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故乡

 雪暮rlurhb7lcu 2018-01-20
对于久远的人事,未必真远得想不起来。一大半因为生的匆忙,的确忘记了,一小半则是缘于出身或者过往而羞于提起。人活着总是向好向新,弃故弃旧的,放着眼前的美好不理,反而翻开旧经去念,岂非是个傻子。只是三千烟云象,何处是卿身?不管愿不愿意,真实的你就藏在旧事里,只要愿意去想,它们都还在,并带着幽怨的神色,请你赏它一眼。

唐士曾有“何必剃头为弟子,无家便是出家人”的句子,似今人我辈虽无向禅的心,这话用着却也合适。谓家者,应当高堂安在,庭院荫荫,出门三里五里,归来茶饭黄灯。谓故乡者,应当小城安闲,村落亘古,风里粉墙绿树,月下青野浮烟。当今的人世,安宁早已不在,到处充满了开发的气象,互相比着铺路架桥,平村竖楼,人们亦如惊慌的蚂蚁,流落在所谓的繁华处变动不居。

父母在,若几年不能看望一回,则与不在何异。子女亦有,若经常不能相陪,便和没有一个样子。上了年纪的人,本该待老而不慌,想着身前总有儿女,可病倒了往往是邻居帮着送医院。年轻人亦奔着自己的梦,逢年过节还要加班加点,小小的年纪,就要感受涉世的不易与孤身的寂寞。若人世是一张烟火丛生的《清明上河图》,那现在就像是撕碎的一地纸屑。

故乡,乃根之所在,是漂泊千里,蓬身可转的归巢。看见一棵老树,就会想起晨雾中送你远行的家人,走向一处高岗,便会想起那片风中摇荡的黄花。你的童年在此,你的少年在此,一去不归的只是你自以为傲的青春。时光如手,未来还会把你推得更远,你与故乡的丝线越绷越紧,到那时轻轻扯断已很容易,更遑论还有一把城市化的剪刀,心急地剪而后快。

若故乡有知,当知浪子薄情,游子无心,它料定断线的纸鸢不会回来看望,又何必独守着当初的天空。它亦知自己的美,一山一水皆是深情,可没有了朝暮相伴的人,便成了不具意义的孤美。与其如此,倒不如请那些治世喜功的人,在自己的身上刀笔并用,以满足他们的宏愿。所谓“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所谓“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那不过是拙朴的古人,应得的拙朴,像我们这样活得慌里慌张,焦烟躁火的人,如何配得上呢。

人间大道本无道,犹把迷途当乐途。自以为聪明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太急,的确回不来了。其实,也不必回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