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选登】西园——悉园·惜园

 平泽涛 2018-01-20

本作品获“寻访风物遗迹,发现故乡历史”——汕头市首届中学生写史征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学校:潮阳黄图盛中学

指导老师:姚伊林

作者:陈佳珊、陈奇塬、陈炎豪

作者照片:


西园——悉园·惜园

作品简介:该文以潮阳西园为寻访对象,在网络信息搜索的基础上,通过实地探访,了解现时西园的现状,对比昔日盛景和今日困境,反思西园的发展困境。

创新之处:在众口盛赞中的西园,精美秀丽。但几位作者因其身份之普通,无法探得盛景,反而能从普通的角度中,看到盛名之下西园的败落,从历史角度思考其兴盛,从现实角度思考其衰败,从发展角度思考其应变。


       邹鲁之滨,文光塔脚下,有一座声名远扬的私家园林——潮阳西园。当我们通过网络了解它时,各种参观者生动的记载,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我们。据相关资料显示,西园是潮阳人萧钦历时十余年,耗资巨大修建的一所私家园林,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该园为岭南四大古典园林之一,在棉城也是地标性建筑之一。

       一、访园记——悉园

       询问起这样的一个建筑,我们周围的同学却是一片茫然的样子。为何盛名在外的西园在本地却不为人知,我们决定去寻访一下,或许,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在几经询问后,终于到达目的地——西园,但大门紧闭,院墙高立,把园内与外界分开来,更增神秘。门上锈迹斑驳,院墙粉漆剥落,莫不给人一种破败萧凉之感。我们在门外等候之时,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伯对我们说:“这是私人住宅,不让别人进去的,回去吧,不要在这里等了。”久扣铁门,却了无回应。当我们在打算放弃时,一对中年夫妇走近,用钥匙打开铁门,我们猜想,这该是主人吧。我们乘机上前表明来意,询问能否进去一睹真容。看得出,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主人有些反感,犹豫之后,他们勉强同意我们进去,但前提是不可以待太长时间,而且对他们现正居住的楼房不可以进行任何拍摄和记录,这是他们的隐私,不希望过分曝光。在协商之后,我们得以地进入参观。

图1 西园大门

        进入园内,映入眼帘的是座落于中庭的扁六角重檐井亭,有关资料曾介绍过它建成至今已一百二十多年了,最初周围是一个小池的,只是现在已经填平。在我们细心观察和记录的时候,现任主人,一位已朝枝之年的老伯——肖伯,出来向我们介绍,他人很和善,很耐心地为我们介绍一些会被容易忽略的细节。

图2 扁六角重檐井亭

        肖伯带我们看了整个亭子,他说,在亭子的正面看,因为视觉效果,只能看到四根石柱,一步步走近,被挡住的两条石柱才会慢慢显露出来,而且每根石柱都是不规则的六边形,前窄侧宽,容易给参观者造成视觉效果。看完亭子,肖伯还带我们走了一圈中庭,他让我们认真观察地上卵石的排列。初看时,只觉得错杂排列,毫无章法可言,可走完却惊喜地发现卵石的纹路竟组成了一只鹤和鹿。在中国古代,“鹿”同“禄”,意为富贵,家财兴旺,而鹤则意为延年益寿或身居高位。再把六角重檐井亭,鹤,鹿,三者合一,则有鹤鹿同春,即六合同春,寓意国泰民安。由此可见,整个结构布局,可谓之匠心独运。

图3 鹿像卵石路

        在我们还惊于卵石的排列纹路时,肖伯向我们介绍西园中建成至今最久的房子——一排红色的残破的中式建筑。这几个房间并排而立,红色的窗户上,雕花精美而且镶嵌着漂亮的彩色玻璃。老宅的走廊和窗台上,却支撑着很多木头,看来是怕坍塌的缘故。这是主人以前的老宅,但老人看向老宅的眼神里满满的遗憾和无奈。我们想靠近老宅进行更仔细的观察拍摄,却被老伯制止。肖伯说,老宅现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危房了,现在的整体框架都是靠加固的木头支撑起来,如果我们靠的过近可能被一些掉落的瓦片砸伤。所以为了安全着想,我们都只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观察。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无不透露出年久失修的萧条破败的气息。双手触上年代久远的栏木,它们因长年风吹雨打的侵蚀,现在已经摇摇欲坠;原本精美的窗花,也因没有专门的保护失去了原本的光泽,变得黯然无光;屋顶上随风摇曳的杂草似在宣示它的主权,而摇摇欲坠的瓦片则像是在为这座老宅的破败发出一声声的叹息。

