史依据。皆是研究赵之谦晚年生活、事迹及学术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一札自云:“若得腰缠十万贯,胜于侯伯多矣!弟总以财为重,科名至无实,不是计也。”更反映了他晚年的思想状况。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才会有“若得腰缠十万贯,胜于侯伯多矣”的悲叹。但他耿直、正义,虽当过几年县令,却并未“以财为重”。在鄱阳县任上,“大水坏民田”,他“殚力赈抚,纤悉不遗”,劳累得“神为之瘁”。“世家子某暴纵”,他“重杖之,民大快”。在“权奉新”时,他因“葺文庙,修桥筑城,甚得民心。”所以,所谓“以财为重”不过是他聊慰贫困的一种自嘲,一种幻想,在实际生活中,他依然是一个清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正直书生。光绪十年,他因贫病卒于江西南城官舍,年仅五十六岁,友人聚资为他营葬于杭州。想一想他的身世,读一读这通信札,禁不住令人鼻酸眼涩,感叹不能自己。 作品资料 赵之谦 信札九通 尺寸:尺寸不一,约24.5×22.5 cm. 约0.5平尺(每幅) 日期:2012-05-14 材质:水墨纸本 装裱:册页(八开十三页) 签条:去非草堂珍藏。郑垂署签。 钤印:郑垂 鉴藏印:药农平生真赏、赵燏黄药农父、半句留阁、曾伯经眼 著录:《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集》142-145页,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
|
来自: 幽莲生梦 > 《暮帆零乱送西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