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玉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下):三位大咖详解,实战精选必备

 我心飞扬695 2018-01-20
1

主持人:

中国畜牧杂志 赵楠

嘉宾:

刘岭博士 孙得发博士




2
陈玉米究竟怎么了? | 访谈 II

主持人:

中国畜牧杂志 赵楠

嘉宾:

袁建敏博士 孙得发博士




袁建敏教授精彩解答



1

肉鸡生产性能2-3年的玉米最好吗?

新收获玉米需要一段时间后熟,储存一段时间后完成后熟。相对来说,储存1-2年即完成后熟,又不至于因呼吸作用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品质。




2
陈玉米在家禽饲料加工过程的粉碎筛片,多大孔径为最佳?

我们只比较过6mm孔径与3mm孔径的粉碎粒度效果,可以提高大颗粒比例,减少细颗粒比例,更适合作为肉鸡饲料。




3
过氧化物已经产生,再添加抗氧化剂有效吗?

过氧化物一旦产生,就会侵害动物的组织,添加抗氧化剂应该是有助于避免过氧化物对组织的损伤,应该是有效的。过去我们很多人认为,添加抗氧化剂, 是加在油当中,是加在体外抗氧化,实际上从我们实验来看,应该是也有体内抗氧化的效果。




4

陈玉米氨基酸消化率影响不大,但氨基酸水平影响很大,使用时不用考虑氨基酸调整吗?


我们刚才讲的,陈玉米蛋白质的含量并没有下降,氨基酸的含量通过我们的研究也没有发现有波动。由于不同批次玉米氨基酸波动很大,设计配方时,应根据氨基酸实测值来调整配方。




5
新玉米和陈玉米有没有对比的实验?

这是两个话题。陈玉米是跟正常玉米去对比。没有做过陈玉米与新玉米的对比试验。




6
可以定哪些指标来判断陈化玉米吗?

2007年之前,《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将粮油储存品质分为宜存粮油、不宜存粮油和陈化粮油。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执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的通知》,将稻谷、玉米、小麦的储存品质指标调整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陈化粮的概念就此取消。


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表现为食用品质和使用品质下降,严重陈化时色泽、气味、口感明显变差。判定粮食是否陈化,主要是色泽、气味、口味、脂肪酸值,霉菌毒素含量等食用品质指标。




7

陈化玉米怎么使用安全?添加多少比例合适?除了调整能量指标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根据陈玉米具体是哪些指标出现问题决定,如果是霉菌毒素超标,需要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陈玉米添加比例与其氧化程度有关,亚油酸会降低,但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陈玉米氧化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有哪些?能产生哪些危害?肉鸡日粮中添加比例正在通过试验探讨。




8

老师讲不同品种影响不一样,请问老师,德美亚品种有什么特点?在饲料里面使用,要注意什么?


我们曾经测定过德美亚1、德美亚2、德美亚3的物理和化学品质。我印象中,德美亚的容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些德美亚3中的ADF含量是非常高的。我们今年即将在动物营养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关于东北玉米的代谢能的测定一文中,我们提出在家禽当中玉米的表观代谢能会跟ADF呈现负相关。ADF含量越高的话,它的代谢能会越低。所以我想,德美亚如果ADF含量高的话,它的代谢能会低。


另外,储存玉米的粉碎粒度与ADF也呈负相关,ADF越高,储存后粉碎粒度越小。德美亚如果储存时间长的话,会导致粉碎粒度很小。所以说一个是我们的粉碎粒度上要去考虑。当然,如果容重大而且硬,如果说它不是陈粮的话,它的粉碎粒度还会大一些,也许可能还会帮助鸡胃的发育。关于德美亚,我们可能要多方面去看。但是我没有真正研究过德美亚品质评价,只做过一些检测。如果网友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联合来做一些试验,做一些对比。




9

既然陈玉米与陈化玉米不同,陈化玉米的相关问题是不是更多?有没有陈化玉米的研究及解决办法?