图4 经久失修的中式建筑

图5 残破的窗户

        老宅的另一端是书斋,书斋外有一口井,已经开凿多年了,而井水到现在仍可以使用。肖伯边说边带我们绕进了“书斋”。虽然我们还是没能进去观察,但从外面看,西园的书斋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宏大,相反它比较小,却有古朴典雅的气息,就像归有光的项脊轩一样,清幽宁静。肖伯让我们观察书斋外的石墙,说石墙的设计也别出心裁。来不及等我们猜出墙的含义,他就向我们作了介绍:站在井的附近看,墙就像一本翻开的书,而走出来,站在门外看,墙则像古代徐徐展开的书卷。门上的小圆洞,则是神话传说中神明身后的光环,而墙上的小门也像极了一本小书,整个设计完全贴近书斋的气息。“以书育人,以井鉴人”,或许是当年西园设计者的设计深意吧。

图6 “翻阅”的书斋门

        看完整个中庭,肖伯示意我们该离开了,可是我们没看到资料中介绍的假山,于是向他提出询问。肖伯说假山在老宅的后面,只是现在老宅已经不能通过,所以假山部分我们应该是看不到的。闻言,我们一行人都靠近老宅在窗隙门缝中窥得假山一角,因为是远观一角,所以,也看不到什么东西。而记载中,假山中的“引鹤探梅”“东山八景”之类的景点,大量的文人墨客的题字,我们都没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现主人居住的西式洋房,也不允许我们走近参观。这是我们西园之行很大的遗憾。    

图7 阳光下的书斋门

        二、游园思——惜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西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现在的西园就我们看到的中庭部分建筑,虽已破败,仍可以看见当年兴建时的辉煌,大到整体构造,小到雕梁石柱,无不巧夺天工。西园主修者萧钦所在的萧氏家族在潮阳乃是大家族,族中读书风气较盛,家族成员普遍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期间出现过萧端蒙、萧重光等文化名人,仅《潮阳县志》有记录的就有11位⑴。查阅《潮阳县志》,我们看到了关于萧钦的如下记载,:“萧钦……承建英国商人土木结构‘番仔楼’……由于为人诚实,守信用,深得英商赞赏,遂被聘为怡和洋行买办,从此跻身汕头实业界。……购得汕头基督教浸信会礼拜堂左右海滩地,续建至安、怡安、阜安、镇邦等街道下段直至海墘内街的楼房仓库等,成为汕头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⑵”据这样的记载,我们解读如下:萧钦从事建筑行业,自身有中式建筑学的专业知识。而汕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外来建筑模式的涌入如英国领事馆、潮海关、美国浸信会教堂等,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为洋人建房的经历,丰富了他的建筑专长。在其发家之后,自身也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他将潮汕建筑风格和外来的建筑风格融合并创新,斥巨资修成这样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去分析,在潮阳这样一个文化相对落后地区,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兼有较高美学文化价值的建设,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这于岭南园林的建筑来说,是创新的一大步。不管是兴建之时还是现在,它的文化价值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是我们无法去估计和衡量的。我们的探访虽是管中窥豹,但是西园建筑之精美,还是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在震撼之余,遗憾,也让我们不得不得对西园的现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我们日益重视文化传统,重视历史根基的今日,西园却在日益淡出人们的视线。青年一辈不知道它的存在,因为在潮阳各种文化宣传中,这个建筑是最少被提及的。而上一辈的人即使知道,也是知而不详,因为私宅的缘故,使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和了解。而从我们和主人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政府对西园,也只是立牌认定它为文物,但是平日也极少有关注和维护,偶尔有的就是一些文化参观活动。以上原因,使得今日西园已经“默默无闻”。而从园内的设施看,西园给我们留下的遗憾多过震撼,遗憾的就是它的破败。它的破败,与保护不力有很大关系。修建百余年,衰败难免,但是部分建筑败而不修,要么被闲置,要么干脆拆除,这样就会加速园林的衰落。而少数因生活或现实需要进行的修缮,都是随意请人进行修缮,缺乏专业的保护意识和能力,如老宅窗户的废置和更换,又如扁六角檐亭周围的改动,这都破坏了西园的建筑整体的风格美。更糟糕的还有人为破坏,如,西园部分建筑墙壁上所喷刷的文革标语赫然在目,以及外墙粘贴的现代小广告密密麻麻,这些都与西园的建筑的文化的气息格格不入。

