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报之五走近大华

 网罗天津卫 2018-01-20
中老年时报 2012年5月24日
相关内容,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09f84b01015qdy.html

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一日星期六的《北洋画报》第三百二十六期的纪念大华饭店两周年专版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北洋画报》上大华饭店的广告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北洋画报》上大华饭店的广告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如今的建设路与营口道交口处有一座很不起眼的三层小楼。她距离狗不理大酒店不到三百米,但相比于狗不理的灯红酒绿,这里只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我曾不止一次听老人讲起过此地往昔的辉煌与荣光,然而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她就是民国时期津门首屈一指的西餐馆——“大华饭店”。

只要你随便翻开一张北洋画报,几乎都能看到大华的广告。“天津第一华贵餐馆”;“破天荒、纯西式、最华贵”;“西餐、跳舞、屋顶、花园”;“全津第一华贵之西餐社、中外名人闺秀游宴之所”;“陈设幽雅、用具华贵、肴饮鲜美、特殊清洁、备有雅座、须请预定、屋顶花园、冬日花园”这些都是当年的广告词。由此可见那时大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了。其实注重宣传是其主要经营手段之一。饭店每年都会从总股本中拿出百分之十用于各种广告费。这是借此途径,使其在津沽大地做到了家喻户晓、闻名遐迩。

大华成立于1929年5月28日,到1929年5月28日正值成立2周年。因为刚巧赶上在孙中山先生的国葬期内,所以推迟到6月2日举行两周年纪念。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一日星期六的《北洋画报》第三百二十六期上设专版介绍了此事。版面中间是社会名流袁克文袁二公子的题字“满足清净”。另外还刊登了饭店的内外景照片及两篇纪念文章——《两岁之大华》和《蒸蒸日上之大华》。

所谓“光说不练嘴把式”,大华可不是只会做广告忽悠人的。正如《蒸蒸日上之大华》中写道一样,“西人在津所经营之饭店无及其精者,吾一人入其中,俨如置身巴黎、纽约,此良非过誉也。至食物之精洁,菜单之丰富,烹调之得法,器皿之高华,则实其成功之最大助力。”

另外,大华的管理体制也是其名扬四海的稳固保证。这是因为饭店并非几人集资而建,而是一百人入股组成。为了避免垄断,每人只能占一股。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百名股东多为社会贤达,平日里交际频繁、宴请不断。大华就成为了他们的特定招待场所。根据《两岁之大华》中的记载,“两年依赖,以同人协助之得力,社会颂扬之交加,业务因以日趋发展。政军界银行界均指定大华为唯一宴会之所,而会社之长期在大华聚餐者,则有群一社、益友社、聊青社、仁社、岭南大学同学会、复旦大学同学会等。”

大华的股东们不仅会拉关系户,其中许多更称得上是知识精英。《蒸蒸日上之大华》有相关描述,“事在乎人为,得人者兴,大华之委员会监察及经理,均或为商界闻人,或为商科学士,虽云大材小用,然证以他人则失败,彼独成功,可见事业之发达,端赖经营与知识。”

我们以上说的这些都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华饭店。八十多年后的2011年3月24日,当我踏入这里时,我再也找不到任何天津第一华贵餐馆的影子。几十家住户挤住在一起,门口摆着自行车,楼道堆满杂物,厅堂漆黑不看,走廊狭窄憋闷,原来的雅座包间成了今天的住户人家。似乎只有这破旧的木楼梯还有当年奢华的痕迹。李白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当一座饭店伴随着一个时代而烟消云散时,她留下的经营之道依然是当今企业发展的最佳范例,当我们了解并研读这些秘诀后,我们仍难能够传造出今天的大华。

 

大华饭店今昔对比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2011年的大华饭店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2011年的大华饭店
    读报 <wbr> <wbr> <wbr>之五 <wbr> <wbr> <wbr>走近大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