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峻穆风流、贤士朝晖:看别人是怎么评价薛明辉的

 杨关桥 2018-01-19







峻穆风流 贤士朝晖

——题薛明辉书法集 


 京兆沈郎


雪中的少林寺,真是庄严胜境。我在山中走了一天,雪深没踝,鞋早已湿了,身上却不冷。为的是去初祖庵,看已是老友的一群鸽子和黄庭坚、蔡卞的两通大字的原碑——常住院的碑林中所陈,是复刻本。


及至山门,人迹全无。不死心,叩环,弗人应。但也不失望,从包里取出茶来喝,檐下的雪浅些,两行梅花,是猫的爪印。斟碗茶於其侧,拍照,发了张朋友圈:“邀猫同饮”。电话响:“来登封了!晚上吃饭!”——声如洪钟,是明翁。


是夜我已坐在他的书房里,我对此地的熟悉一如会善寺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诸登封名胜。工作关系,每年来许昌两次,事完必至嵩山小住,必访“太室尊者”——这是明翁的号,他将之刻了枚陈巨来一路的朱文印,常用。


明翁——我一直这么称呼明辉老师—颇以美食家自许。他爱吃,肯下厨,尤好厚味。我惯食简素,所以对他的赏饭美意都辞谢。他又嗜茶,我却扰过不少。在这间书房里,我喝过他的各种茶,敬聆过许多傥论。明翁健谈,最爱月旦人物,说河南书法界的人事,我不熟悉,而他因过从多,讲来妙趣横生,如果笔录下来,都是修志书“方技传”的上好材料。但我更乐闻他讲本城掌故,市井小民,离合盛衰,风俗物产,地望沿革,他莫不讲得真切而动情。我曾劝他次第写下,积数十篇,便可以出一本《乡里旧闻》(借孙犁先生文章之名),或比只印书法集有趣。但他说登封地狭,即使用化名也怕惹上麻烦,“算了吧!”其实他也写过几篇的,发在他的公众号上,文字朴野,颇具民俗学的价值。


因为我今天吃的烩面,他遂讲起这河南标志名吃的源流——据他说,此物实自陕西面变化而来,问世不过数十年。我们都推重刘震云老师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里面亦多次描写这小吃。据明翁的考证,书中第一次写到烩面是上世纪初,其时它尚未诞生,所有算小疵。我对此事毫无研究,不能置一辞,但爱读书而能思考,总是可贵的。因今天以书法名世的人,多以此为工技,手上虽或纯熟,常以不学贻笑,如“影後”“範进”之类,令人惟有摇头。我看明翁字多矣,则鲜少不通处——此似末节,实已难能。


明翁送过我几幅字,今夜踏雪而来,惭愧又蒙厚贶。写的是放翁诗中一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仍是陆子浅白而林姑娘戒香菱“万不可学”的一路,温存卻亦可亲。携归旅舍,拿一件新得的北朝马俑压着悬在窗下,边上还有一瓶向酒店主人索的山茶——我出门总带着茶器花瓶——客舍逼仄,有这些却不生硬了。明翁各体兼擅,我最爱他的简帛体,古味盎然而能流宕,结体合于法度——简言之即是有书卷气。今人写隶书,重笔法而轻源流是一通病,简言之就是习于用隶书的笔法写楷书的字形,此实本末倒置。“隶书由篆书来”,此虽常识,人恒忘之。我不曾问过明翁是否用力于《说文解字》,他的隶书却是标准的“隶书”,结字用笔,与魏晋人同,求诸当下,似不多矣。


明翁好客,我到登封,他总欲尽地主之谊,我都客气地辞谢,每次有此一番夜谈就极可感。他性倜傥,嬉笑谑浪无所不至,兴至会起身去书架上拿起竹板唱上一段——词很熟,没有口音而带京腔,颇不容易。登封之地,因岳而显,自汉武帝置县以来,代为名胜,唐宋金元书迹刻石随处可见。小城风气,崇文尚武,大有别于吾国北方的多数县治。忆我初来,晨起散步,即惊感于这里公园广场无人跳舞扭秧歌,晨练男女,所操皆是拳剑,真是峻穆风流。明翁生长于斯,又肯留意乡邦文献,加以好学弗倦,积二十年之力,才致今日成就——既赖临池之勤,无负先天之厚。


名翁书翰将付印,命我识数语于前。闻之一则惧,一则喜。惧我于书法无所知,实不能道其笔墨之妙以助读者之欣赏;但拙文得附佳作以传,则如顾亭林所谓,“亦人生难得之遭逢也”,私心不免窃喜。唐人云:“贤士胜朝晖,温温无冬春。朝晖烁我肌,贤士清我神”,因漫述与翁之交集感会,固无高论,要皆实录,幸读者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