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半生依附他人而活,后半生为自己而活,这才是真实的断舍离女王!

 南山_松柏 2018-01-20


“POP专栏”第5篇,我们聊聊山下英子。本专栏为第1整理术独创,记录因整理变得美好的人儿。


2015年10月,我在北京第一次见到“断舍离”鼻祖山下英子。印象是瘦,仙,名媛气质,素雅干练。中午忙碌起来,她顾不上吃饭,一杯咖啡撑一下午。脸上总挂着标志微笑,仿佛把疲惫断舍离......


一朵和山下英子老师的合影


山下英子今年64岁。她的前半生,活在关系焦虑中,在关系中满足别人,是她实现价值的唯一出路。而她的后半生,选择为自己而活。如果拍一部传记电影,可能比《我的前半生》更精彩......


“断舍离”简单三个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泪水。以下内容,梳理自2016年9月23日台湾《今周刊》的一篇专访报道。


强势母亲:山下出生在东京,有一个长她6岁的姐姐。她的母亲是一个性格非常强烈的人,对金钱非常执着。家里总是堆满东西。若与脾气不好的父亲吵架,也会抱怨一整天,最后全家吵成一团。


掌控欲极强的婆婆:年轻时,山下英子就想逃离母亲的束缚。婚姻,成为她的逃避出口。“没想到,婆媳相处也出了问题。婆婆是那种人......家里每个成员的生活作息,都要在她掌控之中。”极度贴心造成极度压力,山下每天都处在担心婆媳关系恶化的焦虑中。


失落的十年:1990年,山下英子婚后不久,日本进入“失落的十年”,社会气氛悲观凝重,36岁的山下因极度焦虑影响健康,严重掉发,瘦成皮包骨,经检查,白细胞急速减少。“当时我真的到了极限,甚至觉得会这样死掉。


癌症去世的姐姐:生病之后,她毅然决然,与丈夫搬离婆家。让她没想到的是,一连串生死离别的痛苦,正在考验她。首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因为难以接受自己的女儿有性别认同障碍,心理压力造成癌症恶化,早早离开人士。


轻生的外甥女:不久之后,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外甥女因压力而选择轻生,跟着走了。


亲人相继离开:接下来的几年,山下的父亲、公公相继离世。母亲和婆婆则罹患癌症,需要她长期照顾。同时,丈夫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山下透露,当时“就像是被困在看不见出口的隧道一般无助。


47岁的修行: 2001年,47岁的山下英子独自一人到山中祠庙修行。一个僧侣给她一套僧服,让她发现,原来我需要的东西,竟然如此之少。


55岁出版书籍:点滴的取舍、拿捏、自省,终于在她心中形成一套哲理系统。2009年,山下英子在日本出版《断舍离》,如今断舍离系列书籍在全世界销量突破300万。除在日本、中国成为流行语,2016年进入西班牙法国市场。



2015年10月北京读者见面会。一朵摄影。


第1整理术点评

一个病得很重的咨询师,才有真正的治愈力

整理督导师、心理咨询师许鹏主评  

一朵补充&梳理


之前媒体里的山下英子,是个完全被符号化的人。


她的人生,被“断舍离”完全绑定。


从不同角度看,每个人需要的山下英子不一样。她被切割成很多个山下英子,而不是一个人。


在整理学里,她是某个主要流派的开山祖师爷,灭绝师太一般的人物。大家觉得好厉害,高山仰止。


看完一朵推荐给我的《今周刊》专访文章,它很特别,写了山下英子的成长史。从文章里,我看到很多心理咨询个案中,似曾相识的东西。


比如山下的身心问题。一家人都生癌,往往是这个家族被笼罩在恶劣心境中。整个家族的氛围,出了问题。


山下英子说,妈妈具有很强的控制欲,会为一件小事不停撕扯,只要自己不如意,一定要让所有人感受到自己的不如意。所以,妈妈其实就是一个巨婴,一个大号婴儿。我要不到,你们也不能开心。


这个大号婴儿有时给人一种幻觉,就是她很有力量。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力量。杀伤力是挺大,但不是正向的、积极的力量。



山下英子的厨房抽屉。


山下英子被消极的力量困住。结果找的婆婆,也是这种人。因为你习惯了。这样的婆婆,你受得了。可能其他人见了这样的婆婆一面就跑了。但对于山下英子来说,这个气味还蛮熟悉。


山下英子反思,自己前半生习惯于“依附别人生活”。她习惯被人掌控,习惯了做一个被动的、接纳的、压抑的、忍吞的角色。


直到选择和丈夫搬出去住,她第一次主动分离,做了界限上的断舍离。我相信这个过程有很多阻力。如何跟先生交代?如何向婆婆交代?但是她做到了,把生命中的一个掌控者,从生活中请出去。



山下英子的厨房。


后来又让山下受到刺激的,是姐姐因为女儿性别认同障碍,得癌症去世。


一件事究竟有多糟糕,很多时候,关键在于你的感受有多糟糕。对于山下的姐姐来说,女儿不认同她的性别,妈妈无能为力,这样的感觉太绝望。于是,她通过生病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至少说明山下的姐姐不太会表达情绪,很多时候憋着、煎熬着、非常痛苦。


其次,姐姐对于女儿不认同自己性别身份这件事,过于在意。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母女关系最重要。女儿觉得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件事无法控制。如果你因为一件完全无能为力的事而去整天焦虑,我觉得这需要心理治疗介入和帮助。



山下英子的客厅。


山下英子自己,也一直活在恶劣心境下。直到她去修行,才意识到她需要的如此少


断舍离并非她的首创,而是来自印度哲学。佛教里提到“出离心”。抛开日常生活享受、关系,物质财富,选择一条孤独的自我探索之路。这非常难。


我觉得“出离心”和“断舍离”的精神内核一致。断舍离并不是盲目的“断”,而是你为了去远方,仔细衡量你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减轻物质上的负担,切断过于复杂纷繁的关系,最终抵达你心中的目的地。


什么样的人需要断舍离?你发现你想改变原先的生活轨迹。你想要自己去探索,过上一种“内省的生活”。这时,你为了“爬山”,为达到很高很远的目的,会主动做整合、做精简。



山下英子的壁柜。


山下英子通过断舍离,打破了她内心即有的投射机制


断舍离前,命运好像一而再,再而三,去挑战她的底线。先照顾妈妈,后照顾婆婆。和婆婆分开,丈夫身体又出状况......她的一生,都在等待别人安排她的生命。


最终,她通过断舍离,突破了命运角色的安排。


山下英子的祝福:感谢第1整理术读者朋友喜欢断舍离。


断舍离的疗愈力,为什么那么强?


因为山下自己就是从令人绝望的一团乱麻中,挣扎出来。我们说:一个有病的咨询师,一个病得很重的咨询师,才有真正的治愈能力。


因为她得过很重的病 ,痊愈了,某种意义上,就像一支疫苗,把针打进去,人就变得强壮。只有她,才有这样的说服力。


山下把自己称为“杂物管理咨询师”,我觉得,她更是“烦恼管理咨询师”。阅读山下的故事,已经是在治愈我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又有怎样的感想?欢迎留言分享。留言点赞最多的1位朋友,将获得第1整理术准备的特别赠书——“断舍离”系列第三本《自在力》。


一朵(右一)主持山下英子北京读者见面会,分享第1整理术读者观点。山下英子坐在右四。左三是敬子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