陈玉米和陈化玉米是两个概念。从我们国家来讲,也一直在关注。国库的粮食,粮食部门一直在检测,他们也采取各种手段让粮食储存的品质更好、可储存的时间更长。他们经常会检测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如果低到一定程度,就判定不能继续储存,要赶紧出库。如果不能出库,就可能真正的导致出现陈化的问题。国家标准GB/T 20570-2015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中将物理指标色泽、气味,化学指标脂肪酸值,以及品尝评分值作为宜储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划分,脂肪酸低于65为宜存,低于78为轻度不宜存,大于78为重度不宜存。该标准中省去了霉菌毒素等安全指标。针对不同指标的陈化,可能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刚才提到的,如果是霉菌毒素高了,那么可能就要加脱霉剂;如果是脂肪酸高了,那可能要添加抗氧化剂;如果是其他指标高了,那么可能需要从我们营养的角度相应的添加保护措施来将破坏性降到最低。




10

当年新玉米(2017年刚刚收购)玉米马上烘干就使用,玉米没有经过后熟化,对鸡体影响大吗?


过去我做过很多新玉米的工作,像这种情况,今年可能会比较少,因为今年我们是大量的要谈陈玉米利用,今年不存在玉米青黄不接,不像往年一样新玉米一上市就会被用作饲料的情况。但是,我做过晾晒的新玉米肉鸡饲喂试验,会导致肉鸡腹泻。我们在有些场合也讲过,新玉米的现象跟它的一些可溶性糖,还有一些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可能会有关系,但是我们还没有证实。但是,可溶性糖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否可以通过烘干降低,我还没有做过相关对比。我们也期望,同一批玉米,我们通过晾晒、烘干等不同的干燥方式处理,看是否会影响玉米中的抗营养因子,现在还没法回答。




11

从代谢能的角度来说,是否可以认为储存了16个月时的玉米是最好的呢?


16个月储存时外国人做的。从我们自己后熟的角度来讲,储存了一两年,代谢能还是比较可靠的。如果时间再长了,那么代谢能可能会下降。




12

今年刚下来的2017年烘干玉米使用时需要调整哪些指标才能尽可能降低对肉鸡养殖环节的影响?


我们的建议是,最好的方式是加一些酶。因为新玉米没有粉碎力度的问题,我们对新玉米的认识是它主要还是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经过后熟能够被消除。玉米中的抗营养因子和小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不一样的,刚才谈到我们认为一些可溶性糖,甚至包括引起甜味的果糖,含量高导致迅速发酵,导致肠道中的渗透压改变,改变之后会形成渗透性腹泻。所以,我们让它在储存一段时间之后,或者是我们添加一些酶制剂,外源性的淀粉酶,还有一些蛋白酶,这样去改变…糖,让它消化不一样,来降低腹泻程度。




13

经过后熟的玉米,代谢能和新玉米比差多少?如果16个月时代谢能最高,那是否是说从16个月之后,每年能量降低50呢?这个截点可以从16个月开始算吗?



我们产业当中关注代谢能是很实际的。做配方,代谢能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但现在也没有完全准确的答案。刚才提及的16个月代谢能最高是美国人做的,但我刚才也提到了,这是在一个冷藏的条件下储藏玉米的结果。比如在我们的粮库的储存条件下,情况可能不一样。很难讲储存多少个月会达到多高,什么时候会下降。我们研究过新玉米,发现刚刚收获的新玉米,从收获之后,半个月之内喂肉鸡代谢能是低的,这个方面的结果在猪上应该是一样的。储存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玉米的代谢能会提高。后面我们也会发现代谢能也会下降。我们非常理解配方师的心情,能否有一个准确的数值,但这个数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品种,不同品种可能后熟的时间不一样。这个在小麦的研究中非常突出。有一些小麦需要储存三个月后熟,还有一些小麦要储存到六个月才能后熟。所以,从小麦中得出的结果推导到玉米上,同样会随着品种、储存条件等不同而不同。




14
葡萄糖酸可以作为酸化剂添加到饲料中吗?

