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卫老照片〗2517:今昔对比看津城 一百二十一 原花旗银行

 网罗天津卫 2018-01-20

今昔对比看津城 <wbr> <wbr> <wbr>一百二十一 <wbr> <wbr> <wbr>原花旗银行

 

“细节决定成败”,前两天我在博文中提过这个观点。今天在“今昔对比看津城”专题中依然想再说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景物,像前人一样按下快门,可能许多朋友都觉得此项工作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按图索骥的找对地方,选好构图,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随着拍摄的深入,我开始发现,其任务核心并不是一味模仿前人。当新旧两张照片放在一起时,乍一看可能感觉景物完全一样,然而用更为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其中的不同之处几乎比比皆是。想要像老照片的拍摄者那样,选择同样的时间、等待同样的光线、找到同样的地点、寻求同样的构图、摸索同样的景深、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这些都是说来容易,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即便手上有小小的抖动,都会影响到新照片的准确性。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一次又一次的否定自己的照片,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来过。

就拿这张花旗银行的对比来说,我曾四次在此位置上,拍摄了三十多张照片。前两次去,细微的变换角度和各种数据后,就拍了十多张。可奇怪的是,怎么也找不到老照片的这个角度。拿到电脑上放大后仔细比较,才发现老照片上,右侧的中南银行是两层,而现存的建筑是三层,这是怎么回事呢?查阅史料后我才明白,原来中南建于1922年,初建时为钢混结构二层建筑。1938年经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增建为三层。由此可以推断,老照片的拍摄年代是1922年至1938年之间。熟悉了这段历史,当我第三次、第四次再来到这里时,我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最恰当的角度。

其实对于我来说,每一次拍摄,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每一次否定自己,意味着一次充实与提高;而每一次重新来过,更像是一次飞跃与升华。历史不能没有细节,只有你了解它,才会意识到自己照片与历史的差距。当你的照片逐渐接近历史,乃至与其吻合时,历史才会在你的镜头中变得更加清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