图8 历史留下的令人痛惜的一笔

        西园的现状令人担忧,很难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磨损,若干年我们是否还能见到这座建筑。我们也曾向现主人询问过为何不对西园进行修缮,主人闭口不答,但神情中满是无奈和惋惜。从旁观者看,西园的建筑规模较大,建筑技术高超,如果要进行修缮和保护,对于相关技术和资金要求较高,且费时较长。萧氏后人发展现状如何,我们不能无端猜测,但相信仅凭私人的力量,恐是无法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另外,它是一处文物,可能要进行相关的修缮既需要政府的允许,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但是,这些,在现今都无法实现,这或许和西园特殊的身份——既是私宅,又是文物有关系。同样,西园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挥,逐渐被遗忘也和这双重身份有关系。作为私宅,它并没有对外开放的义务,但是作为文物,它又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各种游记,基本都是一些政府接待任务,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能进入,即使只能看到小小局部,也真是三生有幸。西园会被遗忘,也在情理之中。对于现状,我们除了表示深深的惋惜,似乎也该做点什么。

         当下,汕头市正在大力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很多新修的仿古建筑,如明安里、耀明书院等,都被定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得到宣传和保护。今年,汕头市区小公园地区的修复开放,对近代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在想,作为一个杰出的近代建筑代表,西园是否也能搭上这趟快车,重新找到新的发展起点。如果相关的政府部门和西园现任主人能够进行沟通协商,利用政府的力量来对西园进行较好的修缮和保护,并且把西园作为潮阳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来宣传。在相关保护工程完成后,主人也应该让西园走近公众,有时间性的,有区域性的开放西园,利用西园开发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观光,也可以利用来开办相关文化展览,增加民众对潮汕建筑文化的认识,让西园这一建筑瑰宝,重焕生机。


绘画作品:

【注】

⑴据《潮阳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034-1115页,整理。

⑵《潮阳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085页。

上文所有图片,均由本文第二作者陈奇塬于2017年9月9日拍摄于潮阳西园。


指导教师姚伊林点评

        “西园”这一建筑,它是我的近邻,离我家咫尺之遥,但却无缘一探庐山真面目。幼时家中的长者念叨的一句歌谣“起厝格玻璃”,就是讲这座豪宅在本地人心中的高大上。当经过西园,透过外墙高高的窗,看见里面那些美轮美奂的彩色玻璃残片时,我想,许多人,都会和我一样,除了惊叹它的精巧,还有好奇它的神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做好这个课题,学生走出校园,进行了实地的考察。我估计他们可能要吃闭门羹,但是没想到机缘巧合,让他们能够进入参观。虽然只能看到中庭局部,但是,也已经让他们感受到西园建筑之精美,慨叹西园现状之败落。按他们的说法,如果西园任其败落,若干年后,西园或许都可能不存在,所以,这样的一次寻访,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为了寻找这座庭院主人的相关的资料,学生学会了查阅县志,并对获得了信息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推理。这种史料查找考证方式,其严谨性远比现在网上搜索来得靠谱可信。对西园的反思中,他们能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于西园发展,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有其可行之处。




带你领略潮汕童谣

“童谣——潮汕地域之翡翠”

敬请期待!!!

下期预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