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力量——解读李子的两首词

 查理13 2018-01-20

李子是近年来极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词人,是以旧体的形式写当代人情感的一个代表人物。其诗词简约晓畅,看似冷隽,实则炽热,有一种打动心灵的真实力量。下面我来试下解读他的两首词,发表点陋见,抛砖引玉。

这首词选自他的博客。
西江月
秋雨三千白箭,春花十万红唇。流年旧事候车人,背对山间小镇。  酒肆阑珊灯火,歌楼午夜风尘。繁华似梦似青春,似你回眸一瞬。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是写一个山区青年到城市打拼的故事。不发达地区的青年人,不安于现状,向往城市,来到城市,希望闯出一方天地,干出一番事业,这种心理,很容易在大量汇集外来人口的北上广等大城市获得共鸣。词一开头写青春期驿动的心,燥动的心。我们都曾年轻过,青春期美好的人生才开始,梦想很多。对城市繁华的向往,对灯红酒绿的向往,对事业、爱情甚至性的向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了。青春期多愁善感,惜春悲秋。秋雨与春花,是时光的形象化,是一个渐渐长大的概念。把春花比作红唇,秋雨比作白箭,暗寓了惜春悲秋之心境,这不是古人诗词中那种多到泛滥的春愁,而是青春期特有的多愁善感。但这两句的意义又不仅仅限于此,我认为它还有更深的含义。“春花十万红唇”,实际上是对城市的想象。大城市灯红酒绿,遍地美女,对山区的青春期孩子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我们不必讳言,性是最原初的动力,特别是对青年人来说。而“秋雨三千白箭”,则暗寓了对现实的不满,山区的贫穷和单调,生活受到压抑,理想不能施展。因此,这开头的两句,不仅是时间的纬度,也是地域的纬度,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后面的叙述定下了基调。接下来,这颗驿动的心终于采取了行动。“流年”二字紧承前面的春花秋雨,“旧事”二字则逗出下面的叙述。再接下来是一个候车的特写镜头——“背对山间小镇”。着“背对”两字,表明他离开故乡的决绝态度。
词的下阕,将镜头一下子拉到了多年以后,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城市场景:酒肆和歌楼。这两个场景的选取,呼应了上阕的“十万红唇”。对这两个场景,附以“阑珊灯火”和“午夜风尘”来形容,给人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这里面固然有奋斗,有成功,也有颓废,有堕落,有如鱼得水的潇洒,也有随波逐流的无奈。词里故意回避了在城市的具体打拼过程,而用“酒肆歌楼”来侧面描写,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接下来是一句总结——“繁华似梦似青春”。繁华似梦,一个“梦”字,总括两项,即是对在城市混迹多年的回顾,也是当年对城市的憧憬,是理想之梦,青春之梦。“青春”二字也是如此,将城市的繁华与燃烧的青春融为一体,打成一片,不由得令人想起“我拿青春赌明天”的歌词来。写到这里,似乎这首小词可以结束了,却还有一句富余,这一句该写点什么呢?结果出人意料,李子写的是“似你回眸一瞬”。在前面两个“似”之后,竟然又出了第三个“似”。这一笔很妙,真是神来之笔。“回眸一瞬”,可以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午夜的风尘里,在阑珊的灯火里,对人生的短暂回味;但它更是一个特写镜头,是当年登车远去的最后一刹那,对故乡那充满柔情和不舍的回眸一瞥。“背对山间小镇”却还是忍不住“回眸一瞬”,这个镜头感特别强,特别动人。似乎在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真的不后悔吗?通观全篇,这一句最容易触动我们柔弱的心灵,让人几欲落泪,这是典型的“四两拨千斤”。
另一首词也选自他的博客。
少年游
车过武汉长江大桥
长车剌夜过江桥,杯酒客魂销。繁灯细雨,芸窗旧梦,一地碎琼瑶。  青衿红伞花光映,采采忆蘅臯。此夜归人,当年游女,木叶走波涛。

这首词写一个当年的大学生,多年以后坐火车重过故地的故事。这从芸窗、青衿等词语可以明显看出。词的上阕写车过武汉大桥时的情景。“刺”字下得新奇,“客魂销”三字虽然老套,但看完全篇,却发现全由此三字笼罩,失落、惆怅、怀想、甜蜜,五味杂陈。“繁灯细雨”,写烟雨朦胧中的武汉三镇之夜,别有一种凄迷摇曳之美。再加上“一地碎琼瑶”将这一意象补足,美感得到升华。同时,“碎琼瑶”不仅关涉“繁灯细雨”,也关涉“芸窗旧梦”,暗寓“梦碎”,欲扬先抑,逗起下阕。
下阕将镜头拉到学生时代。“采采忆蘅皋”,“采采”二字非常出采,神形俱备,帅哥美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形象,跃然纸上。李子还写过“采采少年郎,中有从前我”什么的,可以参看。读到这里,我们看出来了,这大概是大学生的一次集体春游。湖北号称千湖之省,武汉也多水多湖。因此,大学生们来到水边湖岸,红伞、阳光和摇曳的花朵,映衬着他们青春的脸庞,有的同学还会时不时地采上几朵野花。这是多么快乐的时光啊,我们甚至能够听到他们清脆的笑声。大学生们出游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生爱情故事的。从大学过来的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一些若有若无、有意无意的情愫,总是在这样的时候从心里生长起来。“此夜归人,当年游女”,一句“当年游女”透露了其中消息。这句是用典,“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中的《汉广》的典故。但用得极其自然。地点、事件都切合得天衣无缝。最后一句“木叶走波涛”也是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用的是《楚辞》中的《湘夫人》。《汉广》中有“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的句子,故这里的“木叶”一词,实际上是将两个典故贯通起来了。而且可以猜测,作者这次过武汉,应该是秋天。“木叶走波涛”应该是双关之语,也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俗语“打水漂”。这些大学时代若有若无、似深似浅的情感故事,早已烟消云散,但却在作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一旦故地重过(还不能说重游),便自然地冒了出来,成了一阕美词。
这两首词所描写的事,都是万千人所经历过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是那种人生难得一遇的大事、奇事。李子的长处,就是能够将这种万千人心中有的事写出来,而且写得凄美动人。写万千人心中有之事,将万千人心中已经迟钝的柔情揭示出来,李子的诗词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追捧者,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唯其不伪饰、不拔高、不矫情,才显得特别的真实,特别的打动人。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原载2013年2月《诗词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