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作人唐丽君预测2018国产剧市场:卫视回归日播, 网剧趋近周播

 yushi823 2018-01-20



来源:传媒独家(ID:cmdujia)

文/啾一


2017年国产剧市场的成绩虽然让人惊喜,但问题依然存在,只有吸取过去的教训,国产剧制作才会在2018年向着更加精品化的方向发展。金牌制作人唐丽君于近日接受传媒独家专访,并对2017年国产剧市场发展的经验与痛点进行了分享和总结。

 


展望


电视剧或将回归日播模式,网剧将更加接近欧美日韩周播模式

 

如果把网剧看作是电视剧的一种类型的话,我觉得它的类型更丰富、更灵活、更年轻、更创新多变、更符合年轻受众,这是网剧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网剧更多的是B To C,接近电影,而电视剧是B To B,网剧会根据观众的互动以及观众的一些意见发生变化,比如做不做第二季,在边播边剪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做一些调整,将来甚至会出现边拍边播的制作方式。

 

所以,在电视剧方面,将来更多的会是传统的日播剧,通过年长的观众带动年轻受众,而将来网络的播出,会更加接近欧美日韩周播剧的模式,由年轻观众来带动中老年观众,我觉得未来我们电视制作业将发生很大的变革。

 


2018年题材红利集中在与现实有关的题材,关注当下是关键

 

2018年个别的题材红利还是会有的,什么样的题材红利呢?

 

第一,肯定不是奇幻、仙侠、玄疑、甜宠、狗血,看美国和日韩的模式就知道了;

 

第二应该是更关注当下的、让观众有代入感的、能切中痛点的故事题材。现在的观众显然不看无关痛痒无病呻吟的剧,所谓的与现实有关的题材,可以不分年代,但一定是观照当下的故事题材,如人物有代入感、剧情有共鸣,或隐喻或直抒胸臆,要与当下的生活有关联。在此基础上也要保证故事内容的创新性,这样的剧才会有人喜欢看。

 


未来网剧制作可借鉴美剧的节奏和结构、日韩剧的感情

 

美剧是非常注重周播的,现在国内注重美剧,我觉得有些是实实在在,在结构和节奏上趋同于美剧,但有一些是营销上的需要,可能还没有真正抓到美剧的精髓。

 

美剧值得学习的是创作、制作和播出,比如说创作上是团队作战的模式,而我们国内是个体化的比较多;然后涉及到专业领域的,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员介入,制作上要有流程化管理;第三是播出,美剧是边拍边播的,可以随时根据观众的需求做出一些调整的。

 

但是在情感方面,还真不能跟美国人学,因为美国人的表达方式跟中国人不一样,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我们未来可以借鉴美剧的节奏和结构、韩剧日剧的情感。

 


唐丽君预测2018国产剧趋势

 

第一,2018年,与现实有关的题材可能会越来越受青睐

 

第二,网剧会更接近于欧美主流周播的模式,集数不能太长,一部剧应保持在20-30集,可以根据观众的反馈决定是否制作第二季、第三季,使它有一个延续性,并且剧情节奏要快,周播模式可能会真正的主导市场;

 

第三,只依靠流量演员的作品可能会更少,演员的选择还是要符合人设,要有演技,既有流量又有演技的作品会更多;

 

第四,传统电视将更回归于传统的特性,也就是有代入感的日播剧,真正能撬动市场的一线卫视播出的电视剧主要还是各个年龄层都能看的剧,对年轻的市场也要有一些关照,因为这样对广告商也会有吸引力。


回顾


2017国产剧发展关键词——变

 

以往我们说差不多是一年一个时代,但是到2017年,差不多半年就是一个时代,把年初的经验放在年末可能就不一定管用了。

 

2017年网剧的选择太多了,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像《白夜追凶》,我最喜欢的是它的人物设定,差不多一个人演了四个人,哥哥、弟弟、哥哥扮演的弟弟、弟弟扮演的哥哥,在人物设定上就赢了,演员的表演也特别到位,影像风格上符合年轻受众的审美,不那么压抑;另外还有一些小而美的剧,比如《双世宠妃》,轻松好玩,观众比较容易进入。


网台剧方面,比如《海上牧云记》,它是由网络再输出到电视台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现在电视台购剧谨慎了。

 

台网剧方面,我觉得今年比较成功的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的前半生》《楚乔传》。你会发现这三部剧都有一些变化,一个是在播出方式上都是日播剧;第二,我做过一个调查,大家为什么喜欢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尤其是80后的已婚女性观众,因为这部剧的剧情可以让观众被虐后产生情感宣泄;第三,这几部剧都是两代人可以一起看,包括《欢乐颂2》,一定要让年轻人有共鸣。



网剧的崛起对同类型院线电影的受众形成分流

 

由于去年网剧的选择太多了,它甚至对我们传统电影院线的电影造成了分流,尤其是《白夜追凶》这种网剧的类型。现在的网剧,你也可以认为它是一部长的系列电影,它的拍摄手法、影像表现与电视剧不完全一样,网剧几乎已经成为电影电视的一个嫁接品了。



痛点

 

播出平台的属性以及播出方式要与剧的属性相匹配

 

剧的属性与播出平台、播出方式都要匹配,不然的话效果就会不如预期。比如《醉玲珑》的效果就是不如预期的,这也是我在反思的一个问题,它的双时空设定实际上是比较烧脑的,如果当初网台联动,在网络上先播,观众一周能看七八集,但是以一周四集的周播方式,上周的内容这周观众就忘记了,这种播出方式实际上不太适合。

 

所以我觉得未来如果是新媒体属性比较强的剧,就要研究新媒体的属性,研究年轻观众收看方式的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每周播两天的传统周播方式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这也是我们得到的教训。

 


传统卫视被视频网站分流,购片谨慎导致退片现象出现

 

实际上目前传统卫视被视频网站分流得很厉害,所以传统卫视在布局方面是比较谨慎的,对一些可能节奏相对较慢的剧尤其谨慎,因为现在的观众没有那么多耐心,如果第一集就不吸引人,后面剧情的播出就会难上加难。但是视频网站不一样,它可以反复观看,节奏慢了观众可以快进,可以回放。原来我们说电视台是网络导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但是2017年视频网站成了传统卫视导流的一个渠道。

 


国产剧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

 

首先,资本力量前几年介入的比较多,短期效应还是明显的,大家都怕有风险,就要对资本负责,完成对赌,所以很多制作公司一窝蜂的扎堆做同一题材,跟风效应非常明显

 

第二,过分依赖于数据,大数据主导着人们的行为,其实数据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客观分析的,它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第三,是行业的职业操守问题,演员的信念问题,制作人员的专业问题,创作态度的严谨问题,这个是很严峻的一个问题,只能让市场去说话,市场自然会有一个优胜劣汰自我选择的过程,我觉得在2018年会见分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