没有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




15
通过检测那些指标,能够判定玉米陈化程度?

粮食部门是检测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比如刚才谈到的游离脂肪酸、丙二醛。在粮食部门的研究当中,他们发现随着储存时间的增长,游离脂肪酸和丙二醛呈现线性的升高。我对这个方面有一些担心,因为游离脂肪酸并不是最终的代谢产物,脂肪酸可以代谢产生很多的醛,还会产生酮,所以我们也一直想知道脂肪氧化到底产生哪种物质对于动物来讲毒性是最强的,或者产生不同角度的负面影响,计划将来继续搞清楚该话题。




16

通过检测那些指标,能够判定玉米陈化程度(企业可以简单操作),脂肪酸值可以做为判定依据吗?


脂肪酸值如果检测高的话,是肯定能够作为依据。低的话,我们也在怀疑,比如达到110或120以上,都没有问题。我们比较担心它达到一定值之后,产生氧化了,会产生比如丙二醛,或者别的醛或者别的酮,那么它脂肪酸反而会下降,下降之后是否就意味着它不算陈化,我们比较担心。




17
请问老师,禽料中陈玉米和高粱的互代比例多少合适?

没有研究过该话题。高粱利用时除考虑其单宁含量外,还需要考虑醇溶蛋白,淀粉类型与玉米的差异。




18
新玉米使用过程中使用果胶酶的意义有多大?

以前进行过在新玉米中添加果胶酶的试验,并没有发现改善效果




19

硫粘禁用,大家在需求新的替代品的过程中,会更多的瞄准硫粘成本还是损失成本,新的替抗品开发更多的是针对的哪些菌?


没有研究过该话题,不清楚。




20

刚收获的新玉米经过哪些手段可以快速消除新玉米的抗营养物质,然后便于正常使用?


简单的就是存放,我们发现添加复合酶有效果,已形成专利产品。国际上有研究青贮,或通过添加防霉剂进行高水分储存应该有改善效果。




21
使用陈化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对维生素的供应影响如何?

陈玉米颜色变浅,可能与β-胡萝卜素(维生素A源)含量下降有关,其他维生素含量是否受损没有研究,建议考虑提高维生素用量。




22

用陈化粮生产的玉米副产品,如酒糟,柠檬酸渣,玉米浆,对家禽生产性能有什么影响 ?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过。




23

晾晒新玉米,肉鸡吃后会有应激。但经过高温烘干会不会减少新玉米应激?


在实验室利用烘箱对玉米进行高温烘干的结果,并不能降低新玉米中导致腹泻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如果从后熟的道理来说,高温烘干更容易快速降低玉米水分和内源酶活性,不利于玉米后熟




24
新玉米和不同年份陈玉米在酶制剂酶谱上如何进行选择?

新玉米选择酶制剂时要考虑抗胰蛋白酶,低聚糖含量。正常玉米主要问题是木聚糖含量。添加酶谱应该不同。由于未完全确定新玉米中的抗营养因子,有待于继续研究。




25

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提高怎么联系在一起?

呼吸作用主要消耗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陈玉米会发生淀粉老化,蛋白质变性或淀粉与蛋白质形成更复杂化合物,但前期的肉鸡消化试验只发生脂肪酸消化率下降,由于消化试验中每年的玉米只有一个样,可能需要更多的试验来说明淀粉,蛋白质等养分的消化率是否受影响。




26

储存多久的玉米叫陈化玉米?储存多久就不适合断奶猪和仔猪采食了?


当年的玉米成为新玉米,陈玉米主要相对新玉米而言,储存1年以上即陈玉米,包括储存2,3,4年或更长,陈玉米主要依据储存时间而定。储存时间越长相对而言越差。陈化玉米指发生变质的玉米,可能是储存一年的玉米,也可以是多年的玉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