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经八脉之四阴四阳》

 孙永敏 2018-01-19

八脉交会穴

 公关缺照(公孙、内关,列缺、照海),治五脏六腑之病,叫四阴同治。

 后生外泣(后溪、申脉,外关、临泣),治头面五官及关节之病,叫四阳同治。

  “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说明八穴之精义所在,它是特定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阴脉-四阴穴》

1.公孙穴,本经:足太阴脾经,表里经:足阳明胃经,同名经:手太阴肺经,别通经:手太阳小肠经。络穴。通冲脉。
主治:
① 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胃经所主)
② 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别通小肠经)
③ 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气失肃降,肺经所主)
④ 水肿,黄疸等脾失运化病证。(脾经所主)
因为与小肠经相通,小肠经与心经又相表里,
故治神志病。

2.内关穴,本经:手厥阴心包经,表里经:手少阳三焦经,同名经:足厥阴肝经,别通经:足阳明胃经。络穴。通阴维脉。
主治:心胸内关谋
① 心绞痛、精神异常等心脏病、神志病。
(本经所主)
② 头痛、眼睛充血等五官病。(三焦经所过)
③ 孕吐、月经痛、遗精等生殖病。(肝经所主)
④ 腹泻、呃逆、晕车、恶心想吐等肠胃病。
(别通胃经)
⑤ 手臂疼痛、胸肋痛、上腹痛等本经所过病。

3.列缺穴,本经:手太阴肺经,表里经:手阳明大肠经,同名经:足太阴脾经,别通经:足太阳膀胱经。络穴,通任脉。
主治:头项寻列缺
  ①咳嗽、气喘、呃逆等肺系病证。(本经所主)
  ②头痛、下齿痛、项强、口眼歪斜、咽喉肿痛等头项部疾患。(大肠经所过)
  ③荨麻疹。(肺主皮毛)
④水肿。(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主水液代谢,气化)
⑤溺血。(膀胱经所主)

4.照海穴,本经:足少阴肾经,表里经: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手少阴心经,别通经:手少阳三焦经。通阴跷脉。
主治:
  ①痫证、失眠、四肢懈怠,精神忧郁等精神、
神志疾患。(心经所主)
  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本经所上,膀胱经所过)
  ③小便频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泌尿
生殖病证。(本经与膀胱经所主)
  ④下肢痿痹。(本经所过)
三焦,原气之别使,主要是指阳气。上述病症,
与人的阳气衰弱有很大关系。

《四阳脉》

5.后溪穴,本经:手太阳小肠经,表里经:手少阴心经,同名经:足太阳膀胱经,别通经:足太阴脾经。通督脉。
  【主治】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耳聋,
目赤等病证。(本经所过)
  ②癫狂、癔病、精神病、神经衰弱。
(表里经心经所主)
  ③小便赤涩,流感,疟疾。(同名经膀胱经所主)
  ④黄疸。(别通经脾经所主化之病)
  ⑤腰痛、颈椎病(膀胱经,督脉)
6.申脉穴,本经:足太阳膀胱经,表里经:足少阴肾经,同名经:手太阳小肠经,别通经:手太阴肺经。通阳跷脉。
主治:
  ①头痛,眩晕、腰腿酸痛。(本经所过)(申脉)
  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
(同名经小肠经的表里经心经所主)
7.外关穴,本经:手少阳三焦经,表里经:手厥阴心包经,同名经:足少阳胆经,别通经:足少阴肾经。络穴。通阳维脉。
主治:
  ①头痛、颊痛、牙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瘰疬等头面五官疾患。(本经所过)
  ②热病、感冒。(本经所过主)
  ③胁肋痛,上肢痹痛。(本经与同名经胆经所过)
  ④高血压。(本经与别通经肾经所主)

8.足临泣穴,本经:足少阳胆经,表里经:足厥阴肝经,同名经:手少阳三焦经,别通经:手少阴心经。通带脉。
主治:
①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眼疾、胆囊炎,
胁肋痛,足跗肿痛。(本经所过)
② 乳痈,月经不调。(表里经肝经所主)
③ 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全身串痛。
(胆主一身之气,三焦散布全身。)

小八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